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承德市双滦区第三小学067000)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一年级学生良好习惯

曾 莹

(河北省承德市双滦区第三小学067000)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对小学生重点是规范其基本言行,培养良好习惯。”因此,在小学教育阶段进行学习习惯的养成是重中之重,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小学一年级则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段,坚持形式和方法的多样化,采用渐进的方式,制定实施方案,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语文教学一年级良好习惯

人的成长过程中有许多关键时期,少年儿童阶段是进行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对小学生重点是规范其基本言行,培养良好习惯。”因此,在小学教育阶段进行学习习惯的养成是重中之重,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小学一年级则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段,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制定习惯培养实施方案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积极探索,采取点面结合,逐步有序推进的方法,制定一年级学生语文习惯培养的实施方案,方案中包括习惯培养目标、策略、评价方法,习惯培养方面至少培养学生三个好习惯。

例如:一年级语文学习习惯内容及策略方法。

(一)培养学生用正确姿势读书、写字的习惯

1.形成学生正确坐姿及握笔姿势。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以正确的坐姿和握笔姿势书写,不仅有利于书写的规范,也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可采用:(1)编写儿歌。把正确坐姿及握笔的要点编成儿歌。(2)做写字操。(3)表扬鼓励。(4)家长配合等方法。

2.适当教写字技巧。掌握千变万化的书写线条,离不开扎实的基本功。“学好规矩,循序渐进”,写字技巧的学习离不开这条基本原则。

3.充分利用好“帖”(这个“帖”是指语文书中田字格里的生字),提高写字教学的效率。引导学生观察笔画的位置,起笔和收笔的方圆,藏露,笔画的长短、精细、斜正、曲直等,让学生养成“整体把握,细致观察”的读帖习惯。

4.让学生学会欣赏,相互学习。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形式与活动竞赛来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1)作业星级制。(2)小组竞赛。(3)个人竞赛。(4)定期办作业展览等。

5.“勤学苦练”。通过讲故事,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如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等名人的故事,教育学生学习他们勤学苦练的精神,又激发学生写字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与自己的惰性作斗争。

(二)培养学生大声朗读、敢于发言的习惯

在课堂上,大声读可以营造一种良好的气氛,能够带动、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增强学习的气氛。大声朗读还可以增强记忆,敢于发言能够锻炼学生多思考。

朗读,要求他们大胆张大嘴巴读,做到声音洪亮,让全班同学都能听清楚(但不能吼叫),一旦有了进步,及时给予表扬。久而久之,学生就能树立信心,养成大声朗读的习惯。

1.首先是我们教师要具有亲和力。学生在课堂上表现为被动听课,有时是因为学习的内容实在枯燥乏味,所以教师在备课时要多一些趣味性,课堂上讲话抑扬顿挫,表情丰富,尽量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要培养学生课堂专注的习惯,并且学会倾听。注意力集中,学生才有可能有所思考,有所疑问,有所想法,所以才会激起想发言的欲望。刚开始我们从学生的眼神练起,经常鼓励的话语是:“你的眼睛很亮,老师一眼就能看到你!”你坐得这幺直,那幺精神,老师一走进教室,就能感觉到你!“等等。逐步训练到让学生只要一看到教师走上讲台,就能主动坐好,眼睛很有神采地望着我们,等待我们说话。

3.帮助学生克服害怕的心理。其实,很多学生之所以不发言,是因为害怕,怕什幺?怕答错了教师批评,同学笑话,还有的天性胆小,一站起来就会紧张就会说错话,所以我们一定要打消学生的思想顾虑,当学生答错的时候,我们就告诉学生,课堂就是允许出错的地方,对于那些经常嘲笑同学的人,我们就进行提醒,并赞扬敢于发表自己看法的同学,建立他们的自信心。

4.让学生有足够的思考和交流的时间。有的时候学生没有举手发言,是因为思考时间少,来不及回答。

(三)培养学生按时、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作业是对学过的知识的总结,学生做作业是对知识的巩固,所以完成作业是一个很重要的学习过程。作业不做或没有全部做完,就达不到课后复习巩固的效果,教师也不能及时得到反馈信息。所以,要培养学生按时、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1.督促学生记好作业。使用专门的记作业本,把教师抄在黑板上的作业记录下来,给他们充足的时间记,然后,同桌检查对方的记录情况。

2.控制好作业量,避免负担过重。布置作业也要讲究形式多样,注重读和写的搭配,避免一个晚上的作业都是写的或都是读的。

3.尽量减少作业中的困难。让学生感到完成作业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

4.作业批改及时,大力表扬先进典型,不放松少数懒散学生。对认认真真完成家庭作业、从不拖欠作业的先进典型,我们要大力表扬,给予适当的奖励。有奖赏就有惩罚,对贪玩、不认真学习的学生应该加强督促和检查,不能放任自流。

二、立足课堂,狠抓课堂教学培养良好习惯

把学习习惯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课堂40分钟不仅是传播知识的宝贵时间,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主要渠道。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抓住语文教学这个关键,适时地进行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不仅在备课中有习惯培养目标,而且在授课中要得以体现。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有机渗透预习、听、读、独立作业、上课发言、识字、写字等等习惯的培养。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化,形成习惯。教师要注重从学生兴趣出发,多设计感兴趣的游戏和故事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实现乐学,打造趣味课堂。积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这不仅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更重要的是日复一日,学生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将受益无穷。

三、家校同步,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的形成和发展,一般受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方面的影响。外部因素是指影响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社会、家庭、学校因素,内部因素是指学生自身的生理条件,智力发展和学生的自我意识能力。只有社会、家庭、学校三方面共同努力、紧密配合,保持教育思想、教育目的的一致性,才能共同营造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环境。

因此,我们借助社会各界、家长、教师的力量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对学生学习的必要性、重要性及其目的,取得家长的配合参与,对每个学生进行检查和督促,事实证明,只要家长愿意配合,学生良好的习惯不难养成,只会日益促进。

总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艰巨的、长期的、细致的过程,不能寄望一朝一夕就可一蹴而就,必须持之以恒,不断强化,反复抓,抓反复。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个人发展和成功的基础,是学习其他学科和自身继续学习的重要工具。学生一旦养成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那他们也就可谓学会了学习,教师也就起到了引路人的作用。

(责编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