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冰

摘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调查等方法针对当前农村义务教育免费现象进行研究探析,主要涉及农村义务教育免费的影响方面,及对农民家庭的影响有利于减轻农民教育负担,提升农民素质;有利于实现教育公平,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有利于缩短城乡差距,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对于学生本人来讲主要增强了上学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义务教育 免费 影响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

教育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进步为目的,以传授知识和经验为手段,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可以使人获取知识,而知识能改变人的命运,对于民族、国家来说,教育成就未来;对于个人来讲,教育关乎个人一生的成败。依据我国法律规定,我国公民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和获得受教育的物质帮助的权利。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为了公民受教育权的实现,国家在大力发展各级各类教育的同时,着力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同时从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出发,坚持科学发展观,立足于我国义务教育学校和学生大多数在农村这一基本国情,把乡村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出台了一系列惠农助教政策,主要包括:农村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使农村中小学生家庭普遍减轻经济负担;继续对农村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活费等。这就加大了农村义务教育的扶持力度,从整体上推进了我国义务教育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均衡发展。2005年11月10日,教育部首次发布《中国全民教育国家报告》,勾画出了我国免费义务教育的时间表,即:到2007年,使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能享受到“两免一补”,意思就是免杂费,免书本费,补助寄措费,保证不让一个孩子因为家庭困难而辍学。到2010年,全国农村地区全部实行免费义务教育。根据这些相关政策,笔者做了进一步的社会调查及走访,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义务教育免费的发展历程

1985年5月27日,中共中央召开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颁布实施了《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1986年4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我国的第一部义务教育专门法案——《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992年3月14日,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1986年的《义务教育法》和1992年的《实施细则》系一脉相承,强调了义务教育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由地方负责,分级管理,各责任主体之间存在不对等性。从2001年,人们逐渐熟悉了一个新名词:两免一补。意指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免杂费、免书本费、逐步补助寄宿生生活费”,但它距离真正的免费义务教育实施还有5年。2003年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出现在湖北代表团,阐述了三农问题的重要性,周洪宇借机将《实行义务教育完全免费制应自农村始》的建议呈交给了总理。“农村义务教育这个问题的确很重要,你提得很好,很及时。我会带回去研究处理的。”这个“研究处理”的结果在3年后成了令人兴奋的话题。2006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人民大会堂以郑重承诺的方式回应民意,扛起了政府的责任,宣布从2006年起用两年时间,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并称“这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必将对全面提高国民素质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2006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修订案),体现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索质”的立法理念。自此,我国农村义务教育事业步入了一个均衡发展、依法治教的新时代。从2007年开始,全国农村普遍实行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政策,并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课本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从2008年秋季学期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全部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至此,义务教育实至名归。

2 义务教育免费,有利于减轻农民教育负担,提升农民素质

义务教育是典型的社会公共产品,是每个社会成员必须接受的基本教育和义务,同时公民也有义务把学龄子女送到学校去接受教育。但是据社会学家在多个省区进行的调查显示,在人均纯收入约3200元的中国农村,仅供一个孩子接受一年的中小学教育就要支出各类学杂费约800元。教育费用过高农民负担过重已成为农村孩子辍学的主要原因之一。据统计,2004年中国农村小学和初中的辍学率分别达到2.45%和3.91%,在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中西部地区这一问题更为突出。所以,在我国广大农村,学校围墙上最常见的标语是:“人民教育人民办”、“家长有义务让小孩入学”,但是国家将“义务”和责任推给了“人民”和“家长”。据2006年不完全统计,在我国的中西部农村,有5%至10%的适龄儿童没机会进入小学学习,有15%至30%的小孩未能进入初中学习。失学儿童大约2700万(其中绝大部分在农村),占适龄儿童的一成左右,已远远超过了我国义务教育规定的农村辍学率控制在3%的标准。2006年春节过后,北京零点调查与指标数据网合作发布了《2005年中国居民生活质量指数研究报告》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调查显示,城市、小城镇、农村的贫困人群中均有40%—50%的人提到家里穷是因为“家里有孩子要读书”,特别是农村家庭,教育花费是他们的头号家庭开支。调查还发现,2004年10月至2005年10月,在拥有就学阶段孩子的农村家庭中,子女教育花费占家庭收入的比重竟达到了32.6%,这笔较大的开支对只靠土地为生的农民来说,的确是一笔沉重的经济负担。

