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玲

(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图书馆,广西 柳州 545004)

当前,我们已经步入社会信息化、信息社会化这样的环境时代,计算机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文献信息形态也随之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图书馆形态呈现出多样性变化,有电子图书馆、数字图书馆、虚拟图书馆等。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图书馆工作的重点就需要由纸质载体手工服务转向网络化信息服务,从对文献的收藏转移到如何更好地服务读者。图书馆员的素质,尤其是信息素质更是我们的综合实力考量,所以有必要认真探析信息素质内涵,高度重视对自身信息素质进行有效培养和提高,关注自身信息素质教育相关问题。

1.信息素质

我们在探讨信息素质问题时,首先一定要了解什幺是信息、什幺是素质。

1.1 信息

据《新辞源》考证,唐代李中的《碧云集》诗中有“梦断美人沉信息,目穿长路倚楼台”,诗句出现的“信息”是当做“音信消息”来理解,这和我们今天的“信息化”“信息社会”中的信息概念是有着本质区别的。信息创始人香农把“信息”定为“是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汉语大辞典》对“信息”的解释为:“现代科学指事物发出消息、指令、数据、符号所包含的内容。”《百度》搜索:“信息是客观事物状态和运动特征的一种普遍形式,客观世界中大量地存在、产生和传递着以这些方式表示出来的各种各样的信息。”从以上可以看出,信息是对客观事物变化、特征产生的反映,是客观事物之间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表现,是以物质为载体,经过感知或认识后的再现。人们可以通过获得、识别、感受来认识世界,通过自然界和社会的不同信息来区别不同事物,这样能得以认识和改造世界。

1.2 素质

对素质的理解,一般有两种看法:一是指个人先天具有的解剖生理特点,包括神经系统、感觉运动器官、大脑的特点,它是经过长期内化积淀,逐渐形成为比较稳定的可以长期发挥作用的基本特质,而这种特质是通过遗传获得的,因而也叫遗传素质或先天禀赋。这种遗传素质对人的能力形成和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二是指人们的基本品质,它是个人在后天环境或教育的影响下形成的,是通过个体自身的认识与社会实践,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相对稳定的身心组织要素、结构及其质量水平,诸如思想道德修养、知识技能、行为习惯、文化涵养等社会性层面的特质。[1]

1.3 信息素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广泛应用,出现了“信息素质”一词。这是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Paul Zurkowski于1974年提出的。他把信息素质定义为“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资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关于信息素质的总结报告》提出了:具有信息素质的人必须能够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能够评价和使用所要的信息,有效利用所需的信息。这就需要我们能从计算机或者其他的信息源获取信息,进行有效的实际应用,也就是如何评价信息、组织信息,并且将新信息与原有的知识体系进行融合及在批判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使用信息。[2]

2.图书馆员信息素质的结构和内容

图书馆员的信息素质应该包括这几个方面: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

2.1 信息意识

这是指个体对信息的敏感度,体现在对信息价值的自觉认识及敏锐的判断力和分析力上。[3]它是个体在信息活动中产生的认识、观念和需求的总和。信息意识是馆员对信息行为效果产生直接影响的原因。馆员对信息应具有敏锐性与洞察力,能迅速有效地掌握有价值的信息,注意发现信息的隐含意义,把它与自己的实际工作、学习联系起来,善于从信息中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要让旧的管理方式影响到读者对信息需求的准确表达。

2.2 信息知识

这是指个体在利用信息技术工具,拓展信息传播途径,提高信息交流效率中所积累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3]是对信息基本知识的了解,以及对信息资源和信息工具相关知识的掌握。包括信息理论知识、信息技术知识,这是构成信息素质的基础。馆员除了具备本专业知识外还应掌握1—2门外语,这是因为信息社会是全球性的,互联网上的信息大多是英语,互相沟通,才能适应国际文化的交流。

2.3 信息能力

是指个体有效地利用信息设备和信息资源获取信息、加工处理信息及创造新信息的能力。[3]信息能力是整个信息素质的核心,是馆员必备的技能之一。它要求馆员具有信息工具的使用能力、获取识别信息的能力、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创造传递新信息能力,使之成为具有科学价值的新信息,剔除无用成分,对信息进行筛选、再分析、再综合,使之成为自己的思想观点,达到高效利用信息的能力。

2.4 信息道德

是个体在获取、加工、利用、生成和传递信息的过程中必须遵守一定的伦理道德思想,是在整个信息活动中应严格遵守的各种行为规范。[3]这包括馆员在信息的获取、使用、制造和传播过程中应遵守的伦理规范。例如,不得危害社会或侵犯他人合法权益,不得向读者传递不良信息,自觉抵制网络不良信息的诱惑和污染,正确处理信息开发、传播、使用三者之间的关系。

