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心安

(江苏省常州建设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 常州 213015)

引言

中国古代教育宗师孔子,在其毕生的教育实践中,为我们留下了三千弟子、七十二高足的佳话。他有远见地指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就是说,用政治刑罚的手段统治人民,只能免于犯罪,却没有自觉惭愧之心;如果用道德和礼教引导人民,人民不但自觉惭愧,而且会真心归服。这段话重点强调了教育的作用,也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化价值。

一、学生心理发展特征的分析

随着80年代后出生的独生子女相继进入各级各类学校,以及多层次、多规格的职业教育办学格局的形成,中专、大专(高职、成人)学生的入学年龄分布在15、16—18、19岁的青年初期,毕业年龄处在18、19—22、25岁的青年晚期。不同的年龄阶段,具有不同的生长特性,不同的心理个性,从而表现出不同的心理特征。两个阶段的时间有长有短,有前有后,既有区分,又有衔接。学校教育正处于学生从青年初期向青年晚期发展的阶段,正是学生形成世界观、人生观的关键时期。学校教育的影响是深远而至关重要的,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无可替代的。

2005 年发布的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是新世纪新阶段高校德育教育的纲领性文件。政治老师要坚持学习贯彻落实中央文件,从实践出发,站在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和自我的全面发展,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尝试和大胆实践,力争良好的教学效果。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教与学是一对矛盾,我认为,教师必须正确地认识和把握学生的心理发展年龄的阶段性,攻心为上,定位适当,措施得当,准确掌握学生的所思所想,开展针对性的教学,这样才能做到事半功倍。

二、立足教育主体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立足主体,分析掌握学生的心理规律。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表现为一定的稳定性和可变性。但由于社会、家庭、个人以及教育条件的内外部因素的差异,造成的结果也不相同。在心理发展的过程和速度上,具有一定的差异和差距,也就是每个学生既有普遍性也有特殊性。在教学中必须注意这个关节点,区别对待。

新生入学后,我先通过阅读其档案,了解学生原来的学习状况、家庭情况、在校表现、志愿次序等,做到心中有数。在邓小平理论教学中,我结合改革开放成果的回顾,让学生和家长 (配合提供素材)一同总结家庭经济的变化,以衣食住行玩家庭年收入等巨变写家史,从最熟悉的内容入手,组织学生进行“谁不说俺家乡好”的讨论交流活动,收集整理数字事例,让学生自己立论、论证、总结,做到题材各异,观点鲜明。通过这一方式,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最后从36篇作业中选出有代表性的12篇,开辟优秀作业专栏,把课堂教学延伸到了课外。

抓紧45分钟课堂教学中与教学主体的互动与反馈。心理学家鲁宾斯坦说过:“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学论、教学法和教师所创立的特殊的使其简化的条件(教学情境)中构成的认识过程”。学生在青年初期的心理特征是思维独立性的发展,进入一个多疑、好斗、善辩的时期。不轻信教师、家长或书本的“权威”意见,经常更独立地、批判地对待一切,出现了思维的独立批判性。学校教育要正确引导,鼓励他们从谬误中走出,激发学生的求知的内驱力。[1]教学中,精心设计每门课的开场白,利用心理学的首轮效应,让学生认同与接受教育。精心组织第一次亮相,首次登场就高屋建瓴、饶有趣味地介绍学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典型人物、典型语句和故事传说,鼓励学生增强追求真理的热情和勇气,教育学生珍重老师的劳动;在课程的展开中,注意旁征博引,引经据典,文史哲经融合其中。

三、通过多种形象化教学手段使学生体验学习真谛

借助美国教育家戴尔(Edgar Dele)《视听教学法》中的“经验之塔”理论,来改善和组织政治理论教学。他认为,经验的获得,有由直接方式得来的,有由间接方式得来的;各种经验,分为三大类:做的经验,观察的经验,抽象的经验。依照抽象程度,从低到高的经验积累过程如下表所示。[2]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借助上述手段,实现做、观察或把抽象内容形象化,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教学和教育中使用语言、信息、形象、画面、表情、手势、数字、图表等材料和工具,自然而然地进入学生的思维通道。让学生通过体验与感受,加深对教学内容的认识与了解,做中学,学中做,从一般动手做上升到思维抽象阶段,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认识过程是以语言为基础,以知识为中介,是大脑对事物的本质与内在联系的不断深入的反映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攻心为上,循着直观行为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再向逻辑抽象思维方向发展。如用饶有趣味的鲜活例子,形象地解释深奥抽象的概念、复杂的经济现象,使学生易于理解,易于掌握。介绍货币拜物教时,用铜钱图片为例证,引用曹雪芹的小说《红楼梦》中的《好了歌》:“世人都知神仙好,唯有钱财忘不了!终日只很聚无多,等到多时眼闭了”。教育学生摆脱一切向钱看的错误价值观,以自己的劳动来换取消费,勤劳致富。

