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纪磊 何爱霞

[摘要]文章通过分析中国扶贫网“人物·故事”专栏报道的22名已脱贫农民通过继续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成功经验,发现继续教育主要分为职业技能培训、综合知识教育以及身心健康指导三个类型,可以通过提升贫困农民的技能、知识和健康人力资本阻断农民能力、文化与健康贫困代际传递,打破收入贫困代际循环。因此,文章提出未来应注重革新继续教育理念、协同继续教育主体、扩延继续教育内容、丰富继续教育方式,以增加贫困农民人力资本存量,最终阻断农民贫困代际传递。

[关键词]人力资本;继续教育;贫困农民;贫困代际传递

[作者简介]孙纪磊(1995- ),女,山东烟台人,曲阜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在读硕士;何爱霞(1973- ),女,山东泰安人,曲阜师范大学职业与继续教育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山东  曲阜  273165)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19年教育学一般课题“继续教育阻断农村贫困代际传递的机理与路径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BKA190224,课题主持人:何爱霞)

[中图分类号]G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0)20-0024-08

2015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提出“加快实现教育扶贫工程,让贫困家庭的子女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①;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强调“用好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②。在上述背景下,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研究越发受到学界的重视,但已有成果多聚焦基础教育阻断未成年人贫困代际传递研究,鲜有探讨继续教育对贫困成人尤其是农民群体贫困代际传递的阻断问题。人力资本投资是打破贫困代际循环的关键方案,而最主要的人力投资形式是教育,因此,基于人力资本探究继续教育阻断农民贫困代际传递理应成为学界的重要关注点。鉴于此,本研究从人力资本视角出发,以2017—2020年中国扶贫网“人物·故事”专栏的脱贫事迹和相关报道为资料来源,总结22名已脱贫农民通过继续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成功经验,借此厘清人力资本视角下继续教育阻断农民贫困代际传递的价值逻辑,以期探析具有较强针对性、可行性和创新性的继续教育阻断农民贫困代际传递的实现路径。

一、理论基础及立论依据

(一)人力资本与继续教育

“人力资本”一词萌芽于威廉·配第(William Petty)的生产要素思想,他将“技能”作为生产力的重要影响因素,并且强调教育和培训会提高人的技能;亚当·斯密(Adam Smith)进一步揭示了人的知识、经验和能力的生产性资本属性,并指出教育和培训是人们获取知识和能力的一项投资。此后,针对人力资本的研究逐渐增加,学者们也从不同角度对人力资本的内涵做出了界定:舒尔茨主要从内容角度定义人力资本,提出劳动者所拥有的知识水平、技能水平、健康状况和体力等是人力资本的主要构成要素,而对教育的长期投资是促进劳动者人力资本形成和提高的首要途径;贝克尔(Becker)则从形成角度界定人力资本,认为人力资本是指对人力投资而形成的成本,主要包括个体或家庭在教育水平、职业技能培训、健康水平以及迁移等方面的投资而形成的资本。近年来,不少国内学者也开始关注人力资本问题,如李忠民在个体角度将人力资本视作个人先天所具有的以及后天所获得的智力、知识、健康、技能状况等因素的总和。综合来看,尽管学界关于人力资本的概念定义尚未达成一致见解,但大都认可人力资本是存在于个体之中的具有经济价值的技能、知识和健康等资本要素之和,且教育和培训是提升人力资本的重要投资形式。由此可推断,作为教育培训关键构成部分的继续教育,即面向学校教育之后所有社会成员特别是成人的教育活动,在增加人力资本积累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快速性和持续性作用。

(二)人力资本与农民贫困代际传递

“贫困代际传递”的概念是从社会学阶层继承和地位获得的研究范式中发展而来的。1959年,奥斯卡·刘易斯(Oscar Lewis)于《五个家庭:墨西哥贫困文化案例研究》一书中最早提出并界定了“贫困代际传递”概念。随后,这一界定逐步得到学界的广泛认可与采纳。本研究亦借鉴此概念界定,将贫困代际传递定义为“贫困以及导致贫困的相关条件和因素,在家庭内部由父母传递给子女,使子女在成年后重复父母的境遇——继承父母的贫困和不利因素并将贫困和不利因素传递给后代这样一种恶性遗传链;也指在一定社区或阶层范围内,贫困以及导致贫困的相关条件和因素在代与代之间延续,使后代重复前代的贫困境遇”③。

