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晨

(文华学院 湖北·武汉 430074)

0 引言

如今,我国社会经济迎来了蓬勃的发展时期,对于综合性人才的需求量与日俱增,这也促使我国教育教学改革正在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艺术教育在高校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得到了显着提升。美术是高校艺术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质量的高低对于高校艺术教育的整体质量能够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在新时期背景下,高校美术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应更加符合国家对艺术类综合性人才的培养要求,构建多模式教学体系,这样才能够使得高校美术教育更好的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并为我国社会建设输送更多高质量的美术专业人才。这也使得如何构建多模式教学体系成为了当代高校美术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中面对的新课题。接下来,我们就此课题进行具体分析。

1 多模式教学体系构建对高校美术教育改革的积极影响

1.1 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创新能力是当代社会对专业人才的基本要求,尤其是对艺术专业的人才。但传统高校美术教学模式存在较大的弊端,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发展。多模式教学体系的构建,则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在多模式教学体系中,要求高校美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及时发现和总结影响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心理特征和学习因素,并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启发和引导,进一步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培养更多符合时代要求的美术专业学生。

1.2 有助于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

当代美术专业人才光具备高超的美术专业技能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美术素养及综合能力。因此,高校美术专业应积极转变人才培养观念,并将学生美术素养及综合能力的培养列为重要教学目标。美术这门艺术课程在对学生审美情趣、创新能力、想象能力、实践能力等综合素养的培养上具有独特优势,通过多模式教学体系的构建,可以打破传统美术教学中以成绩为主的教学观念,将美术学科的魅力和优势充分体现出来,让学生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提升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1.3 有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

高校美术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对于美术教学效率和质量可以产生直接影响。多模式教学体系的构建,对于美术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美术教师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和教学知识,能够对学生的美术学习提供专业指导,同时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和教育素养,这样才能够从容的应对多模式教学改革下高校美术教学的要求,推动高校美术教学改革的发展。

2 高校美术教育教学现状分析

2.1 缺乏先进的教学模式

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大多数高校的美术课堂中依旧采取的是教师主动教,学生被动学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和滞后性,不利于学生学习自主性和创造性的体现,使得教学效率和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另外,还有部分高校并未清楚的意识到美术教学的重要性,只是单纯的将美术教育作为基础学科学习的衍生品,并没有得以重视。在教学实践中,也只是将美术理论知识和技巧传授给学生,对于学生美术兴趣、美术素养、审美情趣和创新意识等综合能力的培养相对缺失。

2.2 缺乏丰富的教学内容

就目前高校美术教学现状来看,仍有不少教师无法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桎梏,教学内容主要以教材为依据,教学活动主要以提升学生的专业成绩而开展。在这样的美术课堂中,教学内容单一,缺乏趣味性和实用性,学生所接受的美术知识非常有限,且不能很好的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这不仅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甚至还会影响到学生美术学习水平的提升,使得学生今后不能很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降低学生就业率。

2.3 缺乏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

在以往的高校美术专业课程教学中,对于学生的评价主要是以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为依据,判断学生美术学习能力的标准就是考试成绩是否突破及格线。在这种只注重结果的教学评价体系中,并不能对学生的美术学习情况进行全面、客观、综合的评价,导致评价结果不能直接体现学生的优势和不足,不能为学生美术学习提供参考和服务。同时在这种缺乏合理性的教学评价体系中,教师也不能及时、有效、准确的把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而无法对自己的教学策略进行针对性的调整,影响高校美术教学水平的提升。

3 高校美术教育多模式教学体系构建策略

3.1 加强美术文化渗透

在传统高校美术教学中,教学主要以美术理论教学和绘画技巧教学等内容为主。实际上,美术教学和文化课教学一样,基础文化知识的储备同样重要,只有当学生具备丰富的美术文化知识,他们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美术作品的真谛,美术素养才能够得到进一步提升。因此,在高校美术多模式教学体系的建设,学校应将更多的美术文化知识融入到美术教学内容中,如绘画的发展历史、名人画家的事迹、古今中外的优秀画作等,以此来丰富学生的美术知识。例如,在对“版画”这一部分的内容进行授课时,教师在传授学生版画雕刻技法和印刷技巧时,还应适当的渗透版画发展历史、优秀版画作品鉴赏、着名版画大师的生平事迹等美术文化知识,这样不仅可以丰富美术课堂教学内容,而且还可以有效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促进学生美术素养的发展。

3.2 强化专业实践

美术与传统文化课程教学最大的区别在于,其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一切理论知识的学习最终都会在学生的美术创作中得以体现。因此,在多模式教学体系的建设过程中,高校还应加强专业实践,改善传统教学模式中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状。这就要求高校美术专业教师,结合美术教学的特点,在开展理论教学的同时,强化专业实践。比如,在对色彩风景这一部分的内容进行授课时,教师在传授西方色彩风景的历史背景的同时,还可以带领学生去到户外采风,并引导学生的审美视野和绘画技巧与实践相结合,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绘画技巧和水平。

3.3 渗透情感教育

美术是人类表达思想情感的一种重要手段,众多优秀的美术作品中都能够体现作者的思想情感。只有将自己的真情实感融入到美术创作中,作品才会更具感染力和解读性。但传统高校美术教学中,教师往往只会将绘画方法和技巧传授给学生,对于学生情感方面的引导还是比较欠缺的,导致学生所创作出的作品千篇一律,缺乏新意和感染力。因此,在多模式教学体系的建设过程中,教师应合理渗透情感教育,将学生引入到情感丰富的绘画世界中,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并促使学生将自己的对于客观世界的理解和感受融入到自己的绘画创作中,促进学生艺术境界的进一步提升。例如,在对“素描”这一部分的内容进行授课时,教师就可以适当的渗透情感教育,引导学生将自己生活中的所观、所思、所闻以素描的方式表达出来,这样不仅可以使得学生的艺术创造更具真实性和感染力,同时也可以丰富学生的技巧积累和艺术情感的沉淀。

3.4 因材施教

在传统高校美术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会采取统一的教学标准、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严重忽视了学生个性差异性,不利于学生独特艺术风格的培养。在创新型社会下,高校美术教学的目标应为培养优化的创造性艺术人才,而不是只具备绘画技术的绘画者。因此,在多模式教学体系的建设过程中,高校美术教学更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不同发展需求,在加强绘画技术教学的同时,还需注重对学生个人爱好和天赋的培养。首先,高校美术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多关注学生各自的特点,并从各方面挖掘学生的天赋和潜质,对有特点的学生进行针对性培养,帮助学生明确自身的定位,确定绘画风格。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善于利用多模式教学,让学生接受多种绘画技巧,进行不同风格的绘画学习和熏陶,帮助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绘画风格和绘画技巧,并引导学生利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进行绘画练习和创作,形成自己的绘画风格,促进学生个性化、多元化发展。

4 结语

综上所述,多模式教学体系的构建,给高校美术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方向和新思路,极大的推动了高校美术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因此,高校应加强对美术多模式教学体系构建的重视和研究,并针对目前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充分发挥多模式教学体系的优势,突破传统美术教学困境,提升美术教学质量和水平,为学生的美术学习带来全新的体验,促进学生全面性、综合性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培养出更多高素质、创新型、实用型的美术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