作为人民教师,特别是专门从事传道授业的人民教师,必须对教学设计进行精心的准备,才能在教学设计的辅助下,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下面是知猫文档的编辑“笨香蕉”为各位读者细心整理的多媒体教学的教学设计,希望对你的写作有所帮助,更多内容可以点击首页获取哦,如您觉得文章不错还可以按住快捷键Ctrl+D收藏本网站,欢迎转发分享、复制、下载!

多媒体教学的教学设计(集锦7篇)

多媒体教学的教学设计 第1篇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反身代词的用法

2.继续学习情态动词can的过去式could。

3.熟练掌握并列句的用法。

教学过程:

1.(录像演示)复习前面学的反身代词的用法,从而导入本节课继续学习反身代词。

2.(导入)教师由介绍贝多芬有才华但贫穷导入Part 1的教学,让学生先了解Mr. More和Mr. Little的情况。

3.(录像演示)让学生带着下面的问题观看Read and learn的情景演示,了解教材的大意。

Does Mr. More enjoy himself? Why?

Does Mr. Little enjoy himself? Why?

(学生活动)让学生根据录像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w1. Could Mr. More buy himself lots of nice things?

w2. Did he have many friend?

w3. Did he enjoy himself?

w4. Why didn’t he enjoy himself?

w5. Could Mr. Little buy himself lots of nice things.

w6. Did he have many friends?

w7. Did he enjoy himself?

w8. Who was happier, Mr. More or Mr. Little? Why?

教学这部分内容的语言点:

(录像演示)复习并列句的运用。然后通过练习来巩固对并列句的运用。

将下列句子用but 或and 连接.

1.The boy is very clever. He didn’t work hard.

2. Mary is always kind to us. We all like her.

3. My brother is very careless. He never forgets his homework.

4. Jane is a worker. He loves his work very much.

(录像演示)先复习情态动词can的用法,本单元教学的是can的过去式could。

wA: Can you swim now?

wB: Yes. I can.

wA: Could you swim two years ago?

wB: No, I couldn’t. I learned it last year?

4.(学生活动)Discussion

让学生讨论:If you have lots of money, what will you do?

1) Who do you want to be, Mr. More or Mr. Little?

2) Can money bring us everything?

3) Which do you prefer, money or friendship?

5.(录像演示)Read and say,让学生观看对话,学习新词汇:come along, return,然后回答问题:

1)What are Sarah’s friends going to do tomorrow?

2)Can Sarah go with them? Why or why not?

让学生表演此对话,然后做类似的对话,运用反身代词。

6.总结

(课件演示)反身代词的运用。

7.Exercises

用适当的反身代词填空。

1. He taught ________French.

2. Did Ann and her friends enjoy _______at the party last night?

3. “Who did you go there with?” “Nobody. We went all by ______.”

4. Could Mr. More buy _______lots of nice things?

5. He said to _______, “I don’t know why!”

6. He said, “Boys and girls, help _______.”

7. “You must look after _______at home,” Jim’s mother said to him.

8. I can’t leave her by________.

Keys: 1.himself 2.themselves 3.ourselves 4.himself 5.himself 6.yourselves 7.yourself 8.herself

用连词and, but, so, or填空。

1. He helps her _________she helps him.

2. I got up late this morning, ________I wasn’t late for school.

3. You may go to Hangzhou ________go to Guilin.

4. He is ill, ________he can’t come to school.

Keys: 1.and 2.but 3.or 4.so

8.Homework:

1. Copy the words and the phrases.

2. Do the exercises on page 99.

3. Writing: Can Money Bring us Everything(150 words) .

多媒体教学的教学设计 第2篇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读写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的关系,感悟计算机飞速发展的趋势。

教学重点:

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的关系。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课文。

请一们学生介绍自己对多媒体的认识。

2、认真读课文,把握基本内容。

(1)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圈圈点点。

(2)讨论文章内容,你明白了什么内容?

(3)将各自然段的内容用一个词概括一下。

(4)请同学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

3、主体发挥,选读课文。

(1)哪几段是写计算机的?哪几段是写多媒体的?哪几段是写多媒体和计算机的?

(2)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读一读,看看自己能读懂些什么内容?

(3)讨论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a、文章是怎样评价电子计算机的?将重点词说出来。

b、还介绍了什么?为什么把电子计算机称作电脑?

c、谈有何感想。从电子计算机的发展速度和功能展开讨论。

4、作业:

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1、复习导入:

谁能说说电子计算机的作用。

2、讨论学习第三自然段。

(1)请学习这一段的同学齐读这一段。

(2)学生自由谈谈对这一段的理解。

(3)媒人与多媒体有什么关系?这样比较有什么好处?

