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华

(胶南市高级职业学校,山东 胶南 266400)

对联教学过去私塾里先生和学生对对子,先生一句,学生一句,你来我往,天南地北,古今中外,风俗人情,眼前之景与心中之情,尽囊其中。这样,既开阔了思路,锻炼了思维,又提升了文化品位,那真是一种文人应该过的日常教学生活。于是我常常感叹现在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失落,缺失了过去文人的那种雅趣。我教的是高职升学班,虽然学生文化基础并不深厚,但是头脑灵活。我认为只要努力引导,学生完全可以把对联对好。于是我进行了大胆而有益的教学探索,收获颇丰。

一、兴趣引导,寓教于乐,渗透对联知识。

1.以春联入手,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对联成为师生的共同话题。我利用新春之际,让学生到农村搜集贴在大门上的春联,于是很多充满新年喜庆和美好愿望的对联被带到了课堂上。如:“创大业一帆风顺,走鸿运心想事成。”横批:“吉星高照。”再如:“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横批:“万象更新。”还有:“九州瑞气迎春到,四海祥云降福来。”横批:“一帆风顺。”我自己也到农村老家用数码相机拍了很多春联,并用多媒体给学生放出来,那大红的纸,那或行或楷的有力的字,使学生又仿佛沉浸在过年的热闹之中。在这同时,师生又是在共同享受春联这种风俗和艺术带来的快乐。当然我的目的很明确,那就是让学生关注春联,让他们知道:对联就在我们身边,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春联是中国独有的春节民俗形式,春联与京剧、昆曲一样堪称国粹,其深邃的寓意、优美的形式是外国文字所无法企及的,但是在现代文化的冲击下,中国人越来越不会做“对子”了,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文化艺术的倒退;春联需要保护和抢救,需要传承,并作为特殊的文化遗产延续下来,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

2.充分利用形式多样的对联故事,激发学生兴趣。有名人早慧的,如:于谦小时,出口惊奇,誉为神童。一日,先生外出,众稚童便嬉戏。先生归,见状欲罚学生,小于谦上前说:“功课都已做完,请先生面考。”先生目睹乱状,见生上窜下跳,桌歪凳斜,便以此为课题曰:“手攀屋柱团团转。”于谦张口便对:“脚踏楼梯步步高。”先生又曰:“三跳跳落地”,于对曰:“一飞飞上天。”先生惊讶,心想于谦将来必成大器,果然,后来于谦成为明代着名的政治家、诗人。

这个简短故事,富有生活情趣,又含有两个对联,这两个对联,不但对仗工整,且寓意极佳。

有民间戏谑的,如:“有个酒汉酒瘾特大,一日不喝也觉难熬,不几年便把家产‘喝’得净光。只得去讨饭。一天深夜,瘾癖大作,便去邻家敲门。邻人不肯启栓,先在门里问话。他们门里门外一问一答,形成了饶有趣味的添字俗语对句:

谁?

我。

何往?

特来。

老兄好,

小弟安。

几时回府?

明日返舍。

去不敢屈留,

来定要叨扰。

灶下无灯无火,

厨中有酒有肴。

为客贪杯断非君子,

做东惜酒亦是小人。

夜已深不可传杯弄盏,

天未明正好行令猜拳。

咚咚咚当当当三更三点,

来来来斟斟斟一口一杯。

瞧,这酒汉的无赖劲多可笑。 ”[1]P99

学生从这个故事中感受了俗中之雅,而其中正是对联在生活中的妙用。

有名人立志的:“少年周恩来年纪虽小,可谈吐不凡,很有抱负。他同学的爷爷何殿甲出了一上联让他对:‘不为列强之奴仆’,周恩来想了一下,对出了‘誓做中华之主人’的下联。在天津读中学时,有位同学要东渡日本留学,周恩来题赠一联:‘浮舟沧海,立马昆仑。’全联仅8个字,气势磅礴,语出非凡,字里行间表现出未来要干一番大事业的壮志豪情。”[2]P124这个对联故事语言虽简约,但表现内容却很丰富,其弦外之音尤耐寻味。

有人物形象的:同样是描绘笑口常开的弥勒佛,全国各地的寺庙的对联又各不相同:“济南千佛寺:‘笑到几时方合口,坐来无日不开怀。’开封相国寺:‘大肚能容,容天下可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四川灵岩寺:‘开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与己何所不容。 ’”[2]P126这几个对联,既写弥勒佛的外在形象,又写出在笑什幺,又为什幺笑,以及大肚能容的品质。学生听到这几副对联,弥勒佛形象便宛若在眼前了。

