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莉媚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浙江 杭州 310000)

经济全球化发展要求有相应的观念体系及社会各层面的发展体制。纵观中国的高等教育成长历史和现状,工程教育在很大程度上还等同于科学教育,将科学教育和工程技术教育混为一谈,导致了高等工程教育的培养目标模糊不清,培养的人才和社会工程经济需要脱节,工业人才短缺。工程教育急需提高质量和内涵。

目前我国工程人才的培养主要注重理论功底的强化,实践环节缺失,导致学生缺乏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工程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工程师”这样的工程技术人才,重在强化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毕业设计作为一个重要的综合性实践环节必须以工程教育改革为导向进行相应的模式改革和调整。

一、目前工程教育改革背景下毕业设计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实践环节设置弱化。

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是培养工程技术人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例如金工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但现在的教学培养体系往往对实践环节的设置弱化,相应的课时、师资、教学资源等配套不到位,实践环节走马观花,设置弱化使学生对实践环节的认识不到位,以“看”、“观”的态度而不是“学”、“研”、“钻”的心态投入到实践环节中锻炼自己的实践动手能力、独立思考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毕业设计与其他实践环节分别独立进行,缺乏内在的统一性。

毕业设计作为学生在工程教育过程中最后一个综合性环节,应该是建立在前期理论学习和各个实践环节锻炼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次综合性课题考验。毕业设计的设置应该和前期教育过程中其它的实践环节有内在的统一性和协调性,而不是孤立设置。学生往往只是根据指导老师的课题被动地选择研究方向,达不到人才培养所要求达到的教学目标和效果。

(三)毕业设计选题缺乏实践性,选题方式单一。

毕业设计的题目是毕业设计的关键和核心,科学、优化选题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非常重要。目前虽然一人一题是选题工作的重要原则,但单个、独立设置的选题难以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人际交流沟通能力,而这些是现代工程师所必须具备的素质。大多数选题提出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很窄,只是进行针对性实验,缺乏对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的培养。选题缺乏和企业实际技术问题、技术课题的联系。

(四)毕业设计模式单一,缺乏灵活性和形式多样性。

目前大多数高校的毕业设计模式相对陈旧和单一,年复一年地用同一种模式进行,毕业设计和教育人才培养的模式没有同步进行改革和更新。毕业设计从开始的时间、选题的范围,到开展的形式都依据同一种模式,使学生养成依赖、教师习惯于程序性工作。严重抑制和固化了学生和教师的思考、创新的激情和能力,失去了毕业设计这一教学环节的教学意义。

(五)指导教师的工程能力亟待培养和提高。

要进行工程教育的改革,就必须注重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培养。我国目前工程教育师资队伍中严重缺乏既有深厚工程背景又有学术水平的“双师”型教师。许多毕业设计指导教师肩负科研和教学的双重压力,没有时间和机会和企业建立良好稳定的课题合作、技术合作,工程教育的质量难以提高。

二、高等工程教育改革中的毕业设计模式改革思路

(一)重构工程教育培养体系,重视实践环节的设置。

在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导向下,必须以此为契机明确实践环节的教学作用和内在统一的必然要求;必须配套相应的教学资源,提高实践环节的教学比重,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加强对实践环节的管理和考核。在大工程的视野中,工程教育实践环节要强化学生科研思维能力和科技实践能力的培养。毕业设计环节的设置应该让学生能对自己所学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进行整合,综合学会思维、分析、创新,使自己具备现代工程师所要求的构思、设计、实施、运行的素质。

(二)以系统化思维搭建课程设计、专业实习、毕业设计之间的内在联系平台。

课程设计、专业实习的设置不能孤立考虑,必须以整个实践教学环节设置的内在体系要求作为原则,相应的实践环节应该在不同的阶段既达到本阶段的要求,又为后阶段的实践环节打下基础。同时,不同实践环节的设置应该根据相应的教学要求和教学目的做相适应的学时、师资等教学安排。毕业设计的改革必须以相应学科的教学培养计划、教学培养目的改革为基础,而不是一个孤立环节的改革和探讨。工程教育改革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其每一组成部分的相互和谐和配合才能重新整合教育培养的资源和思维,达到培养工程性人才的目的。

(三)推行产学研结合,拓展毕业设计开展模式。

产学研结合是构建现代工程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提高丰富工程教育质量和内涵的一个战略性的措施。高校推行工程教育改革,必须和规模完善、发展良好的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实习基地、科研技术合作的试点,深入企业进行调研,听取企业工程师的意见和建议,才能更好地培养企业需要的技术人才。毕业设计的选题应该多和企业的项目和技术课题结合,聘请企业的高级工程师和学校的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合作,联合进行毕业设计的指导工作,使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真正真题真做,锻炼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毕业设计还可以和学科竞赛相结合,让学生不是纸上谈兵,能实际动手,培养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对于学生的培养应在注重共性的同时,关注个性的培养,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鼓励其在能力所及的范围内提前进行毕业设计的工作,甚至可以让本科生参与到指导老师的课题当中去,和高一级的研究生一块学习,培养其团队协作的意识和能力。将毕业设计和学科竞赛、专业兴趣小组、课题小组等结合起来,鼓励毕业设计以多种形式进行。

(四)培养指导教师工程能力,注重教师队伍的专业培养。

要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实践能力,必须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教学水平,注重教师队伍的培养。学校应该有计划地为专业老师、毕业设计指导老师提供参与工程项目的机会,在政策导向上鼓励教师多和企业进行技术课题的合作和交流。同时,学校可以定期和合作的企业联系,聘请工程师到学校给教师和学生讲课或对学校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指导,定期组织教师和企业工程师进行交流和沟通,培养和提高专业老师的工程能力,为培养工程技术人才打下基础。在内部师资的交流和培养上,要更加注重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为青年教师的成长配备有经验的老教师,搭建青年教师和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之间的交流平台。

工程教育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毕业设计模式的改革是其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进行工程教育模式调整的过程中,必须拓宽眼界,以工程教育的要求为导向完善、创新毕业设计的模式,提高毕业设计质量。

[1]张凤娥,董良飞等.高等工程教育的问题分析与改革思路[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2009,(4).

[2]周军.中外工程应用型本科大学生毕业设计问题比较研究[J].宁波工业学院学报,2009,(2).

[3]张奇,唐奇良.高等工程教育CIO-CDIO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9,(3).

[4]王琳,刘镰斧等.本科毕业设计和实验室建设结合模式的探索[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