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 凯 罗校清 陈子冰

(湖南软件职业技术大学 湖南·湘潭 411100)

1 新时代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面临的挑战

一方面,目前的“00”后大学生都是在开放包容的社会环境、丰富物质生活中浸润中长大的新一代。日新月异的科技让他们眼花缭乱,更有甚者沉迷游戏、动漫无法自拔。网络虚拟世界对大学生学业、身心健康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他们张扬个性,注重自我感受,崇尚个人自由,不易被约束、更难以被教化。另一方面,当前高校思政课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形式轻体验”的问题。思政课实践教学不仅受到时间、空间、经费、安全等诸多因素限制,而且实践环节内容空洞,流于形式,忽略学生的生命情感体验,难以唤起他们内心的共鸣和认同,无法做到入心入脑,实际效果得不到保障。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1]因此,教师要将思想政治理论课蕴含的政治观点、价值观念传递给大学生,并使其真心接受和践行,就必须对传统的实践教学方式进行革新,及时融入新元素。随着计算机技术的突飞猛进,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简称VR)技术逐步走入人们的视野,引发广泛关注,势必将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开辟一条新路径。

2 虚拟现实技术的内涵和特征

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仿真系统,它通过构建三维虚拟世界,创造了一个影响人们视觉、听觉、触觉的互动世界,为体验者提供身临其境的体验。VR技术最突出的特性是沉浸性和互动性。沉浸性是指通过可穿戴设备上的多种传感器,人们的视觉、听觉、触觉、运动等感知均会在VR技术所创造的虚拟现实场景之中产生生理和情感共鸣,仿佛身处真实世界之中[2]。交互性是指人们对多维化虚拟环境的可操作程度和从虚拟环境中得到反馈的自然程度[3]。人们可以在虚拟环境中执行特定动作,而虚拟环境会做出相应的反馈,亦与真实世界的一样[4]。

3 提升基于VR的高校思政课虚拟实践的实效性

为了提高高校思想政治虚拟实践教育的实效性,必须首先增强其趣味性和吸引力,让学生自发地热爱学习,然后以此为基础,充分发挥虚拟实践的隐形教育功能,寓学于乐、寓学于趣、寓学于情,在无意之中使学生牢记历史,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怀,使学生自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

3.1 提升虚拟实践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要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加强互联网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建设,运用大学生喜欢的表达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当代大学生均为二十一世纪后的新一代,游戏、动漫对他们具有一种巨大的吸引力。因此,在基于VR的高校思政课虚拟实践教学中,不能仅仅将历史事件、英雄人物三维建模成为“遥远”的图片、视频影像,让学生只能以第三人称的视角旁观,这样只是对照片和电影的模仿,无法真正激发学生的兴趣,而是要充分利用VR技术的沉浸性、互动性,不仅可以使学生“穿越”地域,足不出户就能“亲身”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而且还可以使学生“穿越”到历史中,将诸如五四运动、南昌起义、党和新中国的成立等重大历史时刻构建虚拟化场景,让学生可以“化身成为”英雄人物、人民群众,“亲身”参与其中。

3.2 合理利用游戏机制发挥虚拟实践的隐形教育功能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游戏正逐渐成为人们尤其是青少年娱乐休闲的重要方式。部分学生甚至在游戏中终日醉生梦死。因此,游戏一直被人们认为是“精神鸦片”。但是,难道游戏真的是一无是处吗?如果在思政虚拟实践中借鉴游戏设计理念中的有益部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红色故事、历史事件游戏化,合理运用游戏机制,充分发挥游戏的正向教育功能,可以充分发挥虚拟实践的隐形教育功能,使思想政治理论知识重新焕发生命力,学生得以在轻松愉快的娱乐体验中获得优秀红色文化的熏陶,产生价值共鸣,实现知识性和趣味性并重。

例如,将红军长征中的强渡乌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等构建虚拟实践任务,再将这些着名战役或历史事件细分为多项关卡,将教学内容融入其中。下面将以电影《半条棉被》为故事背景,做进一步说明。

学生自主选择角色。学生首先扮演一名拥戴革命军队的普通百姓,掩护红军伤病员,为红军提供和运输粮食、衣被、食盐等军需物资。然后,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性格特点和喜好,自主选择一名特定的角色。喜欢冒险的学生可以扮演一名红军战士,在前线奋勇杀敌;乐于助人的学生,尤其是女生可以扮演一名红军医疗兵或通讯兵等,承担前线的医疗救护、后勤保障任务;喜欢经营管理类游戏的学生可以扮演一名革命根据地建设者,负责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帮助老乡重建家园;喜欢悬疑推理类游戏、侦探小说的学生可以负责反间谍工作。这样不仅让不同类型的学生都可以在 VR思政课虚拟实践中发现自己的兴趣点,提高其参与热情,而且有助于他们发现自我价值,使其明白如果“穿越”到过去,也可以在革命事业中发挥自己的才能和智慧。

设置分数、徽章、排行榜反馈机制。在传统的思政课通常要求学生在实践后写一篇实践报告,教师给该报告评分予以反馈,这种反馈形式不仅单调,而且对学生的影响也不能持久。在基于VR的虚拟实践中,根据学生的每个行为和完成任务的质量,比如每消灭一名敌人、每救助一名伤员或每帮助一个老百姓,均可以获得相应的武力值、爱心值、人气值,各类分值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可以获得相应的荣誉徽章。比如,消灭敌人多,且命中率高可获得“百发百中”徽章;救助伤员多,可获得“救死扶伤”徽章等等。依据学生的总成绩进行排名,并据此提升军阶,成为排长、连长等,形成良性竞争氛围。此外,学生还可以将得到的徽章和排行榜在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媒体中分享。分数、徽章、排行榜反馈机制满足了学生追求成功和自我实现的心理,使学生切实感受到自己的成长,提高其自信心和成就感。

基于史实,巧妙设计战斗细节的随机性、学生的掌控感和任务难度。学生在战斗中捡到什幺样的武器、与哪些同学分到同一个小队等细节都是随机的。如何占领敌方阵地,学生可以自行决定或与队友商议决定。在战斗细节上,学生的每一步决策都是自己做的,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持学生的新鲜感和自由度,提高学生团队协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虚拟实践的“基本剧情”却是确定的,学生想要完成任务,他们采用的战略战术必须要符合历史,这就引导学生像学习游戏攻略一样学习历史,避免对理论知识的死记硬背。此外,任务难度符合“跳一跳,够得到”的标准。难度太大,学生容易灰心丧气;难度太小,学生又会觉得无聊、缺乏挑战;难度恰当,既可以保持学生的信心,又可以让学生深刻体会革命事业的艰辛。

总之,“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相较于枯燥的理论学习,基于VR的高校思政课虚拟实践使学生在沉浸式的游戏体验中铭记历史,切身感受革命先烈可歌可泣的大无畏精神,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发自内心地提高对党、国家、人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4 总结与展望

VR技术为新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实践手段,将“思想政治教育+VR+游戏”新模式应用于思政课实践教学顺应了新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这既是思政课教学实践的迫切需要,也是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新要求的需要。

VR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游戏、影视、营销、军事等领域,技术已趋于成熟。随着 VR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不断深入,将出现“VR资源库不断丰富、投入成本日渐降低、技术门槛逐步下降”的趋势,势必将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巨大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