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 明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教育领域内也发生了新的变化,现代科技与教育产业的结合催生了新的教育模式。在现代化教育体系中,科技的应用更为普遍、深入,逐渐与人们数字化、信息化的生产生活方式相适应,其中微课是当前发展十分迅速的新型教育模式与教学方式。微课以视频教学为基础,融合了新型科技,用技术手段助力教师课程教学水平的提升,互联网和线上教学资源的应用进一步提升了课程教学中的资源质量,视频授课的形式更是扩充了课程教学的方式与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与此同时,小学体育课程也需逐步将微课融入到课程教学中,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服务。

一、体育微课的类型

相较于其他的课程,体育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避免采用过度理论化的教学方式,转而需要注重活动引导或课程实践等偏向行为教学的教学方式。因此,体育课程在使用微课时,必须进行一定的调整,不可照搬、照抄其他理论课程的微课模板。

根据当前我国体育课程的开展状况来看,体育课程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两类:(1)体育与健康知识。体育与健康知识中主要涵盖了体育概念和相关健康课程,重在基础理论知识的讲解,通过该类课程,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体育知识,同时逐步形成安全意识和防护意识,学会保护自我的身心健康。如三年级体育课中的《长跑安全与卫生》课。(2)实践性课程。常见的实践性课程又分为技术教学和战术教学两种。技术教学中主要是引导学生学习相关体育技术的运动技巧和要点,规范学生的运动动作,如跳绳中的并脚跳教学;而战术教学则是偏向竞技性体育运动的教学课程,通常建立在体育竞赛的基础上,如《篮球》课中的侧掩后配合战术教学。

体育课程教学中微课的应用也需结合原有的体育课程教学类型,由此可划分为以下两种:(1)理论型微课。即通过课件讲解体育理论知识和卫生健康知识的课程形式,该类型的微课教学与理论性学科的微课教学相似,以教师的讲解为主,重在知识和理念的普及。(2)技能型微课。技能型微课通常需要教师针对单一的体育运动项目进行细化讲解,具体则需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和年龄水平做出调整,引导学生逐步逐层地学习该项体育运动。在此种微课形式中,教师可将体育运动的运动技巧逐一拆分并录制下来,从而在课堂教学时提供视频给学生参考[1]。除此之外,教师还可将教学视频上传至学习软件和信息平台内,扩大了体育教学的范围,更加适应当前碎片化的信息获取特征。

二、小学体育微课选题探究

(一)选题依据

在进行微课体育教学时,教师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生作为课程教学的中心。因此,在确定选题时,需换位思考,以学生的思维和角度考虑选题方向与选题内容,由此才能满足学生的体育课程学习需求。

(二)选题误区

1.选题过大

选题过大是体育微课制作过程中的常见问题,体育教师在确定选题时,倘若过度重视对教学内容的填充而忽视了教学顺序和教学规划,不仅不能够帮助学生认识运动项目并掌握运动技巧,甚至有可能打击学生进行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的体育学习。以《排球垫球》教学为例,垫球教学中学生的手势是教学的首要内容,但部分教师会优先讲解垫球动作和垫球姿势,由此导致学生在并未熟练掌握垫球手势时即开始垫球练习,实际效果并不理想。

2.缺乏理论

体育微课教学中固然要注重实践性,但同时也不能轻视理论教学的重要性。部分教师在进行体育微课教学时过分强调了体育技能和运动项目的意义,重点讲解相关运动技巧,没有为学生提供理论指导,由此导致学生在进行运动学习时缺乏目的性和方向性,学习效果并不理想。以《足球战术》课为例,此课程的微课中不仅要涵盖战术讲解,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确基础的足球规则和竞技规范。

3.层次差异

近年来,随着微课在小学体育课程中的应用与普及,体育微课已然具有了一定的模板和模式。这虽然便于教师进行微课的制作,但在进行微课选题时也会不可避免地受到模板的影响,缺乏对当前学生的针对化调整。面对学习能力身体素质参差不齐的学生,高度统一的微课教学,并不能很好地起到课程教学作用[2]。

(三)选题原则

1.针对性原则

针对性原则主要是为了规避选题范围过广的现象,具体则是针对某一特定的主题确定选题方向和课程制作流程,同时综合考量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和课程学习状态,优化选题内容和形式,突出课程教学中的重点,围绕核心内容进行拓展,引导学生迅速投入到体育课程学习中。以《篮球》微课教学为例,教师可针对单一的原地运球动作进行专项课程讲解,通过缩小选题范围与采用针对性的方式增强微课的教学效果。

2.可行性原则

可行性原则更多的是为了适应小学阶段学生的身体状况和年龄水平,避免在微课选题中选入难度过大的体育运动项目。部分运动技能学习难度相对较大,实践过程中需要家长或教师在旁边予以保护,此类项目是在教学中具有可行性的,但诸如体操杠上运动等危险系数较高、学习难度极大的项目则不应在小学微课选题中出现。

3.实用性原则

实用性原则通常体现在微课学习的年级差异和年龄变化中。小学生在低年级段中的学习能力和体育运动水平相对较弱,在学习部分体育运动技能时是存在困难的,此时,应适当调整运动技巧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适宜的运动技能。

