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探赜

(安徽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2)

中国书画史上出现过前后《观获读书图》,它们是根据清康熙朝大学士张英的诗句“秔稻年年观获乐,子孙世世读书声”创作而成的。前图是康乾年间画家秦蕙田画的,后图是道光年间画家元寯画的[1]。

一、张英与前《观获读书图》的创作

张英(1637—1708),字敦复,桐城人。康熙六年(1667)进士,曾任翰林学士、工部尚书、文华殿大学士等职。

康熙四十四年(1705),皇帝南巡,已经致仕回乡的张英赶到淮安迎驾。其间,张英把自己的新作《戏拟放翁四首》呈给康熙皇帝看,诗文如下:

陶令情怀亦爱庐,况兼碧巘绕清渠。细舂香稻珠难比,解箨新萌玉不如。帘外花枝留语鸟,水中山影衬游鱼。长吟高卧真成懒,乱迭鸣琴与素书。

万迭青山一水横,宜来此地学躬耕。溪花尽向阶前转,云叶多从栋里生。秔稻年年观获乐,子孙世世读书声。令威千载人间语,竹坞松坪尚有情。

碧绕钓矶新涨色,绿侵书幌古苔班。阶前依柱多生竹,枕上推窗即见山。诗思斜阳高柳下,琴声流水古松间。茗香尽日无人到,自昔应无如此间。

公麟旧迹久微茫,新压河流结草堂。紫翠山烟迷鸟道,碧空云影动溪光。闲中尽味琴书乐,蚤起贪闻草树香。莫道总无人迹到,樵歌归路意何长[2]。

康熙皇帝十分欣赏。于是提笔将诗中 “秔稻年年观获乐,子孙世世读书声”两句书写成一副对联,赐给张英,以示对这位重臣的褒奖。《清史稿·张英传》载:“四十四年,上南巡,英迎驾淮安,赐御书榜额、白金千。”[3]说明这在当时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张英一门视之为至宝。张英之子张廷璐请秦蕙田根据这两句诗画了一张画,取名为《观获读书图》。秦蕙田(1702—1764),字树峰,无锡人。 乾隆元年(1736)进士,累官工部、刑部尚书等。曾国藩在《圣哲画像记》中说:“吾图画国朝先正遗像,首顾先生,次秦文恭公,亦此无微旨哉? ”[4]秦氏另有《题张药斋少宗伯,〈观获读书图〉》:

淳风浃朝野,蔼然觏唐虞。缅维文端公,相业韩范徒。风云构神契,篇什达宸居。至尊亲洒翰,奕世留璠玙。吾师粹家学,植德侔醇儒。和鸣振高冈,奉璋曳华裾。寅清播文教,九载临东吴。孝秀奋阡陌,弦歌遍乡闾。君亲两酬答,深心话兹图。峨峨龙眠峰,渺渺双溪庐。山气合晨夕,水容湛清虚。陇歌起中宵,书声与之俱。物我惬所愿,此乐谁能如?以兹悟公意,岂伊恋菰蒲。人定有定分,农业及经畲。四体诚各勤,外物焉得渝。当今明良会,富教均涵濡。升平绘真景,六合应无殊。

这首诗描写了张氏先祖文端公张英的业绩,赞美了张廷璐在家风传承方面所作的贡献。最后描写龙眠山水之美,并想象身在其中观获和读书的乐趣。

图成之后,汪由敦题了一首诗,题目是《题张少宗伯〈观获读书图〉》:

圣朝名相韦平接,寰海雍熙元气浃。农安耕凿士诗书,坐奏唐虞开奕叶。惟将清白贻子孙,窗下书声陇头馌。奎章为写生平句,恰是升平真相业。欲识当年鱼水情,吉云长护《屏间帖》。只今冠盖龙眠路,行人指点传经处。绿蓑春雨服先畴,黄卷宵灯守儒素。侍郎唱第五云高,十载东吴吁俊髦。画图写出家风旧,乡思应知梦想劳。容台领袖文章伯,礼乐雍容稽典册。香浮绨几侍经筵,耜载朱弦勤帝藉。端知风厉自上始,击壤辟门基自此。霖雨何人祝望深,茅檐父老寒窗士。

这首诗讴歌了农民安于耕凿和士人乐于读书的升平气象,并赞颂了康熙皇帝与大学士张英之间的君臣遇合及张氏的家风之盛,非常得体。汪由敦(1692—1758),字师茗,雍正二年中进士,曾任礼部侍郎、工部尚书、刑部尚书等。

二、张祖翼与《观获读书后图》的创作

由于《观获读书图》在咸丰年间毁于兵火,张氏后人张祖翼为了追叙先祖观获读书之志,光绪三十二年(1906)请元寯绘制了《观获读书后图》,并且请汪绍志、方铸等人题跋。张祖翼(1849—1917),字逖先,好篆、隶、金石之学,清末民初海上四大书法家之一。

