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艳琴

摘要早期的中国动画将时代、社会和个人交错投射在作品中,生成丰富的文化符号和社会景观,创作出一系列启迪民智、反帝爱国及宣传抗战的国产动画,他们借舶来品的形式演绎现实的中国,打破别国动画的技术壁垒和艺术垄断,探索中国动画规律,实践中国动画民族化的身份构建,取得了中国动画学派举世瞩目的艺术成就。当今中国立足于现实,在“一带一路”倡导下,将动画电影作为中国梦的文化想象与构建方式,探索中国的动画故事与动画风格,践行中国动画的梦想与构建中国动画身份。

关键词 时代精神 中国动画学派

中图分类号:J954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1.28.022

TheSpiritandChineseAnimationSchoolinthe"OneBeltandOneRoad"Initiative

JIANG Yanqin

(Suzho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uzhou, Jiangsu 215009)

AbstractEarly China animation puts the times, society and individuals to cross the work, generate rich cultural symbols and social landscapes, create a series of innocent animations, anti-imperialism, patriotic and propaganda, resistance to the national animation, and theform ofreality China,breakingthe technical barriers and artistic monopoly of other countries, explores China’s animation rules, practicing the identity of China’s animation nationalization, and has achieved artistic achievements in China’s animation. In today, under the reality, under the "One Belt and One Road" advocated, the animated film as a cultural imagination and construction method of Chinese dreams, exploring China’s animation story and animation style, practicing the dream of China’s animation and building China animation.

Keywordsthe spirit of the times; China animation

伟大时代淬炼伟大精神,时代精神是一个国家繁荣富强,民族兴旺发达的精神支柱。“一带一路”是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于2013年9月7日和10月3日提出的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战略倡议。“一带一路”的倡议,继承和发扬古丝绸之路精神,一是促成“一带一路”建设形成的高铁技术,推动沿线国家在铁路建设与基础设施方面全面改观,服务当地经济文化交流。第二是中华文化传播趋势。相对于古丝绸之路的经济文化交流,“一带一路”的倡议体现出中华文明在思想文化方面的探索。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含知识、艺术、法律、习俗、习惯等的复合体。而民族文化的传承是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多民族国家的文化传承。中国民族文化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的传统优良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生命和灵魂。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守和倡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关系到当代民族认同感的建立。

“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时代精神集中体现了坚持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这样的时代精神植根于五千年中华文明的沃土,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绵延数千年,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深处,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规约着人们的行为举止。民族文化的传播与传承是探寻中国文化能否被其他民族和国家包容和接纳,人类存在的实质是也是文化的共生,文化与经济、科技交融并渗透到国家和民族的各个领域。而动画电影正是以一种超越一切时空限制的艺术形式,以独特的艺术手段充分调动人的想象力,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促进民族认同起到重要作用,这类动画电影通过叙事连接历史与现实、传统与现代,是维系一个民族群体文化归属感和身份感的主要手段。

中国动画电影聚焦本民族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统,在题材选择上,选取经典文学作品,以怀旧的笔触描摹中国,使得中国的历史、文化和形象输出到了世界各地。“中国动画学派”的概念源于萨格勒布动画电影节上对中国动画风格的作品总称,指一群以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为主的动画家在创作风格、理念、方法上接近,自成一派。这一中国动画学派的概念也一直沿用至今。随着时间的推移,动画利用其高度假定性的艺术特征,在内容上更贴近普通阶层,艺术手法上对叙事、情感、造型等方面向现实主义靠拢,呈现的主题也不断向时代靠近,并展现出一个具有时代精神的中国动画学派。中国动画学派样本案例选择标准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文化内容、文化贡献都旨从文本和叙事的角度保证他的继承性,维护民族性的文化策略的典型样本案例。另一方面中国学派有其独特的创作规律和艺术审美,同时获得国内外认可的代表民族性的优秀作品可选为样本。具体到样本库选择,设定了两个标准:一是外在参考标准:各地区各类动画电影节公布的相关历年获奖作品,例如上海国际电影节等各类动画作品的获奖情况;影院、电视、网络等年度收视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中国政府部门或组织机构的动画产业报告或研究报告等。二是内在参考标准:动画作品文本内容、叙事、艺术特征、视听语言、美术风格、制作工艺等各方面的艺术成就和对历史的审美关照。