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责任失衡问题日益突出。一部分学生家长为了改善家庭经济条件,供孩子读上书,再加上部分家长文化素养的客观局限等原因,而选择外出打工,这样无疑把家庭教育的责任交付给学校或教师,有意或无意地放弃了对孩子的教育权,致使家庭教育处于教育责任“真空”的现状。据中国社会调查所有关调查显示,在被调查者的农村中小学生中,父母双方外出务工的比例有57.1%,有35.7%的父母中一方外出务工;同时受各方面条件的制约或影响,外出务工的农民工群体中,绝对多数(约82%)的农民工把子女留在家中随老人或其他亲友一起生活。在我国的不少农村地区特别是落后地区和经济相对滞后的不发达地区,这种现象呈渐趋上升的态势。全面免收学杂费这一惠农政策的提出,标志着真正意义上的义务教育的实现,增强了家长送孩子上学的信心和对孩子在教育上的投入。据有关调查走访结果显示:83.6%的农民表示,他们会增加对子女教育方面的投入,这说明传统的义务教育投入模式对农民的教育投资产生了“挤出”效应,“免费”义务教育将有利于减轻农民的经济负担,优化农民对子女教育的投资结构,提升农民的文化素养。这对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的普及水平,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 义务教育免费,有利于实现教育公平,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

义务教育免费,有利于教育公平的实现,同样,农村教育公平也有利于新农村的发展。为了更快更好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国家必须大力促进的发展。在我国不少农村地区,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农民生活很不富裕,甚至有极少数家庭连基本的生产、生活都无法保证。所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应从群众真正需要的东西做起。如何让农民的生活条件改善,如何让他们的子女上得起学、上好学,让更多农民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等,这一切都建立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建立在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上,实现教育公平、保证农村良好的教育环境对新农村建设将起到一种基础保障作用。

其次,公平的农村教育环境能促进和谐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是和谐农村。如果农村教育的举步维艰,教师引不来、留不住,农民家庭因缺乏受教育而导致越发的贫穷,新农村又有何新意? 所以公平的教育环境是和谐新农村的标志之一。和谐新农村至少应做到农村办教育不再为钱发愁、到农村任教不再让年轻教师望而生畏,农村的孩子能上学、上好学,甚至有更多农村孩子上得了大学。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时代精神的新型农民,农民整体素质才有望得到快速提高,建立富裕、文明、民主的新农村才有了可能,建立和谐新农村才有望真正实现。而义务免费的实施就像是场及时雨,解决了农村教育的资金,留住了到农村任教的年轻大学生,加快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4 义务教育免费,有利于缩短城乡差距,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内容。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困难和问题很多,表现较为严重的问题多反映在农村。城乡之间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点。首先,农村中小学教师整体水平相对较低而且数量不足,现有教师队伍不稳定。其次,城镇与乡村学校由于历史和多方面的原因,在办学条件方面的差异更明显;配套设施跟不上,甚至某些学校基本的教学器具都比较缺乏。再次,经费投入不足是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最大瓶颈。

新《义务教育法》将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方向性要求确定下来,指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基础教育领域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任务。农村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这是一项德政工程。在免除杂费的同时,各地还要保证教育事业发展的经费不能少、学生公用经费不断提高。同时,有关部门还按照各地政府的要求,农村税费改革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各县 (市、区)要按不低于 20%的比例,用于农村中小学改善办学条件及补充公用经费。各省财政新增教育事业发展经费,70%以上要用于农村教育,并重点支持贫困地区学校建设,这一系列的规定,使得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公用经费水平迅速提高,有利于保障义务教育经费的投入,全面提升农村的教育教学质量,缩短城乡之间差距,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

5 义务教育全免学杂费,有利于增强孩子上学的积极性

中国的未来靠教育,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这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是不争的事实,然而对于我们发展中国家,而且又以农村人口居多,在之前经济条件、综合国力等各方面还比较落后的情况下,孩子的受教育权没有得到真正的体现。在调查走访中,当问及“为什幺辍学”的时候,被调查的学生里而有64.3%的选择是因为“家里穷”而辍学。同时在我国,城乡二元对立的社会结构,也导致了农村的基础教育过程中存在着辍学率高、教育教学质量差等多方面问题,其根本原因就是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严重不足。免费义务教育政策的实施,使得各省区适龄儿童的辍学率都有明显的下降。可见免费义务教育让全体儿童不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其效应很快凸显出来。政策实施后,更大好处不光是降低了辍学率,而且由于免费,有很多辍学的孩子重返学校。在农村走访中当问及孩子“继续上学是不是因为免费?”在辍学的学生里面有80%的学生选择“是”,占到辍学对象的61.9 %。可见政策增强了孩子上学的积极性。免费义务教育政策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家长的教育负担,直接的影响就是增强了家长送孩子上学的信心,也激发起孩子上学的积极性。以江西省为例,江酉是个农业大省,农村人口将近3000万人,在校的小学、初中生就有510多万人,国家对这部分人实行学杂费减免,就意味着这些学生可以在没有教育经济压力中上学,孩子上学积极性肃然增强。

参考文献

[1] 李普亮,朱永德.新疆农垦经济[J].2007.5.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5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M].2006.5.

[3] 王澍.简论免费义务教育收益的有限性[M].上海教育科研,2006(4): 31~32.

[4] 周洪宇.农村、农民与农村教育[J].当代教育论坛,2005(7): 1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