3.构建图书馆员基本的信息素质

馆员在对文献信息收集、整理的过程中,起到传播信息知识的作用。馆员应当具有现代社会教育所需的基本信息素质。它包括图书馆员科学素质、技术素质、计算机素质、媒体素质(媒介素质)、终身学习素质等。

3.1 科学素质

科学素质是指馆员对科学技术的理解水平,表现为对学习科学的欲望,尊重科学的态度,探索科学的行为和创新科学的成效。它包括对科学知识学习兴趣,对科学知识本质的理解,还对在科学研究过程中采取的方法具有不懈探讨。馆员应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宽广无私的胸怀、坚定的意志及品质,这样才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作出贡献。[4]

3.2 技术素质

技术素质是指对科学和技术进行评价、作出相应决定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能力。它是信息素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科学方法评价的强有力的认知方式,是区分科学和技术并觉察它们之间联系的能力。信息技术技能和信息素质紧密结合在一起,并对信息素质起支持作用。馆员的信息技术技能是在使用计算机、应用软件、数据库和其他技术过程中获得的,它增强了与工作相关的个人目的的能力,馆员对信息的理解、分析、查找、评价和使用,这些工作要完全得益于对信息技术的熟练程度,并通过批判性的洞察力和推理性完成。

3.3 计算机素质

计算机素质是指一个人是否具有能从计算机获益的能力,是否能熟练地、有效地利用计算机及其软件完成实际工作任务的能力。计算机素质包括PC机操作、文字处理、E-mail等,所有这些集中于如何使用计算机和计算机工具。

3.4 媒体素质(媒介素质)

媒体素质是指人们面对各种媒介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制作能力及思辨反应能力。它强调的是人在媒介时代具有人文思想素质。综合表现为判断信息能力、创造和传播信息能力。[5]

3.5 终身学习素质

终身学习素质是指通过一个不断的支持过程来发挥人类的潜能,它激励并使人们有权利去获得他们终身所需要的全部知识、价值、技能与理解,并在任何任务情况和环境中有信息、有创造性和愉快地应用它们。馆员通过坚持终身学习,使自己成为具备信息素质的人,这样可以增加新知识,及时搜集新信息,不断总结学习新经验,并且科学地利用信息资源解决在读者服务活动中出现的各种新问题,从而提升馆员对读者服务质量,让自己终身受益。

4.图书馆员信息素质培养设想与建议

随着信息社会化的不断发展,传统的信息服务交流形式将逐渐向着网络化、数字化的方向发展。如今已是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应当是为社会提供知识和信息服务的主体,馆员掌握现代文献信息和科学技术知识,这一定会成为推动图书馆发展的动力。因此,图书馆员必须具有较高的信息素质和现代服务技能,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以期适应图书馆新的发展趋势。

4.1 提高自身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观念

馆员必须提高信息意识,强化自我发展。这是因为信息时代已经改变人们的学习观念,要学会终身学习,实现自我超越意识。让自己具备未来意识,这是因为未来社会变化之大、变化之快,要对未来发展作出预料、推测,提前进行设想和筹划;另外,要有积极地创新意识,这是信息化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更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通过把对读者的需求与技术上的可能性结合起来,利用馆内文献资源,产生新的思路和新的技术方法,把开拓性、联想性、独创性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馆员还必须不断更新观念,解放思想,学会尊重知识,树立全新空间观念。克服职业幸福观,抛弃职业疲惫心理。懂得“知识就是财富”,树立“时间就是一切”的观念,这样才能得以在信息社会继续生存。

4.2 坚持参加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培训学习

一是馆员要加强自我学习能力,平时在工作中,通过观察、模拟、咨询、总结、学术交流等方式,相互学习,使自己信息能力得以提高。二是要建立必要的学习措施,设立学习档案,实施激励奖惩制度,推动计算机和网络操作技术在馆员队伍中的普及。另外,还要注意引导馆员,学会参与科研工作,走科研兴馆之路,让馆员自己成为研究型与实用型结合的工作者。馆员也要明白,不会网络操作就不可能成为网络与信息时代的管理者。

4.3 在实践中锻炼、创新

进入21世纪,计算机网络已经深入到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馆员在工作实践中,应善于思考和创新,吸收新的信息理论,并将其运用于自身的实践中,不断调整已有的专业知识、业务能力,建立适应新的信息环境的智能结构。在信息源基础上,学会运用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面对大量的、零乱的、无序的信息进行收集、挖掘、加工、整序与价值评价,其目的是获取经过增价的信息产品,使信息素质不断得以提高,从而对读者提供支持与服务。

[1]顾春,张会军主编[M].中国素质教育实用全书,1997:144.

[2]覃玉炜等.浅议现刊导读工作与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25):51-52.

[3]李玲.谈图书馆员的信息素养[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11):46-47.

[4]王俊秀.我国公民科学素质与欧美相比排名垫底[N].中国青年报,2010-9-28,第6版.

[5]阮海红.引入媒介素养教育,优化信息素养教育[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0,(4):10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