我们从近现代中国文化、政治变迁等角度审视动画电影的民族文化特征。在历经“中华民国”、新中国、改革开放以及近些年来经济、文化迅猛发展的历史大背景下,动画电影的发展及其艺术特征,特别是当代动画电影在全球化语境下的文化身份构建与文化自觉,我们动画电影的身份塑造和民族认同感经历了五个阶段。

1 20世纪20-40年代早期动画梦的身份构建

“中国学派”是中国动画发展史上特有的一个概念,它出现的直接原因是中国动画作品在国际舞台上开始有自己清晰的创作理念和风格定位。1922年中国动画电影先驱万氏兄弟秉承着创造中国人自己动画的信念开始动画探索之路,1926年第一部动画片《纸人捣乱记》和1927年创作的《大闹画室》都借鉴了美国动画的手绘与实拍真人表演相结合的动画方式,万氏兄弟对动画制作技法、运动规律和拍摄技巧都有了深入的理解。1922年至1931年期间万氏兄弟创作了多部动画短片和实验动画,开始中国动画最早期的探索与创造。

1931年到1941年期间万氏兄弟大量的动画作品与抗战宣传相结合,制作了《大侦探》《龟兔竞走》《国人速醒》等发挥动画独特宣传作用的爱国主义作品。万氏兄弟在1941年制作出中国史上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上海的“大上海”“新光”“泸光”三家影院同时上映盛况空前,中国动画的先驱者和开拓者埋下中国“动画梦”的种子,开始探索“动画梦”的身份构建。虽然影片中孙悟空的形象借鉴当时流行的动画形象米老鼠的造型技法,但场景构图技法上继承中国传统绘画技巧,是中国动画民族化的开端。1946年10月成立的东北电影制片厂,次年美术片组完成第一部政治讽刺题材的木偶片《皇帝梦》,使得中国木偶艺术、戏曲艺术等传统元素在动画作品中得到继承,东北电影制片厂生产了一种新的政治讽刺动画;1948年又完成一部十分钟单线平涂动画片《瓮中作弊》,至此中国动画在内容、形式和趣味上有了新的发展。

2 20世纪50-60年代民族化的身份构建

1950年3月,东北电影制片厂美术片组迁往上海,归入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作为厂长的特伟带领新中国成立后30年间中国动画唯一基地—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简称“美影厂”)建立、发展、逐渐成熟,直至享誉世界。特伟首先提出中国动画应该与传统文化相结合,走本民族的前进道路。同时他对不同风格、不同主题作品表现出极大的宽容度,给予年轻一代创作的空间和自由,使得美影厂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中国动画20世纪50年代的第一部彩色单线平涂作品《乌鸦为什幺是黑的》,题材上选取了具有教育意义的童话题材,在美术风格和角色造型上受苏联动画影响,主题上带有一些神秘色彩并具有东方朴实的思想。

1955年作为第一部中国民族风格的动画作品《骄傲的将军》,是从成语“临阵磨枪”发展而来,在主要角色造型上直接借鉴京剧戏曲脸谱中的花脸、丑角的造型,次要角色来自工笔画和年画,背景设计也吸取古代壁画工笔重彩的技法,用墨色打底加以渲染来突出古代建筑的雄浑感。至此中国动画开始“走民族风格之路,探喜剧风格之门”的发展之路。美影厂先后出产了木偶片里的中国风《神笔》、颇具民俗风情的剪纸片《猪八戒吃西瓜》。

60年代,中国动画在民族化道路上不仅成功探索出独一无二的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1961年)、《牧笛》(1963年),还收获了第一颗长篇动画硕果《大闹天宫》(1964年)。以《大闹天宫》为代表作的中国动画学派完成“民族化”的文化身份构建,孙悟空的造型设计吸收和借鉴了中国民间年画和戏曲年谱,完全片状的造型设计堪称经典,场景设计融合传统戏曲的布景方式,讲究层的空间感,角色表演同样借鉴戏曲人物的程式化和舞台化的表演方式,多方位吸纳中国传统艺术的设计理念和审美意识,这也是中国历史上中国学派真正的黄金期。整个五六十年代,中国动画学派以优秀的文化底蕴、传统的艺术样式、独树一帜的审美情趣再现东方故事,在动画艺术之林绽放独特的艺术魅力,完成“民族化”的身份构建。

