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晨青

生活是写作的源头,写作是生活的缩写,只有饱含生活的写作才是充满真情和丰富生动的。小学生的文学功底较差,缺少丰富的写作经验,因而在写作中常常会出现不知如何下笔的情况。而与学生最贴近的便是生活,生活中有着源源不断的作文素材,只有把握生活源泉,才能让文章犹如溪水般延绵不绝。

一、当下中年级学生写作现状分析

(一)认知能力欠佳

导致小学生认知能力欠佳的主要原因在于以下两方面:其一,缺乏坚实的汉字基础:小学生正处于积累词汇量的基础阶段,虽然具备一定程度的口语表达能力,但却难以通过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其二,逻辑思维不够发达。要想进行行云流水般的习作,就必须具备良好的思维能力,而小学生的思维模式大多较为跳跃,这就导致其写作的文章大多缺乏条理,存在“前言不搭后语”的现象。究其原因,在于小学生缺乏良好的思维和情感管控能力,特别是在描述心理活动时,往往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

(二)写作兴趣有所欠缺

随着新课改制度的落实和普及,中年级语文教材内容愈加丰富充实,然而这似乎并没有给小学阶段学生的语文写作带来较大改变,不少学生对语文写作仍然意兴阑珊。主要原因在于以下两方面:一方面,缺乏趣味化的阅读素材。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阅读和写作存在密切的关联性。然而中年级学生生活阅历尚浅,教材内容和写作主题比较陈旧,很难对当代小学生产生吸引力,自然无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另一方面,由于中年级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写作素养较弱,而以往教师的写作引导过于模式化,缺乏生活化的指导,导致学生很难写出生活经历之外的文章,甚至让部分学生产生畏难和抵触写作的心理。

二、生活化教学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意义

(一)引发情感共鸣,激发写作欲望

写作是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之一,也是该阶段学生学习的一大难点。对于中年级学生来说,语文知识本就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复杂性,难以产生情感共鸣。因此,要想提升小学生的写作能力,首先就必须提升其共情能力,而良好的共情能力来自学生的感同身受。所以教师开展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时,要鼓励学生真听、真看、真感受,写出动人心弦的好作品[1]。具体来说,教师可积极渗透生活化教学理念,通过将写作题目与日常生活相联系,以此形成良好的共情感受,激发写作欲望,提升写作积极性,从而突破写作瓶颈,增强写作自信。

(二)丰富阅读内容,积累写作素养

陶行知先生认为:“知识源于自然生活”,写作亦是如此。通常情况下,一篇动人心弦的文章,往往并非因为作者的写作技巧有多幺华丽和高超,而是作者通过文字向读者传递出了真情实感的表达,让阅读它的人产生了共情心理,跟着文章的发展走向,读者的内心情绪也随之一波三折,最后产生思想共鸣与精神升华。而所有的真情实感,都来源于作者对自身生活经历的感悟和体会,由此可见,写作源于生活,生活成就写作。因此,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时,需要灵活地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拉近习作与生活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共情感受和写作欲望。

三、生活化教学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策略

(一)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丰富写作素材

当下的小学写作教学,存在很多的套路化、格式化倾向,这导致学生的习作往往太过于公式化,颇有千篇一律、味同嚼蜡的感觉,缺乏真情实感的个人体会。而教师也疏于引导学生去积极观察与探索生活,导致学生一味依赖范文和模板,而缺乏个人的思考感悟,文章缺乏活力与生气,像是拼凑他人的复制品一般。“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因此,要想改变现状,教师需积极引导学生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仔细感受身边一草一木、一点一滴,以此打开思维眼界,获得更多的丰富素材,从而增添可写的内容,深化个人的体验和感受,从而写出真情实感的优秀习作[2]。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的习作中,教师便可引导学生观察周围人的身形、样貌和声音,这些人可以是爸爸、妈妈,也可以是熟悉的街坊邻居,还可以是同桌、同学以及老师等。在仔细观察之后,将他们的形貌声容以及个人特点写成一篇作文。在布置了这项观察习作作业后,许多学生都饶有兴趣,要幺对着同桌一阵端详,要幺回家对爸爸妈妈一阵摇头晃脑,最后收到了许多富有个性特点的观察习作。其中,有的学生写出了自己爸爸那忠厚粗犷、不拘一格的男人气魄;有的写出了自己妈妈轻声细语、温柔如水的女人魅力;还有的写出了自己同桌成天风风火火、热情昂扬的性格等等。教师在布置习作的时候,必须充分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避免布置一些空洞单调和广泛枯燥的题目,应尽可能地与他们的日常生活接轨,最好是他们每天看得着、摸得到的事物,通过引导他们观察这些事物,从而发现崭新的新鲜事物。而学生们最熟悉的,就是身边的人,教师可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的人,并将其个性特点和音容形貌描绘在习作中。这不但能够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还能够有效地拓展其思维眼界,从而获得更多的写作素材,使其习作富有真情实感,习作能力得到显着提高。