三、小学体育微课的设计与制作流程

(一)设计思路

新课标中,针对当前小学体育课程教学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和规范,此时微课课程的设计思路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教学内容。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教师首先应根据小学体育课程的课程性质确定基础的教学内容,随后在教学理念的指引下逐步确定课程内容层级,最后结合学生当前年龄段的学习能力和运动能力调整教学的实际内容,给学生提供针对性的微课教学。(2)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又涵盖了教师与学生两个方面。对于教师来说,教师需明确未来的教学方向,遵循教学流程循序渐进地展开微课教学;而对于学生而言,则需在教师的引领下确定自我的学习目标,在正确学习目标的引领下持续进行体育课程学习。(3)教学策略。不同年龄和年级的学生在课程学习方面有着差异化的需求,因此,教师在制定教学策略时也应秉持灵活多变的适应性原则,制定多元化的教学模式[3]。(4)课程制作。课程制作可细分为课程录制和后期配音两个部分,教师需注重课程录制时的环境,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干净、整洁的课件,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在后期制作时,教师还可适当地添加音乐、图片等帮助学生融入到学习氛围中。

(二)案例讲解

本文将以一年级《短绳与游戏》这一课为例进行案例讲解,通过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和重难点分析三个流程逐步探索小学体育课程中微课的应用方式。

1.具体教学手段

(1)初步学习阶段。在初步学习《短绳》课中,学生需要学习掌握相关基础动作,教师可通过预先录制的课件与视频进行单一动作的针对性讲解,帮助学生快速掌握动作要领和运动技巧,适应短绳练习的学习模式。

(2)上肢学习阶段。该阶段的教学重点是短绳的上肢动作细节,如单臂连续空摇绳与双臂连续空摇绳,此时教师的教学课件依旧是学生的重要学习参考。

(3)技能学习阶段。该阶段的学生在经过初步学习和上肢学习后具备了最基础的短绳运动能力,此时教师即可通过实践练习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学生的实际练习过程中指出学生的不足,最后做出总结,重点分析其中的易错点与难点。

(4)强化拓展阶段。该阶段是短绳教学的最终阶段,为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可组织学生举办短绳竞赛,通过娱乐比赛和自主表演的方式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乐趣,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感受体育学习的乐趣。

2.制作示例

(1)基本信息。微课名称:原地并脚跳短绳。视频选材:体育竞赛与民间活动中的短绳活动。微课类型:技术教学类。微课运用形式:综合教学模式。微课时间:6min。教学课件:PPT、flash。

(2)制作过程。首先是准备部分,教师应预先准备约10 秒左右的片头画面,随后依次导入相关信息和课程纲要,最终由解说词引入课程内容。值得注意的是,在解说词讲述完毕后,教师还可配合短视频中的实际演示为学生展示短绳运动,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是基本部分,该环节中应更加注重对实际运动技术的讲解。在内容的开始部分,教师可播放约30 秒的示范画面,视频中需包含基础动作要领和注意事项,在示范动画完成后,教师应及时做出相关指示和指引,随后带领学生开始初步练习。可将整体课件分为若干阶段:第1 阶段视频展示;第2 阶段教师讲解;第3 阶段要点讲述;第4 阶段错误示范;第5 阶段正式练习。在练习过程中,教师应适当插入部分错误示范画面,规范学生的练习动作,同时提醒学生注意运动安全。

四、微课制作技巧

(一)转变教学思维

微课的课程选题是微课制作第一步,对此,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思维,拓宽群体思路,选择多元化的课题内容,在注重实践性的同时保障理论教学效果。除此之外,科学性与趣味性也是教师所要关注的,具体则可结合学生的日常活动和学习状态进行选择。

(二)构建知识结构

需要注意的是,微课虽然是新型教学模式,但仍是对原有教材的拓展与延伸。因此,在制作微课时,教师必须充分研读体育教材,解读教材中的知识与理念,随后对知识进行分解与整合,从而构建微课知识结构,为微课的制作提供基础保障。

(三)强化娱乐属性

相较于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微课教学中现代科技的融入为课程趣味性的提升提供了空间。教师应充分发挥出微课趣味性的优势,结合学生体育运动爱好和学习生活状态,丰富体育教学形式与内容,从而强化微课体育教学的娱乐属性。

(四)注重技术应用

在现代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电子技术、智能技术等先进的技术手段与教育领域的融合愈发充分,此时,体育教学微课的制作也应注重技术手段的应用。通过教学软件的综合使用实现微课创新,提高微课教学的上限,以综合性技术的应用为教学方案的调整提供技术支撑[4]。

五、微课制作的注意事项

(一)控制时长

通常来说,视频是微课教学中的主要形式。因此,在制作微课时需注意视频长度的控制,一般5 ~8 分钟最佳,过长的视频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存在一定的理解难度。

(二)突出重点

微课教学要有时长的限制,在进行课程讲解时必须明确教学的重点,通过视频的特效和指引等后期制作,引导学生,重点把握该章节的核心要点,从而实现高效教学。面对学习难度较大的章节内容,教师可对章节进行解构和分解,通过系列视频的方式进行分散教学,在降低教学难度的同时达到教学目标[5]。

(三)简化教学

微课中技术手段的融入固然丰富了课程教学的内容与形式,但教师必须正确使用技术和设备,避免由于过多技术成分的融入而使得课程教学趋向复杂化,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和学习。

(四)明确目标

教师可通过微课引导学生明确此次课程教学中的根本目标,在目标的引导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练习的能力,必要时可通过实时的视频指导帮助学生进行技巧学习。

综上所述,微课作为现代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手段,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也具有一定的教学优势,是顺应当前教学变化的有力表现。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应积极转变自身的教学思维,加大对于微课的研究与探索,逐步将体育教学与微课授课相融合,助力新时代下现代化教育体系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