3 20上世纪80年代文化交流中的身份构建

“中国动画学派”1978-1988的十年间,美影厂获得了很多的国际奖项。八十年代初期迎来第二个创作高峰,创作题材更加丰富,制作技术也有所提高。这一时期最大、最为华美的乐章是1979年摄制完成的动画长片《哪咤闹海》,此片与十五年前的《大闹天宫》并称经典。中国动画进一步探索中国学派的文化特质,期间代表作品还有:阿达的精华之作《三个和尚》(1980年),独特的女性温馨童话作品《雪孩子》(1980年)、敦煌壁画风格动画《九色鹿》(1981年)、民族化题材的再挖掘的经典之作《天书奇谭》(1983年),新风格样式动画《鹬蚌相争》(1983年)、水墨动画《山水情》(1988年)、少数民族题材的木偶系列片《阿凡提的故事》(1981-1988年)、电视系列片《黑猫警长》(1984年)、《葫芦兄弟》(1986-1987年)、系列影片《邋遢大王历险记》(1987年)等。

1986-1989年美影厂开始新的经营模式,同时国际商业动画公司流水线的生产方式开始跨国发展,一些沿海城市相继出现专门从事加工片生产的动画公司,中外动画不同的创作理念与制作方法碰撞在一起,中国动画开始摸索一些收益较快的加工片和电视系列片。

420上世纪90年代-21世纪10年代继承、反思与模仿中的身份构建

以美影厂为代表的各大动画制片机构的老一代导演没有停止创作,推出一些动画艺术短片,像严定宪、林文肖导演的《鹿女》,浦家祥导演的《看戏》等。同时,一批来自各个制片厂的年轻人也有了现代性的思考,并陆续拿出了他们的作品。20世纪的最后十年,中国动画影坛依然有不少艺术短片佳作。这些作品吸收国际化的创作理念,有实验性的、有追求形式美的作品,也有专门给成人观看的哲理作品,同时也在儿童题材基础上有崭新突破的作品。但几乎所有作品都脱胎于中国的传统与现实,继承了前辈丰富的创作经验,因此也都可以看作“民族之路”继承、反思与模仿中的再延续。这期间的作品有《大头儿子与小头爸爸》(1995年)、《海尔兄弟》(1998年)、《西游记》(1999年)、《风云决》(2009年)、《十万个冷笑话》(2012-2014年)、《秦时明月》(2007-2020年)、《中华小子》(2006年)、《我为歌狂》(2013-2014年)等。

5 21世纪近十年来文化回归式的身份构建

近十年来,以中国传统奇幻故事开发商业动画电影,以中国式的书写方式讲中国故事,在美术风格上包容并蓄大胆展示中国传统美学风格取得令人瞩目的艺术成就。主要代表作品有《魁拔》(2011-2021年)、《大圣归来》(2015年)、《大鱼海棠》(2016年)、《大护法》(2017年)、《风雨咒》(2018年)、《白蛇:缘起》(2019年)、《哪咤之魔童降世》(2019年)、《姜子牙》(2020年),《凤凰》(2020年)等。从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新一代动画艺术家们具有前所未有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他们对中国动画民族化的回归与发展有自己的思考。当代年轻一代不仅具有全球化的视野,还将文化回归渗透到民族的叙事、民族的审美、民族的情感表达、民族的价值观上,中国动画也更将在文化回归中,呈现出更加包容、多元、开放的发展道路上。我们面向本土和全球市场生产和传播中国动画,努力实现跨文化实践对中国动画的塑造,与时俱进的中国动画在新的历史情境中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探索实践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中国梦的伟大理想,促进世界多维文明交融共生。这也将是“一带一路”倡议下时代精神客观形成之后的实践目标,为中国动画电影寻求身份认同,彰显文化软实力探求路径。从我们的历史经验、艺术初心和民族自信心中汲取力量,抓住当下“一带一路”文化自觉的机遇与挑战,实现动画电影发展民族认同优先策略,探索动画创新发展路径。

基金项目: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名称:“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动画电影发展与民族认同研究(项目号:18YSD004)

参考文献

[1]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3108466.新时代精神丰碑,体现了怎样的逻辑内涵?澎湃2021.06.11.

[2]肖湘宁.“卡通梦”与“中国梦”中国早期动画影人的跨文化创作[J].当代电影,2017(07).

[3]刘思伟.“一带一路”大背景下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J].教育传媒研究,2016(03).

[4]赵立庆.“一带一路”战略下文化交流的实现路径研究[J].学术论坛,2016(05).

[5]徐克彬.全球化语境下的国产动画文化身份认同与构建--兼论动画的文化教育策略[D].2015(04).

[6]崔莉萍.基于“一路一带”推动中华文明在欧亚大陆的再传播[J].新闻大学,20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