(二)组织学生展开合作探究,掌握高效的习作技巧

学生通过课外观察,虽然能够获得更多的丰富素材,但如何有机整合这些写作素材,还需教师在课堂上做好更为具体的引导工作。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虽然有意识地让学生们通过课外观察去写作,但却忽视了自己在学生习作中的引导作用,认为作文生活化就是让学生们自发地去生活中体验,殊不知学生们虽然能够通过这种方法掌握更多的习作素材,但拥有更多素材的同时,缺乏有效的整合手段,也难以将作文写好。因此,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应积极引导学生们通过在课堂上共享与交流写作素材,琢磨与探索整合素材的方式方法,从而写出有规律、有思想和有情感的书面表达来。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三年级上册《那次玩得真高兴》的习作中,笔者引导学生组成小组展开讨论,进而明确写作主题、确立题目,如“那次春游玩得真高兴”“那次游乐园玩得真高兴”等主题;笔者先引导学生交代那次游玩事件的主角,如我和爸爸、我和朋友等,再交代游玩的过程,如我们去了游乐场,先开始玩了旋转木马,又玩了过山车、激流勇进、摩天轮等。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对自己这次游玩的感受和体会,如“这真是一场酣畅淋漓的游玩活动!”“我和朋友玩得都很高兴,心满意足地各回各家了”等等。在引导过程中,教师需注意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特点来展开引导,从写作的题目讨论到确立题目,再到描述事件主角人物到事件发展过程,最后总结游玩的体会和感受,从而帮助学生建立总分总的作文架构,以此提高他们的素材整合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其习作能力发展。

(三)引导学生展开回忆叙述,分清文章轻重主次

通过课堂的集体讨论,学生初步掌握了习作架构方法,但是如何更好地整合素材,如何让所写内容更加接地气的同时具有艺术感,这就需要进一步强化其描述能力。教师在写作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分清事件发展过程中的主次结构,明白什幺是事物的重点,需要侧重描写,什幺是事物的细枝末节,可以省略简写,在明白这一点后,学生的写作能力必然得到质的飞跃[3]。

例如,在上述《那次玩得真高兴》的习作中,有的学生选择了以游乐园为主题的习作题目,在最初写作的时候,该生没有遵循主题去写作,就去游乐园前的在家准备、晚上失眠、路上堵车等做了一大串赘述,同时在描述游玩过程时,每个游玩设施都介绍得十分详细,虽然整篇文章洋洋洒洒远远超过规定的字数,但却不符合题文要求,而且内容描写拖沓赘述,缺乏中心骨,仿佛记流水账一般。而笔者通过指导,使他明白了要分清主次轻重,于是他删减去了去游乐园前的一大串赘述,改为寥寥几句:“明天要去游乐园里,我准备了许多好吃的。今晚睡不着了,我好期待明天的游玩啊!”这不但交代清楚了事物发展的起因,更发挥了引领后文内容的作用。同时,笔者进一步指导该生略写部分游乐设施,以最有感受的游乐设施为主要描写,于是旋转木马等平平无奇的游玩细节被他略去了,重点描述他与父亲在摩天轮中的谈心和看夕阳的事情,修改后的作文结构清晰,重点突出,情感丰富,是标准的例文。

总之,在开展习作教学的时候,教师一定要注意做好学生的引导工作,许多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脑子里的想法很多,可写的东西也很多,但是如果缺乏主次轻重,没有章法的大写特写,不仅不美观,也不符合行文逻辑。所以,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分清食物的主次发展,理解事物发展的高潮与低谷,避免赘写一些无用的琐碎情节,在叙写事物的时候,要放大事物的高潮情节,删减琐碎的过程环节,如此才能提升行文的质量,强化作文的逻辑水平。

(四)实践方能出真知,组织叙述个人体会的行文

生活化的习作教学法,就是提倡学生们通过真听、真看、真感受的方式来体验生活,丰富与提升写作内容、行文逻辑及情感体会。让学生们回归生活、感受生活的意义,是写出优秀作文的必要前提。目前,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个个受到家中长辈的千宠百爱,慢慢地开始已经不知道什幺是父爱和母爱了,认为父母的爱就是一味地付出,自己理所当然地接受这份付出,殊不知父母的辛劳与汗水,以至于很多学生在写作时,总是那幺千篇一律,一写到父母就是什幺苍白髯角、眼角噙泪等,写作套路空洞苍白,缺乏真情实感。

导致这样批量水文的原因在于:学生没有真切、留心地观察过父母的言行举止,在平日里总是一味地接受父母无怨无悔的付出,从未想过自己能为父母做点什幺。对此,笔者布置了一篇《我能为您做点什幺》为题目的作文,要求学生为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并记录成文。许多学生在为父母做事时才发现,自己原以为很轻松的事情,其实干起来又累又费劲。有学生帮母亲打扫一天的屋子,才发现以前自己是多幺的不懂事:从早上给家人叠被子,到上午洗衣服、擦地板到中午煮饭、炒菜,忙活了半天,他的腰已经酸得直不起来了。然而,这才只有半天,下午还要去超市买一大堆东西回到家中,晚上又要做晚饭、监督他们写作业、洗碗……在亲身经历过父母每天的活动后,学生才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什幺是爱,什幺是真正的苍白髯角。在后续的习作中,学生流露出真情实感,写作语言句句真实质朴,情感体验得到显着升华。

在习作教学中,教师要充分遵循生活写作法的教育思想,让学生们通过真听真看真感受,来体会生活中的辛酸苦辣,以此加强学生的真切感受,丰富个人创作素材,激发创作欲望,深化其个人体会,使其真正理解并珍视父母的情感付出,从整体提高写作水准[4]。

都说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写作同样是如此。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要想让学生写出好作文、真作文,教师就需积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培养学生善于发现、探索的学习习惯,引导其逐渐掌握良好的知识整合能力和写作技巧,逐步提升自身的写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