当前国内外诸多研究均表明,提升贫困人口的人力资本对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具有正向功能。例如,王大江、孙雯雯等认为,让贫困家庭具有劳动能力的成员掌握“一技之长”,是保障贫困家庭脱贫、切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有效办法。杰里·贝曼(Jere Behrman)等指出,改善贫困家庭父母的学业成就和收入,可以减少其子女的贫困和不平等。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最后阶段,我国所余贫困人口大多处于深度贫困地区,属于贫中之贫、困中之困的“硬骨头”,其由于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而多存在贫困代际传递的恶性循环链。农民群体是我国贫困人口的主要构成部分,农民贫困代际传递自然成为贫困代际传递的核心问题。同样,提高贫困农民的人力资本亦是阻断农民贫困代际传递的有力抓手。

二、继续教育阻断农民贫困代际传递的主要类型

在精准扶贫语境下,明晰继续教育类型可以助力弥合贫困农民的人力资本“短板”,有效满足贫困农民的脱贫需要。从中国扶贫网“人物·故事”专栏的脱贫事迹和相关报道可以归纳出,阻断农民贫困代际传递的继续教育类型主要包括职业技能培训、综合知识教育和身心健康指导。部分贫困农民参与继续教育情况如下页表1所示。

(一)职业技能培训

“职业技能培训是培养劳动者能够从事某种职业的一种专门文化教育”④,在提高人力资本素质、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以及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从中国扶贫网所报道的22名贫困农民的脱贫事迹来看,在培训内容层面,职业技能培训可以划分为农业技术培训和非农技能培训两方面;在培训方式层面,主要有政府培训、企业内训、他人指导、自学技能四种形式。政府培训是指各地政府部门为提高贫困农民就业能力、收入水平等免费组织的职业技能培训,包括请专业人员线下讲解致富技术,把高水平的专家、行家请到线上脱贫攻坚夜校等“课堂”中。例如,李壹胜在村委会、兽医站、土地所等政府部门的帮助下,养殖肉鸡4批次,年出栏肉鸡近7万只,年纯收入达3万元,摘掉了“贫困帽”,换上了“致富帽”。企业内训主要是在企业内部通过安排技术员驻村教学或组织贫困农民实地学习等方式帮助贫困农民掌握实用技能。例如,宋天德在接受企业上岗培训过程中,一丝不苟地学习师傅们的操作,最终通过层层技术考核顺利上岗就业,全家达成稳定脱贫。他人指导是指贫困农民在亲朋好友、经营大户、致富带头人等重要他人的技术指导下习得技术。例如,张进强积极向周围村民请教养殖豆虫的各种方法,最后成功养成豆虫,全家人的生活也越来越好。自学技能主要是指贫困农民为摆脱贫困代际传递而通过看书、查资料、摸索钻研等方式自学技能。例如,张贵富每天刻苦学习,最终靠着勤劳的双手和一股钻研的劲头顺利实现创业增收,全家如愿脱贫。

(二)综合知识教育

谢弗勒(Israel Scheffler)将知识分为“事实知识、规范知识、技能知识与领会欣赏知识”⑤四种类型。以此分类作为资料分析依据,同时结合贫困农民群体的学习特质来看,事实知识主要指代科学文化知识;规范知识的内容涵盖有关社会生活的政策法规以及思想道德等;技能知识关注的是人会做什幺、怎幺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就业与创业知识、信息知识与家教知识等方面;领会欣赏知识是指对文化艺术等的体验、理解与欣赏。具体而言,综合知识教育主要包括科学文化知识、政策法规知识、思想道德知识、就业与创业知识、信息知识、家教知识以及文化艺术知识等方面的教育(见下页图1)。以政策法规知识教育为例,近年来,随着诈骗手段不断升级,贫困农民因政策法规知识贫乏遭遇欺诈而深陷贫困代际传递泥淖的现象屡有发生。因此,为了让贫困农民知法、懂法、守法,泗城镇司法所的工作人员、法律工作者、普法志愿者每月开展一次法律宣讲活动,推动法律知识下沉,提升贫困农民的法律素养。以就业与创业知识教育为例,为贯彻落实“残疾人万人就业计划”政策,泗县残联对有就业意愿和就业能力的贫困残疾人统一进行就业知识教育。李言广报名参加了计算机培训班,学习了淘宝开店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流程,最终使自己和父亲成功脱贫。此外,在信息知识教育方面,向笑梅通过互联网刻苦钻研、自学成才,习得了电子商务相关知识,从起初做兼职到现在经营两个店铺,实现了自身脱贫并反哺上代。