1.元寯画《观获读书后图》

元寯是光绪至民国间人,字博生,当过太守,擅长画画。这幅画的左边山峦低伏,山上杂树丛生。画的右上方是田畴,田畴中有两三个人正在耕耘。中景是一大片湖泊,湖面上有一条小船,船上的人好像在捕鱼,近景水榭中有一人凭窗远眺,案上好像放着一盒书。他的上衣是红色的,在整个画面中非常耀眼。落款为:“观获读书后图,为磊盫大哥画。丙午(1906)冬月如弟元寯作于京师。”

2.汪绍志题《观获读书后图》

汪绍志生活于光绪至民国间,江苏扬州府甘泉人,擅长写诗。其题跋如下:

“秔稻年年观获乐,子孙世世读书声”在昔张文端公诗有云。圣祖仁皇帝独心赏此两言,书以赐公。此公子少宗伯公《观获读书图》所由作也。后二百年,时则在光绪丙午,吾友逖先乃作后图示予,既不获以不文辞为之记矣,顾犹有不尽之义焉。

汪氏先回顾了康熙皇帝赐书一事,然后交代了《观获读书后图》的创作经过,最后抒发了自己对君臣遇合的认识。落款为:“光绪三十二年丙午(1906)季冬奉题。逖先道长兄最购赞卖书后图即正,甘泉汪绍志述庭。”

3.方铸题《观获读书后图》

方铸是光绪至民国间人,生卒不详,是张祖翼的同乡。他的题跋如下:

余友逖先白海外归,而不言新法,教诸子成名而又不言新学。今岁丙午作图于京师,题之曰:《观获读书后图》。其言曰:余十世叔祖官少宗伯为文端公三子。圣祖尝书文端诗以赐文端,因绘为图以发明其义。既毁于兵火,因敬补之。文端相业为人所称道,余请其诗曰:“秔稻年年观获乐,子孙世世读书声。”此宜其上契天心,而传其永世也。

文中说张祖翼虽然从海外归来,却不喜谈论新法和新学,而志在弘扬先祖遗志,似贬实褒。并且认为张英事业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他有“观获”、“读书”之心,是契合天意的。题诗如下:

人如解读书,何处有新学?人如勤服田,何处非真乐?披书就农圃,寄兴何繇邈。农亦贵知书,不然则已悫。作固继先代,世运思醇朴。余荫及诸孙,崭然见头角。乘查度天汉,云汉相昭倬。放笔为文章,龙蛇不可捉。方今争一变,彼已恣辜较。泾渭自分明,谁能辨清浊。闻道苦不早,执热犹当濯。所以古之人,深心付先觉。

方铸认为:一个人如果真正懂得读书,就无所谓是新学还是就学。一个人如果勤于耕作,就能体会到真正的快乐。落款为:“逖先同学兄属题《观获读书后图》,同里方铸。”

4.张祖翼《观获读书后图》记

先九世祖太傅文端公有诗云:秔稻年年观获乐,子孙世世读书声。圣祖仁皇帝亲洒宸翰,书此二语为联以赐公。于是先十世叔祖少宗伯公廷璐倩无锡秦文恭公蕙田绘 《观获读书图》并题长古。嗣是名人题咏殆遍。咸丰初,粤寇陷桐城,此图遂付劫灰矣。至今年冬,祖翼七游京师,复倩觉罗博生太守元寯绘《观获读书后图》以志先世被恩之隆,并纪先公贻谋之远,皆足以传不朽云。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前后《观获读书图》的创作经过。最后表明请元寯绘《观获读书后图》的目的是“以志先世被恩之隆,并纪先公贻谋之远”。落款为:“时光绪三十二年丙午十二月癸亥朔越八日庚午,桐城张祖翼磊盔记于京师南柳巷永兴禅寺。”

三、前后《观获读书图》的价值

前后《观获读书图》体现了张英对观获和读书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康熙皇帝重视农耕和读书的治国理想。这两幅图都是根据张英的诗句“秔稻年年观获乐,子孙世世读书声”绘制而成的,都体现了张英的修身、齐家和治国思想,为桐城张氏家族耕读持家门风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这两幅图汇集秦蕙田、汪由敦、元寯、汪绍志、方铸和张祖翼等人的手迹,他们大多是当时政坛上或文坛的风云人物,或者身兼数能,因而这幅书画诗文长卷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前后《观获读书图》相隔两百多年,见证大清王朝兴衰,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1]桐城市博物馆.桐城市文物精华[M].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2009.

[2][清]张英.文端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3][清]赵尔巽等.清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1997.

[4]宋涛.曾国藩全书[M].沈阳:辽海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