(4)请学生谈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媒体?

(5)“十八般武艺”是指什么?什么叫多媒体设备?

3、讨论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这一段,思考:第四自然段的写法与第三自然段有什么相似之处?

(2)现在的多媒体电脑有什么功能?请学生举例说明。

(3)解释“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的内在含义。

4、讨论学习第六自然段。

(1)这一段讲了什么?

(2)计算机会“神”到什么情况?发挥自己的想象来描绘一下计算机的未来。

5、假如妈妈要给你买电脑,你能向妈妈介绍多媒体电脑的特点吗?

板书设计:

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

天之骄子

重要角色 (电脑) ↘

多媒体电脑 (越来越神)

文字、语言、声像、图片 (多媒体)↗

多媒体教学的教学设计 第3篇

一、情境兴趣对学习的促进作用

兴趣是个体在活动中形成的力求探求某种事物或对象的积极心理状态。兴趣会影响个体的注意加工、目标选择、认知投入和情绪情感,从而影响个体的活动效率。许多研究发现阅读者对文本的兴趣越高,能够回忆的信息就越多。海蒂认为兴趣对加工信息的方式会产生影响,兴趣可能激发读者超越文本的表面结构,而集中在主题思想和基本意义的理解上,兴趣会导致对文本更精细化和更深层的加工。一些研究表明兴趣能够收敛人们的推断范围、集中注意力,使得新的信息与以前的知识得到整合,从而提高学习水平。研究发现,与兴趣相关联的注意是自动化的注意,而不是选择性的、有意识的注意,自动化的注意在加工中释放了认知资源,从而使信息加工速度更快。研究也发现主题兴趣影响了个体的认知策略和文本加工深度,从而影响了阅读水平等。近年来,研究者提出兴趣有个人兴趣和情境兴趣的不同类型。个人兴趣是具有特质性的兴趣,即个体在学习与生活实践中所形成的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的兴趣;而情境兴趣是指受特定的情境刺激、活动任务的特性所引起的个体的暂时兴趣。情境兴趣是一种唤醒状态的兴趣,具有情境关联性与内容具体性。研究提出在缺乏个人兴趣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情境兴趣的激发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情境兴趣与个人兴趣一样对于学生的学习具有促进作用,在文本阅读与学习过程中能够充分占有与维持学习者的注意力,调动深层认知加工,从而提高文本阅读与学习的效果。另外,情境兴趣可以发展成为完善的个人兴趣。因此,课堂教学中情境兴趣的激发,是促进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水平与文本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

二、影响情境兴趣的因素

研究发现影响情境兴趣的因素主要有来自文本的因素、任务的因素和先前的知识经验,因此研究者也把情境兴趣划分为基于文本的兴趣、基于任务的兴趣和基于知识的兴趣。

1.基于文本的兴趣及其影响因素

基于文本的兴趣是指对要学习的文本的某些方面引起了兴趣。基于文本的兴趣取决于文本的特征,如文本信息的意外性、人物身份、文本的结构如连贯性与完美性、文本的具体性、生动性、悬念性、富有想象性、容易理解性等都是构成基于文本兴趣的重要特征。影响文本兴趣的主要因素为:(1)诱人性。诱人性是指那些能引起读者浓厚兴趣但并不一定是对主题最重要的文本部分。这些文本通常包含故事主题外围的信息但容易记住,因为它们是一些具有争议性的或敏感性的话题,例如死亡或浪漫情节。最初的研究发现,文本的诱人性细节会影响对文本主题的记忆与回忆水平,但后来的研究也发现,文本的诱人性细节对于文本主题理解的影响会因为文本的不同、个体运用认知策略的不同而不同。(2)生动性。生动性是指具有突出特征的文本,这些文本是能够引起读者的悬念、使人感到惊奇或具有吸引力的文本。研究发现人物的身份影响悬念,悬念影响对故事的喜欢性,悬念与奇异性是一个方面,而兴趣与喜欢是另一个方面。文本的生动性是多层面的,包括了富有想象性、具体性、未知性以及悬念等。这些方面都有助于提高读者对文本的兴趣和学习热情,并且个体对具有这些特征的文本进行回忆时,成绩会更好。(3)连贯性。连贯性主要是指文本信息及其组织结构的完善性。如果文本的各部分组织得较好,不需要读者去进行大量的内容推断,那么这个文本的连贯性就高。连贯的文本比不连贯的文本容易引起读者的兴趣,因为连贯的文本容易建构与主题相关的命题表征,连贯文本的信息也容易编码和提取,与相关的信息容易整合。连贯性与容易理解性能够解释兴趣对阅读理解水平影响的大多数变异。