学生经历较浅,认识常带简单,存在偏见和模糊的观念,幸福观、英雄观、是非观、自由观等似是而非。在教学中,要注意树立正面形象,同时,利用对比方法,树立反面形象,通过正反对比,让学生更好地明确大是大非。

在《毛泽东思想概论》教学中,注意将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结合起来介绍,以点带线,以线带面,透过现象看本质,以一斑而窥全豹,学会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的唯物史观。比如,青少年大都知道汪精卫是中国近现代史上赫赫有名的历史人物,但不一定知道其坎坷经历。汪精卫靠刻苦攻读,以文采风流走出科举之路;为爱国救民,甘愿以精卫填海的精神,计炸摄政王;事泄未成而锒铛入狱,一度曾视死如归;最后在敌人的软诱下消退了彻底革命的斗志,沉溺于小家、小楼,由孙中山遗嘱的撰稿人,成了民族的败类。教师的有关讲述可以让学生从脸谱式的历史教育中摆脱出来,从而掌握历史人物的本来面目、真实面目。

四,情感教育是教育成功的润滑剂

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青春期的学生情感丰富,常常非常激烈,非常热情,虽已有一定的情绪控制力,性格好动,很容易冲动,意志薄弱,行为表现出情绪化倾向。

在传道、授业、解惑时,教师更要注重情感的交流和传输。“亲其师,信其道”,学生亲近老师,就会信服老师所讲的道理。这反映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以及感情交流对教学的重大影响。交流中多用正面激励,以称赞、欣赏的话语讲述学生的进步和长处,使学生产生荣誉、向往、羡慕的心理体验;同时也恰如其分地使用指正、责备、否定的词句,不说重话狠话,讲述不遵守纪律的害处,让学生产生羞耻和后悔的情绪体验,从而形成正向的认同感,点燃和激发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学生的情绪会表现出或者欢乐、愉快,或者安乐、宁静,或者抑郁、低沉。对情绪的压抑的学生尤其要加以关注,帮助他们解开心灵的疙瘩,使之心情舒畅。注意诱导和工作的时效性,既要保护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工作干劲,也要及时指出其毛病和不足。学生爱交朋友,重友情。但朋友有玩友、吃友、学友、谏友等等,真正的朋友不是吃饭不分你我,花钱不分用途,学习相互抄袭,而要能真心指出对方的不足,冷面热心。教师要让学生懂得,君子之交淡如水。对下岗家庭、单亲家庭的孩子,要特别注意说话分寸与环境,注意用词的过渡和适当的心理保护。学会用学生喜欢的语言来适当地提点,缩短教师和学生的心理距离,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

五、参与动手式教学激发学生自我学习动力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方法的传授是第一要务。青少年正是求知识求上进的时候,心理活动频繁。要教会学生观察法、分析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学生珍惜自己的发言权。在《法律基础》的教学中,让学生选择典型生活案例,在教室现场组织模拟法庭,由学生自己分工担任原被告、辩护律师、法官,组织证人证言,开展简易程序的司法审判,将活动全程拍照记录。学生纷纷投入相应角色演绎庭审过程,加深了对法律实体内容和程序的认识。学生不再仅仅死记硬背有关法律条文,而成为积极的法律宣传员、执行者。

总之,教师必须按照“三个面向”的教育方针,立足主体,攻心为上,因材施教,不断改革创新教学环境,采用多种形象化的教学手段,加强情感教育,让学生积极参与各类活动,贴近现实生活实践,全面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好应用型人才,托起祖国未来的希望。

[1] 冯必扬,王朔,倪洪兰.社会心理学[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25-48.

[2] 朱失庆等.教育技术学[M].合肥: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