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晓敏

年级 :五年级

课型:歌唱课

教学内容:人音版教材第九册第四课《牧场上的家》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广泛流传的美国田园牧童歌曲。3/4拍,大调式,旋律优美、流畅。歌曲为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结构。第一部分由两个重复变化的乐句构成,舒展的节奏,曲调在平稳中带起伏,使旋律优美而又有荡漾之感,描绘了绿草茵茵的宽阔牧场,水牛、小鹿、羚羊的欢跳及夜幕下星星闪烁,牧场在宁静的夜晚中的美丽景象,富有诗意。第二部分在上移五度跳进后,以宽松的节奏展开,使得曲调更加优美而抒情,它不仅表现了开阔空旷的家园意境,而且还纵情的抒发了人们对可爱的家园的赞美之情。最后的乐句再现了歌曲第二乐句的旋律,曲调又趋平稳,它使人们完全沉浸在这美丽的家园情景之中,感受和表达了对可爱的家甜美生活的热爱情感。

设计意图:

让学生快乐地歌唱,为情感而歌、为幸福而唱是我们歌唱教学追求的基本理念,为此,在教学设计中围绕如何抓住音乐的特征,把注意力放在歌曲的表现性和清晰的歌唱表达上来而层层展开教学环节,让学生感受到歌曲的歌词美、曲调美、意境美,受到美的感染,感受到歌曲的艺术魅力和歌曲表达的情感,进而喜欢歌唱,做到有感情、充满自信和快乐地唱歌。同时,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通过对音乐表现要素及其表现作用的体验与探究,发展学生对音乐表现要素的理解力和明晰的感知能力,帮助他们积累音乐的知识、丰富音乐实践经验,发展音乐能力。在本课的整体教学中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能过合作学习,丰富歌曲表现力,在多声部的歌唱学习中感受多声部歌曲的魅力 ,建立起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目标:

1.

一、 知识与技能

一、二、 :用平稳、悠长的气息和柔和、连惯的声音富有表情地歌唱。学习弱起小节的含义和在音乐中的表 现,掌握弱起、连音线、一字多音的演唱,掌握三拍子的强弱规律和挥拍。

2.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 :能过学唱歌曲,用歌声表现歌曲的美好意境,抒发内心对牧场和家的赞美与热爱之情,体会对家乡的依恋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三、 通过听唱教学法和欣赏教学法学习歌曲歌唱,并在声部编创中感受二声部歌曲魅力,建立合作学习意识。

教学重点:

感受歌曲特点,学唱歌曲。

教学难点:

弱起拍、一字多音、二声部合作。

教学用具:

多媒体、钢琴。

教学过程:

一、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1、 1.播放《清晨》音乐,进教室,在欢快轻松的音乐中,营造氛围,调动情绪。

2、 2.师生问好:用不同力度,不同发声位置进行交流,调整发声演唱的状态。

(设计意图:营造轻松欢快的音乐氛围,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播放曲为二拍子,情绪活泼、欢快,为学生后面对比学习三拍子的音乐表现做铺垫,让学生体会到不同节拍音乐带来的不同音乐特点。)

能力培养:乐于参与音乐活动,大胆自信发声演唱。

二、

二、 发声练习

1=F-G 3/4

1、 1.在教师引导下,师生接唱,交换旋律换角色唱,学生自然跟进哼唱。

2、 2.借助手势等手段帮助学生记忆旋律,感受音的高低,用“呜~”进行发声练习。

(设计意图:这条发声练习曲是为歌曲设计的二声部副旋律,用于发声练习,帮助学生掌握头声、高位置、气息连贯等歌唱技能和方法。教学时通过教师的示范及形象化的语言启发,引导学生掌握积极的演唱状态和正确的演唱方法。)

能力培养:音乐的听辨能力、记忆能力和歌唱技能。

三、 三、听歌曲,模唱歌曲旋律

1、 1.导入歌曲,律动感受歌曲特点。

谈话导入课题《牧场上的家》,初听歌曲,感受歌曲节拍特点,随音乐行走,体验三拍子音乐,并设问:这首歌给你带来什幺样的情绪感受?

2、 2.学习三拍子指挥,学习三拍子弱起节奏。随歌曲挥拍用“lu”自然、轻声地模唱旋律。

(设计意图:在音乐活动中感受歌曲的乐句、节拍和情绪。培养学生聆听音乐的习惯,尝试探索音乐的空间感。熟悉旋律,为学唱歌曲做好铺垫。)

能力培养:节拍感、身体协调能力、音乐空间感的探索能力。

四、 四、学唱歌曲

(一)(一)、学唱歌谱,感受歌曲旋律的变化与重复。

1、1.出示歌谱,师生接唱,跟琴视唱。 用变换的方法尽快熟悉歌曲旋律,在接唱中让学生熟练掌握弱起拍的演唱。

2、2.设问:歌曲有几个乐句?

寻找歌曲中相同或相似乐句,感受歌曲旋律创作的特点。

3、3.完整演唱旋律,启发学生在第三乐句时用“la”模唱,感受与其他几句在力度上形成的对比。

(设计 意图:通过师生接唱降低视唱难度,并感受歌曲旋律创作上的特点 —— 完全重复和同头换尾的变化重复。 通过视唱歌谱中乐句的力度对比,也关注歌曲的情感表现。)

能力培养:视唱能力、音乐要素的表达能力

(二)、演唱歌曲,体会歌曲意境,表达歌曲情感。

1.1、播放伴奏音乐,听教师范唱歌曲《牧场上的家》。

2.2、学生有感情地读一读歌词,从歌词中体会情感。

3、3.学生随琴声轻声地完整跟唱。

4、4.学生完整地演唱第一段歌词。掌握弱起、一字多音、连音线的演唱。

5、5.学生寻找关键词“那儿”,感受歌曲中隐藏着的对牧场和家的思念之情。对比“那儿”有儿化音和无儿化音的不同唱法。

6.6、通过对比演唱,掌握运用强弱的力度变化来演唱,用柔美的声音表达对“牧场”的喜爱之情。

7.

7、合作完成二声部合唱 (师生合作,生生合作)

先单独熟悉,再声部配合。

8.8、演唱第二段歌词,体会夜晚的牧场宁静而温馨的意境,启发学生用力度、音色的变化表现歌曲。

9.9、有感情地完整演唱歌曲。

(设计意图:通过听唱和对歌词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歌曲内涵,激发学生对牧场的向往和热爱,感受对牧场和家乡的赞美、热爱之情,并通过探究学习,提高学生对音乐力度、速度、音量等音乐要素的理解和表达能力,更细腻地表现歌曲所描绘的意境和感情。)

能力培养:歌唱能力、音乐表达能力。

五、 五、拓展欣赏,情感培养,结束课堂活动

1、 1.改编2/4拍《牧场上的家》,对比感受2/4拍和3/4拍,不同拍子的音乐感受。说说分别带给你什幺不同的感觉?(2/4 欢快……;3/4 优美……)

2、 2.培养家乡情怀,编创《重庆我的家》:我的家在重庆,那儿水秀山青,还有火锅美味飘香。那儿两江汇集,那儿群山相依,红岩精神传承我心。家,重庆我的家,那儿有亲爱的家人和朋友。那儿多幺欢畅,那儿没有悲伤,充满热情我的家乡。

(设计意图:通过改编和对比,让学生更深刻感受不同拍子的音乐特点。激发学生爱家乡的情感。引起情感共鸣,在对家乡和家的热爱与赞美之情的美好意境中结束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