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红梅

科技突飞猛进,推动着社会变革,加速了知识传授的速度。传统的教学手段无法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教师要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丰富学生的知识来源。

一、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应遵循的原则

(一)围绕目标,辅助教学 信息技术运用的最终目的是促进目标的实现,服务于学生的“学”,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教师不能一味追求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形象性,以炫目的效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忽视了教学与学生实际的需求。

(二)立足语文,促进理解 语文学科兼具人文性与工具性,教师要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丰富语文教学,拓展学生知识视野,使抽象的内容变得形象化,促进学生的深入理解,课件呈现的内容要与语文学科相关。

(三)把握有度,凸显实效 教师要最大限度的发挥教育技术的优势,根据情况恰当地运用教学手段,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把握有度,删减与教学内容无关的元素,少用过于复杂的手段,避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要把握时机,在学生困惑时、知识的关键处运用,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现代化教学手段应用于小学语文的有效路径

(一)依据认知特点,创设教学情境 小学生是智力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他们的注意力不稳定,易被外界的事物所吸引。教师要根据这个年龄段学生的认知特点,运用现代教育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形象生动的材料刺激引发学生的无意注意,让他们能记住这些有趣的内容。如在《桂林山水》一课教学中,教者创设情境,“秀丽的河山,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我们祖国大地处处有迷人的景色,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桂林(多媒体呈现桂林山水图片),去领略桂林山水的美景。”教者以多媒体创设情境,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的思维吸引到课堂上来。在拓展阅读中,教者配乐朗读《桂林山水歌》,能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增加对桂林山水的认识,产生对美景的向往之情。

小学生思维活跃,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教师要借助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的想象思考,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如在《火烧云》一课教学中,教者在学生阅读文本的基础上,以媒体呈现各种火烧云的图片,让学生感受火烧云的形成与变化特点,让学生展开想象,说说火烧云还有什幺颜色。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有限,且缺乏批判性,教师要将现代化教学手段应用于教学之中,将抽象的事物变得形象具体,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学生学习《望庐山瀑布》时,难以体会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意境,教者以多媒体呈现壮观的庐山瀑布从高处急冲而下的景象,让学生感受瀑布向下倾泻的磅礴的气势。

(二)依据课标,优化教学设计 教师要立足生本,应用现代教育手段激趣引思,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可以运用媒体情境为学生营造“身临其境”的效果,能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积极交流。在《桂林山水》一课教学中,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感受山水景色之美,从而能融情入境,对“美丽景色”进行探讨交流,大家踊跃发言,促进自己对识的深化理解。

教师要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感受学习语文的快乐。教师要善于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教师要通过互联网模拟教学,突破时空的限制,能让学生敞开心扉、无拘无束地进行线上交流,能促进学生的主动建构,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如在学习杜甫的绝句时,教者让学生借助网络搜集、整理有关杜甫的资料,让学生对作者的生平、写作背景有个大概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教者在微信群中让学生泛读诗句,引导学生进行细节分析,让学生针对相关问题展开探讨,教者让学生对杜甫进行介绍时,学生纷纷说出自己对作者的了解,“杜甫是唐代诗人,被称为诗圣”“是李白的朋友,河南人”……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加深了对作者的认识。教者出示画好节奏的诗句,让学生读一读,并说说自己读懂了什幺?有学生读懂了“千秋雪”,是积了很多年的雪,有学生读懂了“万里船”,是行走了很远路程的船……虚拟课堂能促进多人之间的互动,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探学的主动性。

(三)立足生本,强化教师引导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设计教学方案,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的学习动机,营造愉悦的教学氛围,让他们产生学习的欲望。如在《秋天的图画》一课教学中,教者播放秋天美景,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情境,再让学生朗读课文,闭眼想象画面,能领悟文本,感受语言内涵。现代化教学手段形式丰富、图文并茂,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但若刺激太多,学生被图片、动画所吸引,重点知识很容易被掩盖,注意力无法集中于知识点上,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将现代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结合起来,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促进情感交流。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把握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特点,在研读教材、分析学情的基础上,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开启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主动交流。教师要将现代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结合起来,优化课堂教学,通过多元的互动,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情感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