2.基于任务的兴趣及其影响因素

基于任务的兴趣是指通过编码指令如改变读者的目标和改变文本操作从而去影响学习者的兴趣。人们通常把通过改变学习者目标或学习策略,从而提高学习者兴趣的方法称为任务编码的操作;通过对指定的部分加以强调,或者使整篇文本更加紧凑,从而提高学习者兴趣的方法被称为改变文本的操作方法。(1)任务编码的操作。一些研究发现,如果让读者从不同的观点出发阅读同样的文本,读者都会把与自己观点相关的文本内容评价为有兴趣的,与自己的观点无关的文本内容被评价为无兴趣的。这说明信息的相关性是影响兴趣知觉的重要因素。研究提出,个体如果知觉到任务的控制性、自主性,对于活动任务的内在兴趣就会提高。研究也发现,学习令人厌烦的内容时,个体会通过自我调节,内部生成一些策略来增加兴趣,如与自己比赛、变化操作任务的程序、对问题进行分类和增加操作的巧妙性等。研究提出情境兴趣具有吸引与维持的作用,主动地变换操作活动方式能够增强兴趣的吸引性与维持性作用。这都说明情境兴趣可以通过内部与外部的方式予以控制,改变从事任务的方式、提供具体的认知目标、给出坚持活动任务的理由都能够影响选择性注意,增强发现任务的兴趣,从而增强情境兴趣。(2)改变文本的操作。所谓通过改变文本的操作提高兴趣是通过使文本更容易被读者理解而实现的。关于改变文本操作的研究表明,改变文本可能会提高读者的兴趣以及有助于他们对文本的回忆。但是另一方面,文本的.改变也可能会干扰学习者对文本主题思想的学习,因为读者可能会把注意力集中于阅读那些不重要但很有趣的诱惑性细节上。此外,文本的改变可能也会改变读者对文本的理解。

3.基于知识的兴趣及其影响因素

基于知识的兴趣主要是指先前的知识经验对兴趣的影响。知识经验对个人兴趣和情境兴趣都有影响,但对个人兴趣的影响更大。研究发现背景知识与主题熟悉性对于兴趣都会产生影响,读者对于难以理解的文本总是不感兴趣的,缺乏相应的背景信息是影响兴趣的一个显著的变量。研究认为知识经验与情境兴趣是呈倒“U”型的关系,对于学习者而言,与文本相关的背景知识过多或过少都不利于引发其兴趣,只有适度的相关背景知识才会引起学习者比较高的兴趣。知识图式理论(knowledgeschema theory)提出了与倒“U”型相似的观点,认为对于学习者而言,如果与文本相关的知识经验过高或过低都不会对兴趣产生影响,只有适度的相关背景知识经验才有助于提高兴趣水平。因此,当读者拥有适当的相关的先前知识时,会增加对于文本的兴趣,包括情境兴趣。综上所述,文本信息的意外性、人物身份性、文本的结构连贯性与完美性、文本的具体性、生动性、悬念性、富有想象性、容易理解性,尤其是改变个体的认知目标和活动的操作方式会极大地影响情境兴趣。如同样的学习材料,如果改变呈现的方式,就会调动个体的情境兴趣,设置一个新的认知目标也就可能增强个体的情境兴趣等。这些研究结论的教学论意义是显而易见的,能够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学习。但有些因素虽然与情境兴趣高度关联,却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没有增强作用,反而会有干扰作用。比如文本的诱人性、意外性等特征,操作这些特征也能够引发学生的情境兴趣,但这些特征引发的情境兴趣对于学习效果却有减弱的作用。因为这些特征会分散对主题的注意,或者干扰工作记忆中的信息编码,或者唤醒不适当的知识图式。在课堂中引发学生的情境兴趣时,操作哪些特征是需要认真对待的,否则会出现学生的情境兴趣很高、学习效果却不好的情况,课堂情境兴趣的激发就失去了意义。

三、运用情境兴趣规律进行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

研究者认为在网络界面设计中,运用情境兴趣的规律可以提高读者的信息搜索效果。同样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运用情境兴趣的规律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也可以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情境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结合上述情境兴趣的规律,在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中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多媒体教学课件的模板设计

