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珍

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冼星海

音乐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情感的艺术,它比其它科目更能打动人、更能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所以一直深受孩子们的喜爱。长期以来,一提到音乐课,大家都会想到唱歌。的确,跟着伴奏引吭高歌,尽情歌唱是很多人的愿望,也是非常幸福的事。然而,在课堂上我发现很多孩子并非天生一副好嗓子,甚至有一些还“五音不全”,可他们中的一些同学节奏感却很好!这让我萌发了让学生学习乐器的初心,我要让他们都能充分体会到学习音乐带来的快乐。《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器乐教学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大家知道吗?孔子不但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还是一位音乐家呢!他会吹奏笛子、箫,还会弹奏古琴,对音乐的研究很深;我国前副总理李岚清自小喜爱音乐,他不仅能弹钢琴,唱歌也颇有水准,后来还创作过一些歌曲;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是一位水平很高的小提琴演奏家。可见这些大家们对乐器演奏的喜爱。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人的左脑控制右半身的运动和知觉,有处理语言、解读文字、书写文字和其它分析功能,能将复杂的事物分细,然后条理化,具有抽象思维能力,称“数字脑”;右脑与左脑的神经系统相连,支配左半身的运动和知觉,最大特征是在感觉领域,分管鉴赏绘画、欣赏音乐,凭直觉观察事物,能纵观全局,把握整体,具有形象思维的特点,称“模拟脑”。左右脑分工不同,但常常通过胼胝体沟通,分工合作,交流平衡。而他们的合作决不是简单的效益相加,而是展现出成五倍,成十倍的,甚至更多的综合思维效益。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生长时期,器乐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多向思维,能促进眼、耳、口、手乃至全身活动、多种器官协调发展,有开发学生智力的作用。孔子认为音乐在教育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一个人全面发展,不仅需要智慧、勇敢,而且必须“文之以礼乐”,所以他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 泰伯》),他认为音乐是人生修养的最后完成阶段。他将音乐教育融入美学教育之中,是我国最早提倡和实施“美育”的人。

鉴于以上思考,我最终选择六孔竖笛作为课堂乐器进行教学。六孔竖笛是一种经济实惠、携带方便、几乎不需保养的小型乐器。它音色圆润自然,指法简单,基本能吹奏课本上所学的全部歌曲。在课堂训练中,先让学生吹奏简单的单音、练习曲,熟悉竖笛吹奏最基本的要求,严格控制气流大小和手指的摁孔方法,只要足够认真,一般六节课左右就能吹奏简单乐曲了。对于音准不好的学生来说,用竖笛演奏歌曲就很容易把握音准,大大增强了学习信心;而对于嗓音条件不好的学生来说,也弥补了缺憾,可以尽情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

在音乐课堂上以竖笛教学为基本,在教学合一的有趣演奏活动中,让学生感受乐器带来的真实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以及对优美声音的感受,对培养学生亲近音乐的良好态度具有重大作用。竖笛进课堂就是让学生在亲自参与中掌握知识的很好途径。在成功吸引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基础上,如何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去表现音乐、表现自己呢?在教学中能行之有效的方法莫过于“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这其中的“情”是关键。教师本身要有足够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教学,从而自然而然流露出音乐之美,展示出音乐表演的魅力,当然会感染学生一起快乐地投入学习,体会到学习音乐的成功与快乐。所以,我们在音乐教育中要注意把握思想情感,能动地结合教学艺术,其感染程度是其它教学形式不能比拟的。正如列宁所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这情感就生出思想,叙之于声音的艺术之中。

音乐课本身就是一门感受音乐美的课程,竖笛进课堂更能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特别是在进行简单二声部合奏教学时,两个声部之间既要全心全意吹好自己的旋律,又要学会倾听另一个声部的旋律,努力使两个不同的旋律融合起来、听着和谐自然,这是非常不容易的。而当同学们在教师的指导下全神贯注准确完成二声部演奏的时候,那种发自内心的成功感和愉悦感溢于言表,那种团结一致才能成功的自信和精神又让全班同学的心紧紧连在一起!器乐学习的过程不仅陶冶了学生高尚情操,更通过坚持不懈的演奏练习,磨练了学生的意志和一丝不苟的精神,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进取心。而这就是器乐教学的独特魅力,它把德育教育渗透到音乐教育之中,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以上,是我在竖笛进课堂教学中的真切感受与心得。器乐进课堂,完善了音乐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使他们能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音乐,为学生更好地体验音乐、学习音乐知识、技能和技巧搭建了良好平台;器乐进课堂,是深化音乐教育改革的大趋势,是音乐教育更加完善提升的标志。我愿孩子们都能插上一双音乐的翅膀,在艺术的天空自由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