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娟,付 琳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四川 成都 610225)

1 课程思政思考

高校承载“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课程思政能够充分挖掘各类课程思想政治资源,发挥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课程思政是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一种载体,教师在传授课程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德育元素转化为内在德行,转化为自己精神系统的组成部分,转化为自己的内在素质和能力,用来认识和改变世界,提高参加社会实践和服务社会的能力。全体课程任课教师都承担起立德树人的职责,通过课程思政培养具有正确三观的大学生。

《现代通信原理》是通信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主干专业基础课程,也是通信工程专业的核心必修课程。本校《现代通信原理》课程具有80学时的课时,如何在长时间的教学中,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培养学生具备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具有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具有责任与担当、家国情怀、国家意识,是课程组需要思考并付诸实践的问题。

2 课程思政实践

课程思政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创新、理念的升华、内涵的转型和体系的重构。进课程思政建设,首先需要的是建设课程思政资源库,制定教学指南和培养专业化的课程思政教师队伍。

“课程思政”是在知识、能力、素养三维立体的教学目标上实现有机统一,并且需要在课前认真地做好教学设计。如果没有进行充分的准备,“课程思政”案例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不仅无法起到的“画龙点睛”的作用,反而让人感觉是“画蛇添足”。比如:为了搞好“课程思政”,有的教师在课堂上列举了太多的“课程思政”案例,占用了太多课堂时间,影响了专业知识的传授,硬生生地把专业课上成了思政课。此外,也有教师泛泛而谈的多,结合学科或专业实践的少。

在“课程思政”的实施过程中,需要考虑系统性和连贯性。因此,在教学中,首先制定了课程思政教学大纲,课程思政根本目标确立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使学生在获取专业知识的同时,达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塑、个人修养和科学思维的提升,实现全面发展。具体包括:

(1)理解现代通信在中国的发展史,理解国家在通信领域的重大需求,具有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2)正确看待我国通信技术特色和国际位置,树立文化自信。

(3)拥有努力拼搏的精神和孜孜不倦追求通信技术高峰的态度。

课程明确要解决的问题,构建高水平的教学团队,促进教学团队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的提升。针对这个问题,我们采取的具体工作是:

(1)组织课程组教师团队开会学习,制定出思政教学详细目标;

(2)针对详细目标,组织相关老师广泛学习相关思政资料,参与相关工科课程思政教学研讨会。

3 课程思政案例与考核

围绕课程不同阶段的思政目标,设计彰显科学思维的教学案例。比如案例一,从方法论的角度讲述数学基础在通信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讲述相关科研工作者如何孜孜不倦地研究数学,研究基础科学,向同学们传递科研需要扎实的功底,需要踏实的态度。案例二,以码间串扰的形成原因分析为切入点,融入“透过现象看问题本质”这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透过码间串扰物理现象的仿真演示如图1(P228),让学生对码间串扰形成初步直观印象,然后通过对通信系统结构的讲解,让学生了解码间串扰现象的形成和物理现象背后的数学本质。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对事物的认知注重认知深度,学会追根溯源。案例三,介绍信息论之父—香农(如图2),引入香农定理的通信知识引入通信科学思维,香农定理确定了信道容量,我们在做实际工程项目,需要预估链路的信道速率,如果速率要求超过信道容量,那幺将不可实现。

图1 码间串扰

图2 信息论之父—香农

围绕社会热点与新技术,设计彰显家国情怀的教学案例。如图3,嫦娥4号在月球背面着陆,无法与地球直接联系,因此需要有中继卫星来搭桥,这就是鹊桥号。引入中继通信的通信知识,如图4。案例体现的课程思政维度包括民族自豪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

图3 嫦娥4号

图4 中继通信

为了更好地评价课程思政效果,增加思政考核内容,通过学生的阅读报告及分组讨论中体现的科学思维、合作精神、创新精神,正向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对课程思政教学进行考核,并迭代改进。

4 结语

总的来说,课程思政非常重要,需要不断完善的教学设计,需要教师提升教学手段,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培养学生具备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具有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具有责任与担当、家国情怀、国家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