多媒体课件的模板应该选择一个背景简单、色彩柔和明亮、能够引发学生愉悦心境的模板。模板设计不宜过于复杂,不能负载额外的信息,尤其是模板设计中的背景不能够有动画画面,要避免与文本内容无关的诱人性、意外性等特征,否则会把学生的情境兴趣引向这些方面。这些信息与文本主题无关,尽管可以引起学生的情境兴趣,但如前所述这些特征会分散学生对主题的注意,或者干扰工作记忆中的信息编码,或者唤醒不适当的知识图式,对文本的主题学习与理解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把多媒体课件做得很花哨从表面上看学生的兴趣好像很浓,但实际上只是在看热闹,学生完全陷入课件的视听觉刺激忘记了学习的主题,课堂教学信息的传递受到影响使本原的知识传递功能受损。”在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中,经常会看到有些课件的模板背景信息过多,设计了一些与主题无关的吸引人的意外的特征,这样会分散学习者的注意力,或者把学习的情境兴趣调动到与主题无关的信息上去了,这样的多媒体课件设计肯定是不好的。

2.多媒体教学课件的文本结构设计

如前所述,文本的连贯性是影响情境兴趣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连贯的文本容易建构与主题相关的命题表征,连贯文本的信息也容易被编码和提取,与相关的信息容易整合,因此,连贯的文本比不连贯的文本容易引起读者的情境兴趣。在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中,一定要注意文本的连贯性,提炼出主要的、核心的信息,又要重视文本的组织结构,使得文本结构清晰、连贯与完整。有些教师制作的多媒体教学课件经常是结构零乱庞杂、条理不清,有些教师将多种信息无规则地组合在一起,缺少对教学目标和学习主线的体现。正如研究者指出的:“许多课件在进行内容加工时对内容结构关注不够,没有充分利用课件制作工具对内容进行结构化的呈现和传递,具体来说就是各部分信息之间的承接、并列、概括、分解等层次关系以及由此组成的框架脉络没有在课件中得到充分展示。”这就限制了多媒体教学课件的优越性,对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情境兴趣不利。文本的连贯性不仅要重视意义的连贯性,也要重视语境的连贯性,正如语境理论所指出的那样,“语篇连贯起码要满足‘语义关联性、主题关联性、语境关联性’等基本要求”。多媒体教学课件中文本结构要充分体现文本的连贯性,只有这样,一方面能够使得文本结构清晰简洁,同时有助于维持学生学习的情境兴趣与注意力。

3.多媒体教学课件的文本内容设计

多媒体教学的最大优势是能够通过声音、动画、图像、影视、文本等媒体形式,完成教学内容的呈现,实现师生之间、师生与学习内容之间的会话。操作多媒体教学课件中文本内容的具体性、生动性、悬念性、富有想象性、容易理解性等特征,对于抓住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情境兴趣非常重要,会使得教学情境与师生达到交融,构建一个学习实践场域。在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中,如何呈现学习内容及其情境是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的难点。“一个多媒体课件呈现给学生的画面并不是越多、越复杂越好,重要的是如何在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基础上,设计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思维特点情感特征以学为主的内容。”在多媒体文本与声音图像中,哪些信息需要呈现、哪些信息不需要呈现要留给学生一些悬念,以便引发学生的想象,促使学生积极地思考,需要认真和仔细地加以考虑。此外,呈现的信息内容在语言表述上也要简洁明了,哪些信息需要概括、哪些信息需要具体、在适当的时候如何提供生动的例子等,都是非常重要的方面。在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中,要避免把所要学习的内容全部用课件呈现出来,教师在上课时只是读课件,这样就不是多媒体辅助教学了。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如果这样做,就会使得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更谈不上调动学生课堂的情境兴趣了。多媒体文本的内容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地体现文本内容的具体性、生动性,最能够体现教学直观,这是传统的教学媒体所无法比拟的。在多媒体教学课件的文本内容设计中,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技术与方法,直观而生动地呈现文本内容,演示某种现象发生、发展的过程,从而引起学生课堂学习的情境兴趣,这也是传统的教学媒体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4.多媒体教学课件的文本呈现方式设计