这些对联故事,有名人的,也有民间的;有嘲讽的,也有是笑话的;有庙宇的,也有书院的;有行业的,也有游戏的;有古代的,也有现代的。那妙趣横生的情节,那或雅或俗对联词句,都深深地吸引了学生,这些都让他们体味到,什幺是有文化的生活。

3.借对联故事,渗透有关对联的知识。对联的主要特点是:“第一,上下联字数相等。第二,词性相当。第三,平仄相谐。古代汉语中,平声以外的上、去入声均为仄声。这里有三层意思:首先,上下联相同位置节奏点的字平仄要相反(其他位置的字可宽);其次,上联及下联中节奏点上的字平仄要交替出现;其三,上联末字要用仄声,下联末字要用平声。如‘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七字联中,其声律为: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此上联第二、四、六为仄平仄,下联第二、四、六字则相反,上下联中第二四六字的平仄均交替出现,上联末字为仄声,下联末字为平声。”[2]P3

实际上,古音分平、上、去、入四声。普通话中没有入声,平声分化为阴平和阳平,故有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四声。阴平、阳平为今天的平声,上声、去声化为今天的仄声。

让学生对对联,前两项完全可以做到,而第三项则太难了,“汉语的音韵学,向称为‘绝学’。对联的声律讲究,不是高中学生轻易驾驭的”。[4]P238但我不想就此却步,我大胆割舍,降低平仄的要求,只让学生把握其主要的。另现在的对联平仄要求有如下表述:平仄对仗有两条,“一是上下联对应的字逐字、逐词相对,但可以‘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二是上联末字必须是仄声,下联末字必须是平声,这第二点不能通融”。[5]P19也就是说,句中平仄可以通融,可以放宽,但“仄起平收”是必须坚守的原则。据此,我对第三项要求中只让学生做到“仄起平收”,也就是上联最后一字为仄声的三四声,为起句;下联最后一字为平声的一二声(大致以此要求,因为第一、二声当中,仍杂有不少的入声字,要归到仄声里去),为收句的基本要求。在这里,我又给学生介绍了正对、反对和串对的基本形式。

二、重在诵读、积累,因为厚积才能薄发。

让学生诵读古代声律启蒙,进一步加深对对联的感性认识。如:“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三尺剑对六钧弓,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6]P1“天对地,风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雷隐隐,雾蒙蒙,日下对天中。 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红。 ”[6]P53

课上课下,我也让学生积累了不少的经典名联。如刘海粟的“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郑板桥的“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李苦禅颂竹的“未出时便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蒲松龄借项羽勾践以自勉的:“有事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赞颂司马迁的:“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着成信史照尘寰。”写风景的:“风移竹影有声画,月泻梅花无字诗。”有关于读书做人的:“何必读尽圣贤书,能全孝友便为实学。”“读圣贤书岂独摘句寻章,须将践履工夫尽所人道;处世间事何必市恩掠美,只要本分做去求个天知。”通过诵读与积累,学生的对联知识储备不断增多,对于对联知识就有了逐步的感知能力。

三、学以致用,注重实践,内化能力。

1.以老师为主,逐步推进。在学生有一定的兴趣和基本知识的积累的基础上,我以现成的春联为主,在课下选好上联,让学生课下对,再利用课前的几分钟时间,把学生的对联用投影展示出来,与学生一起评点。如一上联为:“一夜连双岁”,一生以此联想出了:“一拜乐两亲”,一生干脆以俗语入对:“四两拨千斤”,可谓妙对。又一上联:“春风暖大地”,学生对为:“繁星点苍穹”,“彩云饰晴空”,“冬雪兆丰年”。一生则凑成了四季联:“夏雷震长空”,“秋雨爽人间”,“冬雪映新年”。

我结合班级学生多有偏科的特点,出一上联,希望通过对对联来提醒学生,提高对弱科重视,下狠力气补弱。我所出上联为:“狠补弱科,再扬强科,科科均衡共进”,学生的下联涉及各个方面。有学习方面的:“先抓重点,后顾难点,点点并驾齐驱”,“精炼难题,广涉易题,题题全面得分”,“猛抓数学,不忘文学,学学奋勇争先”;有做人方面的:“重视大节,又观小节,节节完美向前”,“先做小事,再做大事,事事竭尽全力”;有争时间方面的:“力拼今日,后享明日,日日稳步俱升”,“狂抓课堂,又争食堂,堂堂分秒必争”;有管理方面的“鞭策男生,鼓励女生,生生努力向前”;有军事方面的:“先打残兵,再克强兵,兵兵全都不留”……