(三)身心健康指导

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健康不仅是疾病或羸弱的消除,也是体格、精神等方面的完好状态。比歇尔(Bircher)也认为,健康是一种由身体、心理等决定以满足与年龄相称的生活、文化和个人的责任需求的动态状态。如此看来,健康大致可分为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维度:身体健康是指个体身体无任何疾病、缺陷;“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心理各个方面及活动过程处于一种良好或正常的状态”⑥。相应地,对贫困农民的身心健康指导主要包括身体健康指导和心理健康指导,即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健康教育活动,使贫困农民逐渐树立健康意识,自觉采取健康生活方式,从而消弭或减弱危害健康的不利因素,促进贫困农民身心健康。具而言之,身体健康指导体现在常见疾病健康教育、健康观念与卫生行为的健康教育、环境卫生与卫生法制的健康教育等方面;心理健康指导主要表现在引导贫困农民获得自信、乐观、希望与韧性等优良态度方面。例如,在村书记“敢下决心、敢找门路、敢快致富”的“三敢”鼓励下,吕长国坚定信心发展大棚,最终自主创业成功,携带全家顺利脱贫致富。再如,李发廷在镇、村帮扶干部的关切慰问和耐心引导下,下定决心“一定要干出一个样子来”,终于凭借成熟的养殖技术以及乐观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推动鸡场生产步入正轨,实现了贫困代际传递的有力阻断。

三、人力资本视角下继续教育阻断农民贫困代际传递的价值逻辑

承前所述,农民继续教育主要分为职业技能培训、综合知识教育以及身心健康指导三种类型,可以通过提升贫困农民的技能、知识和健康人力资本阻断农民能力、文化与健康贫困代际传递,打破收入贫困恶性循环,从而推进阻断农民贫困代际传递的目标达成。具体价值逻辑如下页图2所示。

(一)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技能资本,阻断能力贫困代际传递

阿玛蒂亚·森(Amartya Sen)提出贫困不仅仅是收入低下,而是基本可行能力的被剥夺,即可行能力不足是贫困的根源。在对文本资料进行梳理分析的过程中发现,阻断贫困农民能力贫困代际传递的关键在于提高其自身技能资本。而职业技能培训作为面向就业与创业的教育与培训,可以通过农业技术培训和非农技能培训等形式促使贫困农民掌握一定水平的应用技术和技能,丰富贫困农民的技能资本存量,实现其在劳动力市场中的优化配置。具体来看,对贫困农民进行农业技术培训,能帮助贫困农民习得种植、养殖等技术,阻断能力贫困代际传递,进而增加农业收入。张家宝一方面在烟草栽植和烘烤技术指导书中学习技术,另一方面虚心向老烟农、烟草技术员请教,参加育苗、移栽、大田管理等各类相关技术培训,经过一年多的摸索,掌握了务烟一条龙程序和技术,摘掉“穷帽子”并反哺父母致富奔小康;宋化勇在驻村工作队农技专家的悉心指导下,学习水稻的科学种植方法,使得十五亩水稻年年丰收,价格也明显高出普通水稻,顺利实现增收。对贫困农民进行非农技能培训,能帮助贫困农民掌握系列非农就业技能,打破能力贫困代际循环,促使其获得更高收入。张友发报名参加了区里开办的残疾人保健按摩技能培训班,掌握了一技之长,成为一名盲人按摩师;肯吃苦、爱钻研的段昌文在工作岗位上快速掌握了服装缝纫技巧……他们均是经由非农技能培训增加了技能资本,摆脱了能力贫困代际传递,并最终实现收入增长,阻断收入贫困代际传递。