多媒体教学课件的最大优势在于可以灵活地设计文本的呈现方式。文本的具体性、生动性、悬念性、富有想象性等特征都可以通过改变文本的呈现方式而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文本内容的呈现要有变化,应该使用一定的动画效果。有的内容需要一次性呈现,有的内容要渐次呈现。尤其是一些重点内容、难点内容或者重要的过程,需要更好地设计呈现方式,激发起学生课堂学习的情境兴趣,增强学生的注意。但在呈现方式的设计上也要考虑情境兴趣的负面效应,因为多媒体教学课件的最大缺点也可能表现在文本的呈现方式上,如果以动画的方式呈现内容或者呈现一些诱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容,就会使得学生的注意点投放在一些不重要的信息上,偏离主要的和关键的信息。另外,盲目地使用丰富的图片、炫丽的色彩和强劲的音乐或视频等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会削弱对关键信息的注意与认知加工。

总之,多媒体课件是多媒体教学的载体,课件将文字、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多种媒体信息集于一体,通过投影仪等设备展示给学生。多媒体教学课件能够有效地创设情境,为学习者提供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境;多媒体教学课件化抽象为直观,结构化呈现教学内容。但多媒体教学要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的优劣非常重要。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优势,通过操作文本的连贯性、具体性、生动性、悬念性、富有想象性、容易理解性等特征,操作文本任务的呈现方式,从而调动与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情境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同时,在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中要结合课堂情境兴趣的规律,优化多媒体教学课件的文本结构、内容和呈现方式,增强课堂情境兴趣对学习的正面促进效应。

多媒体教学的教学设计 第4篇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抓住“天之骄子”、“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 “十八般武艺”等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2、初步了解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的关系,感悟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的趋势。

3、培养学生阅读科普作品的能力。

教学重点:

说明电脑与多媒体的关系。

教学难点:

通过阅读,培养学生阅读科普作品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音像导入,揭示课题

师: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组山水图片和一支柔美的乐曲,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伴着轻音乐,教师播放衢州风光图片。)知道我们刚才欣赏的是哪里的山水么?

生:是衢州的美景。

师:对,我们刚才欣赏的就是我的家乡衢州的风光。我们遥远的嘉兴,却可以饱览衢州名胜,是谁帮的忙呢?

生:是电脑。

师: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电脑知识的科普作品,题目是?

生: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懂大意

1、学生自读课文

师:我们先来读一读课文。在读课文的时候,你们准备对自己提些什么要求呢?

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了解课文大意。

师:老师补充一点,边读边问问自己:每段话我都读懂了什么?并做上记号。

2、逐段检查朗读,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

第一自然段:电子计算机发展的历史进程以及重要的地位。

第二自然段:计算机成为像大脑一样的机器,人们称它为“电脑”。

第三自然段:集多种媒体的功能为一身的电脑,叫做多媒体设备。

第四自然段:电脑与多媒体的关系。

第五自然段:多媒体设备的重要作用。

第六自然段:电子计算机发展迅猛,会越来越神。

三、再读课文,读出疑问

师:把一篇课文读成几句话是一种本领,能从课文中读出问题更是高明。认真默读课文,看看你能发现什么问题。

预设问题A:为何称电子计算机为“天之骄子”?

解题思路:

师:从字面上该怎样理解“天之骄子”呢?(从词语原意入手解词。骄子:父母溺爱骄纵的儿子。天之骄子:老天爷的宠儿。)

师:我们常常用天之骄子来形容哪些人呢?(理解词语的引申意义。常常用来褒喻大学生。广泛引申为自强不息,令人骄傲,引以为豪的人物。)

师:现在谁能说说为何把电子计算机称为“天之骄子”呢?

师:你能用另外一个词语来替换“天之骄子”吗?试比较其优劣。

预设问题B:“十八般武艺”指什么?

解题思路:

师:从理解“天之骄子”的过程中,我们知道解读词语最好从它原义入手。“十八般武艺”的原意是指十七种古代的武器,外加徒手拳术。

师:课文中的“十八般武艺”又是指什么呢?(看,听,打,发,唱……)原来师泛指多媒体设备的作用。

师:你可以不用“十八般武艺”,换一种表达的方式吗?感觉有何不同?

预设问题C:如何理解“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

解题思路:

师:谁能采用从词语原意解词的方法,先讲讲这句话本来的意思?

师:在课文中,“秀才”指哪些人?你通过多媒体电脑设备知道了哪些事情?

师:你真是“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啊!想不想读这段儿?(师生互读。)

预设问题D:电脑与多媒体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呢?

解题思路:

师:“媒”在古代是指撮合男女婚事的人,是以人们常称之为“媒人”。你们能用“媒”字组成哪些词语呢?

(生:媒体。媒介。触媒。传媒。)

师:也就是说现在“媒”的意思是——使双方关系的人或事物。

师:什么叫媒体,一起说!

