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 强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7)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研究

谢 强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7)

本文在对大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状及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了解程度不容乐观的原因进行全面把握与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对策,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有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继承。

优秀传统文化高校思政课教学研究

文化是我们的民族之根,是我们的民族之魂。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正是中华民族核心灵魂的体现,正是这些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使得中华民族在时代的发展长河中可以屹立几千年而不倒。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有助于引导大学生明辨是非、善恶、美丑,使他们自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1]。对于国家和社会培养既有知识又有文化的高素质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了解的现状

(一)一些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尚浅。

中华民族在5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蔚为壮观,是值得全体中华儿女为之骄傲的,也是我们承载接续的一笔无与伦比的财富。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世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制约着今天的中国人[2]。然而,从现实情况看,当代一些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令人不太满意。调查发现只有极少数的大学生知道儒家、佛家、道家并能够区分三者的观点,某些学生不能完整地描述三大家的基本观点。对于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中国四大名着,只有很少的学生非常熟悉内容,大多数学生大概知道内容,有的甚至没有看过书籍,就看过一两部影视作品等。因此,他们很难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富的营养。毋庸置疑,从总体上来说,当代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程度尚浅是不争的事实。

(二)一些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认识不到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然能够传承到现在,就说明它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具有超时代的价值。但是,当代一些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了解多少呢?通过相关调查可以发现,某些大学生认为中华传统文化与他们的现实生活脱节,已经过时了。他们体会不到中华传统文化对身心发展甚至人生规划的一个积极的影响,看不到中华传统文化对今天的生活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看不到优秀传统文化的潜在价值。目前,某些大学生崇拜的不再是古代着名的思想家,而是现代比较流行的歌星、明星和影星等。他们的价值取向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首先是把经济利益放在第一位;科学家、教育家和医生等已经不是他们所追求的目标,他们奋斗的目标是哪些职业能够让他们获得更多的利益。

(三)一些大学生缺乏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热情。

某些大学生在思想上和心理上都普遍认同中华的优秀传统文化,也表示愿意接受传统文化的洗礼。但是在实践的学习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关注度也不高。他们大多数人喜欢浏览时尚杂志、韩剧美国大片等,很少有人主动阅读中华传统人文经典或者文史哲类书籍。根据相关调查发现,大学生在大学阶段能够真正读完中国古典四大名着的人数非常之少。西方的许多节日以迅猛的速度和超高的普及率走进国人的生活,再加上商家的推波助澜,一些大学生热衷于过洋节,对许多洋节如情人节、圣诞节等的来历、习俗如数家珍,而对于中国一些传统节日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却知之甚少。由于受到美日韩等西方文化的冲击,部分大学生更热衷于追捧新鲜时尚的外来文化,缺乏传承和弘扬优秀文化的责任感,造成传统文化意识的淡薄[3]。

二、一些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了解程度不容乐观的重要原因

(一)一些高校对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忽视。

在社会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高校的主要教学目标就是就业率,因此在培养方向和课程设置上,不可避免地“因需施教”,只注重专业课程的拓展加深,注重职业技能的培养。一些高校并没有采取相关的措施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特别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未引起重视,甚至有的高校没有开设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课程。如此培养出的人才,虽然具有一定学科的专长,能够较好地融入现代社会庞大的有机体,适应高速运转的社会运行要求。但是,这样的人才是不完整的,缺少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的底蕴。虽然不能即刻明显地暴露出弊端,但是长时间下去,会造成各种各样的弊端[4]。对于大学生来说,大学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身修养,在就业压力较大的情况下,某些大学生往往只关注前者,认为更加务实,自觉忽略后者。