(二)综合知识教育增进农民知识资本,阻断文化贫困代际传递

奥斯卡·刘易斯将贫困文化视为贫困代际传递的主要解释变量,认为贫困文化很容易对贫困者产生消极影响,尤其是对贫困者子辈具有较强的负外部性影响,子辈在有意和无意之中会复制和模仿父辈的亚行为、亚思想、亚价值取向,因而很容易发生贫困代际传递。“知识资本是人力资本的重要内容和表现形式”⑦,可以助力贫困农民摆脱文化贫困代际传递,实现物质脱贫。综览文本材料不难发现,对贫困农民进行综合知识教育可以有效增加其知识资本存量。一方面,就业与创业知识教育、信息知识教育、家教知识教育与科学文化知识教育等技能知识和事实知识教育有利于提高贫困农民的知识资本水平,阻断文化贫困代际传递,进而提升经营性收入和工资待遇。譬如,王志刚在县政府免费开展的农村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中习得了有关香油制作的创业知识,创立了“永约”香油品牌,月增收2000元左右。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家教知识教育对于阻断农民贫困代际传递具有突出正向功能,开展针对贫困家庭父母的教育培训计划,尤其是加大对贫困母亲的家教知识培训力度,有利于提高其养育子女的各项能力,保障子女健康成长与发展,通过增加子女的人力资本减少其子女的贫困和不平等。另一方面,通过政策法规知识教育、思想道德知识教育以及文化艺术教育等规范知识教育和领会欣赏知识教育对现代思想观念和优秀传统文化等进行宣扬和倡导,可以改变贫困农民群体的价值观,提升贫困农民的思想意识,增强其脱贫内生动力,从而解决文化贫困代际传递问题。

(三)身心健康指导提升农民健康资本,阻断健康贫困代际传递

健康资本是初始健康状态的一种延伸,是人力资本存在和效能发挥的前提。通过对文本材料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发现,95%的农民家庭因病残致贫而引发贫困代际传递,健康资本匮乏是农民贫困代际传递的主要致因。一方面,身体的疾病与残疾不仅会导致贫困农民花光已有积蓄甚至负债累累,还会直接导致贫困农民劳动力低下或者丧失劳动能力,从而影响收入水平。例如,向笑梅的父亲为治疗尿毒症已经花光了所有积蓄,她又患脊髓炎致使下肢瘫痪,使得本就一贫如洗的家更加疾苦。提升贫困农民身体健康资本的治本之策在于恰切的身体健康指导以有效预防农民健康贫困代际传递。然而,针对身体健康资本缺失致贫这一普遍现象,当前尚未有专门的身体健康教育与培训,各地仍以在贫困农民身体健康致贫之后采取政策性健康扶贫举措为主。另一方面,长期处于贫困代际传递家庭中的贫困农民在几代人的强化后会产生僵化的思想观念、消沉的生活态度等亚健康心理状态,心理健康资本的贫瘠严重阻滞了其摆脱贫困代际传递的步伐。在此背景下,心理健康指导是提升贫困农民心理健康资本进而阻断农民健康贫困代际传递,加速代际脱贫的有效措施。例如,面对失去生活希望和信心、终日精神不振、只想得过且过的董怀武,当地驻村扶贫工作队秉承“扶贫要扶志”的原则,坚持不懈的开导和引导,最终使得董怀武重新燃起对生活的希望,接受并认真对待村级公益性工作,带领自己的家庭走出了贫困代际循环陷阱。