生:齐读课文——有人就借用媒人的称呼,把能够传递信息的物体叫做媒体。

师:那么举个例子告诉大家什么是媒体?

生:举例。

生:现在,能传递一两种信息的媒体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了。 于是就出现了——(生:多媒体。)

师:为什么?

生:因为电话只能传递声音信息,电报只能传递文字信息,如果家里需要的话,一个媒体只能传递一种信息,那么家里会摆放很多机器,十分不方便,而且现在我们需要的信息很多都是文字、语言、声像、图片交织一起的,所以说能传递一两种信息的媒体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了。

师:那多媒体到底是什么?

生:多媒体就是不仅能传递一种信息,而且能传递声音、图像、文字等多种信息的设备。

师:现在谁说说多媒体与电脑的关系。(提示:如果把整个多媒体设备比作一个人,那么电脑就是……)

师:经过同学们这么一分析,感觉多媒体与电脑的关系很有味道,谁再来读一读课文?读起来会更有味道。

教学说明:此环节的教学,以一个随机问题为例,按照“理解词语的原意(解说或运用)——了解词语的引申义——谈谈词语在本文中的具体含义——换个词语,对比两种写法的不同” 的流程展开教学,引导学生举一反三。

四、三读课文,读出神奇

师:读到这儿,老师相信我们已经把整篇课文的内容读懂了。请同学们看黑板!

师:(指板书)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产生是为了(计算)。那么,如今电脑不仅能计算,还能(判断处理信息),而且集多媒体功能为一身。老师告诉你们,从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到现在仅有50多年时间,可见,我们的计算机技术──

生:发展迅猛。(板书:发展迅猛)

师:如果我们读了最后一段,你会对这个问题了解得更深刻。我们齐读这段。

师:(读完后)可以肯定的是:计算机技术不但会发展迅猛,而且会──

生:越来越神。(板书:越来越神)

五、拓展练笔

1、现在,计算机已经具有“十八般武艺”,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计算机能够“神”到什么程度呢?请你展开大胆的想象,写一写未来计算机更神奇的用途。

2、汇报交流。

多媒体教学的教学设计 第5篇

一、教学内容

1.句型:

1) What time do you get up?

2) Its time to do sth。

3) Wheres he going?

4) Hes going to school。

2.语法:复习定冠词the的用法,学习一般现在时表示经常性或习惯性的动作。

二、教具

录音机;闹钟;日历,多幅交通工具的图片

三、课堂教学

step 1 Revision

[课件展示] 教师展示课件中的图片1——8,通过提问形式与学生复习时间的表达方式。教师根据图片中的情景文学生:

T: what time does he usually get up?have supper? Go to school?

Step 2 Presentation

[课件展示] 教师出示有关交通工具的'图片,(点击鼠标英文单词就会显现)问学生:

T: What is this?

S: It is a car/ taxi/ train/通过图片教师教授本课个别新单词以及课外的有关交通工具的新单词如:taxi, track.学生打开书,反复跟读三遍.

Step 3 Look and learn

[课件展示] 教师让学生看图回答问题:

T: 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

S: I can see …

Step 4 Ask and answer

[课件展示] 利用课件中的插图,教师与学生进行以下问答练习:

T:What can you see in the sky?

:(任选一项)I can see the sun.

T:what can you see in the river?

:ship。

T: Can you see any buses on the bridge?

S: Yes, I can.

T: How many ……can you see?

S :…

如果时间允许,组织学生两人一组进行相似的问答练习。

教师继续就课文中的图片进行问答:

T: How many planes are there in the sky?

教师指导学生回答S: There are ^并向学生说明there be 句型的用法。反复操练,逐渐使学生掌握好这个句型。有条件的班级,可以让学生进行课堂对话问答演示。

教师点击课件中the…这个单词就可以讲解定冠词the的用法(幻灯片7)讲解完知识点后点击按钮回到前一页Ask and answer。

教师可以点击按钮画面切换到影片what can you see?再点击影片开始播放。播放完影片后,教师可以点击按钮回到前一页Ask and answer。

step 4 Practice

指导学生课件中提供的练习题。这个练习题是结合本课文要求掌握的词组和句型相配套复习巩固的习题。通过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练习巩固和掌握好第109课的知识点和词组。

Homework

1)抄写生词;

2)完成练习册习题。

多媒体教学的教学设计 第6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领悟文章的主旨。

2.掌握课文巧妙的构思及以小见大的写法,挖掘生活中可供写作的素材。

3.学会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

1.能通过阅读,了解作者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感情的方法。

2.学习并感受这篇散文在语言、构思与立意等方面的好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阅读能力和对写作的兴趣,进一步坚定写好作文的信心。

