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的高职教育还处于起步价段,在教学中存在着本位教育偏颇的现象。当前我国的高职教育重视技能培训,将就业当成教学目标,忽视了学生的素质教育。在教学课程安排上,素质教育所占比例较小,形成这种现象,和我国当前的社会观念也有内在联系。

【关键词】高职 素质教育 职业素质

【中图分类号】G71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7-0096-01

一、职业素质的重要性

职业素质是每一个劳动者对社会职业的了解与适应能力的综合体现。具体表现在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个性等方面。职业素质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和制约,包括受教育程度、社会环境、家庭因素、实践经验,人生经历和个人的品格修养。在社会实践中,职业素质越高,获得成功的机会越多。

高职培养的学生都是直接服务于社会不同岗位的技术人才,他们的职业素养需要在学校教育中获得,如果在教学中忽视了职业素质的培养,一味重视技能,学生走上社会,由于缺少职业素养,也不能很好地发挥自己的技能,不能与人和谐相处,也就很难立足社会。

目前,很多高职学生就读时,没有明显的学习目标,因为必须要读书,在高职必须选择一个专业,所以他们就随便选择一个,对所学专业没有明显认识,也没有将自己未来的工作与所学专业相联系,选择的专业没有从自己的兴趣出发,结果很多学生在实习阶段就开始不适应。职业素质的培养和家庭教育也密不可分。

二、我国高职教育中职业素质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职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高职教育的发展是建立在高校扩招的基础之上的。高校扩招后,高职学校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由于学生总数在逐年减少,因此招生竞争激烈。很多高校为了招到生源,过度迎合学生和家长的趣味,将就业当作主要目标。为了提高就业率,在教学中加大专业技能培训,忽视了职业素质教育。

职业素质教育也受社会观念影响,我国有严重的读书功利思想,读书不是为了增长知识,而是为了改变命运。能考上大学就是为了将来有好工作,高收入,因此特别看懂就业率,在选择专业方面不是按照自己的兴趣,而是看市场就业情况和工资待遇。这样也严重妨碍职业素养的形成。

职业素质不受重视,与用人单位也有关系,我国的企业在招收员工时,过分强调职业岗位标准,对员工的个人素质不重视。忽视了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企业的发展,需要员工敬岗爱岗,这样才能激发员工的创新意识,企业才能进一步发展。

因为社会观念、家庭观念和用人观念的共同影响,使高职教育在教学中,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产生偏颇,形成重技能轻素质的现象。

三、高职教育中的职业素质本位教育的实施

(一)坚持以人为本

高职院校在办学中要有自己的办学宗旨,不能被社会不良观念左右。高职院校要本着以人为本的方针,以培养综合型高素质人才为目标。以人为本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和爱好来帮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做到这一点,就要改变当前的办学方式,在新生第一学期,重点放在素质培养方面,让学生学习人文知识、职业道德方面的知识。先让学生在校园对所设专业有全面了解,然后根据自己的个性特征,兴趣爱好来选择自己的专业。

(二)提倡素质教育,消除应试教育的弊端

高职院校在教学中,要加大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处事方式,塑造正确的价值观,让学生知道具备良好道德,才能在生活和工作中友好与人相处,能够学习更多的知识技能,面对困难才不会气馁。

提高素质教育,需要在课程设置中,加大人文素质教育的课时,改善过去那种轻视人文,重视技术课的弊端。

(三)推动校企合作,共同完善职业素质培养

高职院校要做好校企合作工作,在办学中加强与企业的联系。所学专业要定时安排相关企业的工作人员来学校,向学生传授企业的职业素养,使学生了解职业素养的重要性。

校企合作还有利于学校的课程开设,学校可以通过企业所需开设相关课程,企业也可以派自己有经验的老员工到学校向学生传授实用知识。

校企合作可以培养高水平的实践基地,学生在学习中 ,可以到企业进行实践,将书本知识转化为生活知识。

在校企合作中,学校要将合作企业的企业文化引到校园中,作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因为企业文化中就包含了职业素养,可以促进学生对职业素养的重视和学习。

参考文献:

[1]张秀霞.职业素养培养视角下的高职学生德育工作[J].教育与职业. 2015(20)

[2]江欣怡.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D].广西师范大学 2015

[3]周春丽,李萌.高职学生职业素质提高与对策[J].世纪桥. 2011(11)

作者简介:

蔡雅芬(1987.04-),女,汉族,福建福州人,本科学历,硕士学位,研究方向:声乐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