(二)思政课教师传统的理论灌输模式。

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包括知识、价值取向、道德规范、思想等内容。因此,在思想理论课教学中,无论是教学目的,还是教学内容,都必须重视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融合[5]。高校思政课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既要考虑社会的需求,又要考虑学生的接受状况。但目前一些高校思政课教师年级较轻,缺乏教学经验,对传统文化和理论课的学习不够,很少进行教学手段的创新,多以照本宣科和灌输式方式进行教学,课堂缺乏生机和活力,加上学生态度不端正、学习热情低,上课无精打采,提不起兴趣,只是为了获得学分好顺利毕业。让这样一门与时代发展紧密相连、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关系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的学科成为摆设,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三)多元化价值观念与市场经济的冲击。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世界各国间的文化交流越来越紧密,文化多元化已成为一种现状。一些西方发达国家趁机向发展中国家兜售自己的价值标准、意识形态等。多元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冲击,影响了一些大学生的行为和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大学生思想不成熟,对新鲜事物感兴趣,看问题不够全面,再加上一些西方国家的文化产品充斥大学校园中,如图书、音像制品和报刊等。久而久之,某些意志薄弱的大学生开始对西方的价值观念和文化传统等由最初的好奇到盲目崇拜,怀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的价值观念,这也就意味着对大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面临新的挑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极大地提升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但同时伴随一些问题的出现。如市场经济中优胜劣汰的理念,使一些大学生在学校里选修科目时对于他们认为是无用的,根本就不会学。加上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面临各方面的竞争,考级、考证……总之,功利性的职业至上理论让某些大学生只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忽略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途径与方法

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弘扬和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措施,是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高校思政教师通过学习,不断提高传统文化素养。

高校思政课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而思政课教师则承担着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内涵的传承和解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开展此项教育是一项知识性、综合性很强的工作,高校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课程教学效果,因此需要一批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承担此项重要的教育工作。高校思政课教师首先要有较高的文化素质。思政课教师必须全面深入地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并深刻领悟其内涵和蕴含的精神,不断拓宽文化视野,提高传统文化素养。其次要有良好的道德素质,比如优秀传统文化中“清正廉洁、艰苦奋斗”即是新形势下思政教师必须具备的道德品质[6]。高校教师要以身作则,坚守职业道德,做到道德自律,因为老师良好的道德品质、生活方式等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二)发挥思政课堂主渠道作用,改进教学方法,强化教学效果。

开设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同时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组织教学内容等方面结合传统文化的特点展开教育。思政课教师可运用故事教学法和微课、慕课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采取学生乐于接受的专题讲座、课堂讨论、观看录像等形式增强教学感染力,强化教学效果。如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搜集一些简单、深刻,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故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授给学生,除传统“讲”的方式外,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有关优秀传统文化的图片和视频资料等。如此通过视觉方面的刺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其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三)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社会实践是高校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环节。高校学生通过亲身参与的实践接受新知,加深对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领悟。在思政的实践教学课上,教师可依据高校大学生的特点,依托学生处、院团委、社团等在重大传统节日或纪念日开展一些既喜闻乐见,又具有一定文化层次的传统文化教育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大学生切身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这些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可以多样化,如开展国学经典诵读、百家讲坛、传统文化艺术展览、传统文化知识竞赛等实践体验活动,使大学生从中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思政课老师可以结合文化保护传承与区域特色文化等实际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真正感受传统优秀文化的独特之处。文化馆、名人故居、历史博物馆、历史文化遗址等都可以作为高校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践的场所。

(四)搭建传统文化的网络教育平台,使其润物细无声滋养学生的心灵。

网络教育平台是新媒体时代重要的教育方式,它具有与传统课堂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因此,高校思政课除了重视课堂教学外,还应重视网络教学。建立和完善校园网络,使网络成为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教育平台。思政课教师可以搭建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思政教育专题网站,将传统文化放置在微信、微博、博客等新时空语境下,把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现代数字和网络技术结合起来,如开设传统优秀文化论坛、制作数字化文化遗产传播视频等,通过这些举措,调动大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性,使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润物细无声地净化学生的心灵。

四、结语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时,应与学生的思想、生活和学习实际相联系,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性和兴趣,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精髓所在,提高高校的思政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1]巴晓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J].思想理论教育,2014,(7).

[2]贾铜涛.论以传统文化为载体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构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3):49-50.

[3]刘红英.中国传统文化走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意义[J].思想教育研究,2008(4):55-57.

[4]关于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西安大学新闻网,2010,(12).

[5]唐东升.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加强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教育[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9(6):101-103.

[6]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57.

此论文作为厅科研课题《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背景下的高职学生法治教育》(15C81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研究》、《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路径研究》(15YX11)和《高职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15TD02)的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