2. 理解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及对生活的高度使命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品味细节,感受课文。

难点:在学习中理解“小”“大”其实是一体的东西,“大”(思想情感、立意、主旨)是蕴含在“小”(故事、细节、情节)里面的东西,二者是不可分离的。]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视频导入

感恩的心视频导入

一个女孩用回到山区做教师的方式来回报那些资助她上学的无名的人们,这是一种感恩的表现。“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百善孝为先”其实我们最应该感谢的是给了我们生命的我们的父母。

我们今天带着一份感恩的心走进著名大学教授莫怀戚先生的家庭,看在看这个普通的家庭里发生了一件什么样的事。

二、听文入境

1、从课文的字里行间,你知道这个家庭发生怎样的一件小事,从这件小事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

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我知道这个家庭老中幼三代在春天的田野里散步。在散步的路线上发生了分歧,最后是和谐的解决了,表现了一家人其乐融融的亲情。从这件小事你又看到了一个这是一个温馨、和谐 的家庭。

二、读文生情

1、请每组推选出一位最有实力的同学进行朗诵之星的评选。

要求:1、感情基调:欢愉而深沉2、语速:中速但有变化(4节欢快,8节舒缓)3、重音:需要特别强调的地方、感情深沉的地方读出重音4、语调:平稳,不宜过高或过低。

2、真情有约

主持人:同学们,东台台“真情有约”栏目又和您见面了。我是主持人沈荣,我们的口号是:用眼睛发现爱,用心灵感受爱,用真情表达爱。

今天的主题是:亲情无价,现场请来的嘉宾是重庆师范大学教授、著名作家莫怀戚一家,他们一家在一个初春的田野上散步,发生了一件虽然平常但却感人的事情,请大家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一家。

主持人:我想问一下,莫先生工作那么繁忙,怎么想起来要和一家人出去散步的呢?

莫先生:为了让母亲出去散散心,为了一家人出去欣赏春天的美景。

主持人:听说你们在散步的过程中还发生了一件事情?莫太太,你能说说吗。

莫太太:发生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小组合作,试根据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撰写一段访谈录。

小结:分歧的产生缘于爱,分歧的解决更凝聚了爱。这是温馨而沉重的家庭责任,这是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美德,这是天地间最感动人心的和谐之美。其实,和谐并不仅体现在家庭生活中,和谐也是全社会、全人类的理想和追求。

同学们,还记得奥运会的开幕式吗?开幕式向世人展示了中国的一个汉字:“和”,让我们再来欣赏一下这个精彩的设计,感受一下和谐的无穷魅力。

视频欣赏

一个和字,凝聚了中华民族悠久醇厚的文明精髓,它是亿万家庭和睦生活的写照,它是中国社会和谐发展的强音,它是世界人民对和平安定的渴望。

用眼睛发现爱,用心灵感受爱,用真情表达爱。亲爱的观众,我们今天的真情有约栏目到此就要结束了,感谢大家的参与。

三、品文悟理

好的文章、好的语言,不仅要读,还要有所得。同学们,拿出你的语文积累本,把你认为精彩的、你喜爱的语言积累下来,并思考它好在哪儿,作点赏析。

1、生活细节显示“人情美”。

友情提示:细节是指人物细微的举止行动或细微的情节。它具有典型意义,如果运用恰当,会耐人寻味。

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母亲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赏析:这两处细节描写,反映了两代人的具体心态,具体表现了一个幸福的家庭,在散步中互敬互爱,感情十分融洽的气氛,有一种浓浓的人情美。

“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赏析:这个背母亲的细微动作,不只有尊老的含义,也体现出了“我”具有的一种使命感。

2、景物描写展示“画面美”。

友情提醒:所谓景物描写就是环境描写中的自然环境描写。散文中景物描写作用就是为所歌咏的对象的特征服务的。其作用。一般可以从以下六种情况判断:1、是否烘托了人物的心情;2、是否渲染了气氛;3、是否设置了背景;4、是否烘托了人物形象;5、是否深化了主题;6、是否推动情节的发展。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赏析:作者从远到近分别描写了“新绿”“ 嫩芽”“冬水”这些显示出新春旺盛生命力的景物。有动有静,有声有色,为散步提供了一个十分优美的环境,为后面儿子觉得走小路有意思做了铺垫,同时也为全文奠下一个礼赞生命的感情基调。