2.从以师为主的师生互动,应逐步过渡到以学生为主的生生互动。我发动学生自己搜集好的上联,让其他同学对。一生找一上联:“船载石头,石重船轻轻载重”,学生对曰:“竹生竹笋,笋新竹旧,旧生新”,“鞭绕利剑,剑刚鞭柔,柔克刚”,“德报怨仇,怨邪德正,正胜邪”,“水激山石,山静水动,动激静”。再如上联为:“几点梅花添逸兴”,学生则直接以诗句和化用诗句入联:“谁家新燕啄春泥”,“哪处早莺争暖树”。再一联“三春花露酿美酒”,一爱好音乐的学生对以“五韵丝竹奏妙音”,而一关心环保的学生则对以“四季树林吸废尘”,而一爱好美食的同学对以“四喜丸子做佳肴”,此联一出,同学们大笑,为他独特的思路与幽默的风格所吸引。而一生则对了一大串:“四面楚歌去战心”,“五月天空迎夏光”,“六朝旧事随流水”,“七巧仙女织彩云”,“八仙宝物显神通”,“十载寒窗铺前途”,“百家讲坛创辉煌”,“千里之外飘花香”,“万众一心抗非典”。

我本来还担心学生这些对联会难以对出,没想到学生对的超出我的预料。一位女生在周记中写出了自己学对联的切身体会:“我发现自己最近喜欢上了对联,感觉挺有意思,以前我不敢对,总以为那是只有很深学问的人才可以对对联的,对于平庸之辈的我来说,可算是高深莫测的事了。可最近我发现它并不是那幺高深,老师给我们讲了关于对联的一些知识,我便尝试着去对,没想到还能对出个样来,对联学习不但提高了我对对联的基本能力,而且还丰富了知识,开阔了视野,也激发了我语文学习的兴趣。”学生的周记使我树立了信心,更坚定了我全面展开对联教学并坚持下去的决心。

高三级部要征集一些振奋人心的口号制成横幅,有的同学用了四字排句,而王春萍同学则自成一联:“激情挥汗三百日,潇洒泼墨五月天。”因其充满斗志与突显自信,有幸入选,这说明对联意识已经深入学生的内心,把对联当成了生活中的一种表达形式,这是我盼望已久的。

四、班级管理因为对联的引入变得更加理性。

以前班级出现一些不良现象,自己往往很心急,不假思索地批评学生,往往伤到学生自尊,效果也不怎幺好。

一天,班里一个爱看魔幻武侠小说的学生被我抓着“现行”,我突发奇想,何不借对联来处理这件事。于是我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之下在黑板上出了一下联“看闲书误己误班误家国”,在班内征集上联。很快,一学生针对我常在班内给学生讲《论语》、《老子》等的实际情况,写出了上联:“读经典论古论今论中外”,对仗工整,既从正面给该生指明了方向,又是对我在班内倡议读经典的有力支持,且帮助我很好地教育了这个学生,事后看闲书的同学下决心不再看闲书了,且主动要求作为“闲书监督员”,一直自律,坚持得很好。

又一日,有四个男生上早操迟到,在语文课上,我随口出了一上联戏谑:“四个懒虫睡大觉”,马上有一学生对出:“一位‘老板’查早操”,又有一学生随后对出:“一只老鹰抓小鸡”,引得我和学生们的一阵大笑,还有一生则以诗句入联:“一行白鹭上青天”。这样,我没有一句直接批评的话,但迟到这个现象却引起了同学们的注意。

没有想到,对联学习的尝试,还带来了我班级工作方式的转变,也许就是对联的出对,才让我三思而后行,少了一些简单与粗暴的批评,多了一些含蓄沉稳与耐心,这真是个意外的收获。

在对联教学中,学生养成了 “搜联—记联—学联—用联—写联”的好习惯,师生关系更加融洽。学生们从对联中汲取到了更多人生智慧,文学底蕴不断丰厚,文学素养不断提高。对联,是语文教学重要而独特的宝贵资源,我们应该以新的视角全面观照它,鉴赏它,传承它,光大它,使对联在现代语文教学中受到更合理的重视,并占据一席之地。

[1]巴城.中国对联故事总集(卷一).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2.

[2]巴城.中国对联故事总集(卷四).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2.

[3]朱恪超,李文朗,梁红,张豪.中国对联库.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0.

[4]薛金星.语文知识手册(高中).北京: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2005.

[5]刘汝燮.对联上下联末字平仄有讲究.民间对联故事.山西日报出版社,2002.10.

[6]车万育,李渔.声律启蒙 笠翁对韵附.四川:成都古籍出版社,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