“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水波粼粼的鱼塘。”

赏析:这是描写母亲所见到的小路远处景物,照应了上文儿子所说的“小路有意思”。同时又流露出对生活的酷爱,以此为背景衬托出一家人的和睦、温馨,其乐融融。景美、情美相得益彰。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

赏析:文章结尾再次强调这一段景物描写,进一步突出了文章的主旨,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3、“轻描淡写”感受“语言美”。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赏析:该句结构大致相同,内容相关、句式对称,语句形式整齐、连贯,富有形式美和音韵美。

4、叙事起伏体现“结构美”。

1、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2、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母亲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

3、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赏析:文中写散步,本该照直走下去,而文章却起了一个波澜:“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等到“我”出于爱母之心,决定走大路时,事情偏偏又不照“我”的决定发展,母亲要改走小路。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两处波澜不仅使记叙摆脱了平铺直叙的弊病,而且展示了“我”对母亲的挚爱,母亲对孙子的亲情。

5、深层感悟品味“意境美”。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赏析: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大词小用,其实表达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生命就像一支永不停熄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体现了“我”对生活的一种责任感、使命感。

多媒体教学的教学设计 第7篇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15个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教学重难点】

学习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1、课前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将课文读通、读顺,

3、教师准备蜡制或塑料制的杨桃模型以及图片等资料。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出示杨桃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果实吗?今天,我们要学一篇课文,就与杨桃有关。(板书:画杨桃)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板书:画杨桃)

1、齐读课题。

2、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二、初步感知,了解内容

出示阅读提示: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把生字词多读几遍。

2、利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的意思。

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做上标记。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指读生字词。(重点指导肃的写法、叮嘱的读音、诲与悔的区别。)

2、指读课文。

本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四、质疑

提出不懂的.问题。(常识性问题师生当堂解决。有关课文内容理解的问题师生梳理归纳。)

五、布置作业

l、熟记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作者在画杨桃时发生了什么事,其中包含着一个道理,究竟是什么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精读课文,交流探究

(一)理解第二自然段:

作者在美术课课上是怎样画杨桃的呢?那课文中哪一句话具体描写了我是怎样画杨桃的?(生交流,师板书:我 认认真真 老老实实)

从这句话中你们能体会到什么?(生畅所欲言)所以我认为自己画的( )。

(二)理解第一自然段:

1、师:我为什么要这样画杨桃呢?(学生可以自己总结,也可以用课文中的原话回答。)

课件出示:我读你看见一样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2、同学们看,这里的叮嘱是什么意思啊?什么是想当然啊? 画走了样呢?

从这段话你能看出什么?

3、那你能不能带着自己的体会读一读父亲的话呢?好,自己先练习读一读。生练读。师巡视参与学生中。并点评学生读的情况。

(三)理解317自然段

1、师过渡:我记住了父亲的教诲,在画杨桃的时候我认认真真的看,老老实实的画,自己觉得画的很准确,就这样当我把这幅画交出去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同学 和老师又是如何表现的呢?请同学们自己读317自然段,用笔画出同学们的表现和描写老师动作的词,在小组内交流交流。师走到学生中间巡视参与小组交流。

2、师:当我把这幅画交出去的时候同学们的态度如何呢?他们怎么说的?

3、老师又是怎样表现的呢?谁能说一说描写老师的动作词有哪些?(课件出示这句话)

4、师:什么是审视

5、师:从老师这一连串的动作词你能体会到什么?老师为什么要这样做?

6、师:老师听完同学的一连串回答,老师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7、师:老师的神情为什么变得严肃了?

8、因此当老师 半晌,又问同学们:画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好笑么?同学们是怎样回答的?

9、师:此时我们的老师准备怎么做?后来同学们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啊?

10、师: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317自然段,同学们你们喜欢课文中的老师,还是同学?(生自由选择)喜欢谁就读描写谁的那一部分,注意要读出老师的严肃,同学们从嘲笑到不好意思的态度变化,好!自己在下面练习分角色朗读吧!

三、对比理解,感悟道理

1、当老师看到同学们知错后,是怎么说的?自由读第18段

2、讨论:这段话可以分为几层? 用‖号给这段话分层

3、这两层之间是什么关系?(因果关系)

4、老师的这段话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5、老师的话和父亲的话哪些地方相似?

四、联系实际,拓展升华

在生活中,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应当怎么做?学生交流

引导学生明白:无论看什么问题或做什么事都要(实事求是)。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试着背诵老师说的那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