四、人力资本视角下继续教育阻断农民贫困代际传递的实现路径

构建“理念内生化、主体多元化、内容全面化、方式多样化”的继续教育阻断农民贫困代际传递创新模式,可以激活脱贫内生动力,熔铸脱贫教育活力,适配脱贫学习需求,提升脱贫教学效率,进而提高贫困农民的技能、知识和健康人力资本水平,有效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一)革新继续教育理念,激活脱贫内生动力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度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深度贫困地区要加大内生动力培育力度,坚持扶贫同扶智、扶志相结合。“脱贫内生动力是在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下,自我通过个人奋斗主动追求脱贫目标的行为倾向”⑧,是阻断农民贫困代际传递的源头活水。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交汇期,要激活贫困农民主动脱贫的内生动力,首要之义在于革新“知识技能至上”的继续教育理念并更加关注贫困农民心理健康资本的提升。其一,淡化农民贫困意识,培育贫困农民想发展、谋发展的信心与决心。通过扩大示范效应,如大力培养、挖掘和推广当地贫困农民通过勤劳奋斗成功脱贫的典型案例,开展“互看互比奔小康”活动,有效激发贫困农民摆脱贫困代际传递的自我效能感和积极性。其二,破除农民贫困心理,唤醒其代际脱贫、长效脱贫的切切希望。有力措施包括破解“外界帮扶”为主导的扶贫路径,加强价值导向的宣传引导,如“勤劳光荣、赖贫可耻”,远离“等、靠、要”依赖思想,激励贫困农民由被动式的灌输转变为接纳式的认同与参与,由“要我脱贫”转化为“我要脱贫”。其三,坚定农民脱贫意志,培植其无畏挫折、战胜贫困的坚韧信念。例如,积极开展脱贫挫折教育,引导贫困农民分析脱贫失败案例的原因与对策,同时加大兜底脱贫政策宣传力度,使贫困农民做好失败心理预设的同时亦打消其对失败后果的顾虑,推动其坚定脱贫信念并付诸行动,从根源上阻断农民贫困代际传递。

(二)协同继续教育主体,熔铸脱贫教育合力

在梅里安(Merriam)等研究者看来,基于学习发生环境的不同,成人学习可以分为基于学校、工作场所、社区以及在线的学习。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将继续教育的主体界定为对贫困农民的技能、知识和健康人力资本起到教育积聚作用的组织或个体,包括政府、企业、社区和学校等。为熔铸脱贫教育合力,促成代际长效脱贫,鼓励继续教育主体多元协同发力显得尤为重要。首先,政府应持续发挥在继续教育阻断农民贫困代际传递进程中的牵头作用,统筹各部门的优质资源为贫困农民开展培训。针对培训时间有限且不固定、部分培训内容实践性不强等问题,政府可以通过科学制定农民继续教育的顶层设计、严格推进课程内容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途径确保培训质量,切实促进贫困农民转移就业、自主创业,同时帮助贫困农民解决就业、创业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其次,企业应根据岗位需求对贫困农民开展精准培训,为其提供充裕的工作场所学习机会,同时借助扶贫车间、合作社等产业载体,采取诸如“企业+扶贫车间+贫困户”“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等就业扶贫新形式,助推“输血扶贫”向“造血扶贫”转变。再次,社区也是开展农民继续教育的重要主体,社区教育应充分发挥农村地区的宗族网络、邻里效应以及熟人社会机制在信息传播中的关键作用,鼓励社区内部的致富带头人、种养大户等为贫困农民进行社区教育与培训。最后,当前以学校为主体组织的农民继续教育较为缺失,未来可尝试积极开发政府培训、企业内训、社区教育与农民夜校“四位一体”的创新教育模式。

(三)扩延继续教育内容,适配脱贫学习需求

威多森(Widdowson)指出,在教学中,需求涉及学习的方方面面,如学习动力、求职需求、课程结束后的预期能力等。这种需求分析方法以学习者的需求为中心,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所需的能力和条件与想做的事情称为“学习需求”。于贫困农民而言,其学习需求主要集中于丰富知识技能储量、提升就业能力、降低病残风险,即提高自身人力资本以“拔穷根”,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因此,未来的农民继续教育内容应兼具全面性与针对性,精准适配贫困农民的脱贫需求:一是制定针对特殊贫困农民群体的特色化继续教育培训内容。例如,为女性贫困农民提供缝纫、养殖、烘焙、理发等技能培训以及家教知识、思想道德知识等培训,助力其通过获取就业技能,营造良好家庭氛围等方式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为残疾农民增设有助于提升其内生动力的相关心理指导,促使其解除自卑、悲观等脱贫心理障碍。此外,应特别为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农民增设民族文化教育,实现民族文化与扶贫产业的深度融合,因地制宜实现继续教育精准扶贫。二是除教授应用性较强的就业与创业知识之外,还需增加政策法规知识、信息知识等内容,全面提升贫困农民的综合文化素质。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对贫困农民的双刃效应逐渐凸显:一方面,面对层出不穷的电信诈骗,贫困农民因自身法律知识欠缺而更易上当受骗,因而政策法规知识教育刻不容缓;另一方面,在当今电商迅速崛起的时代,贫困农民可以通过学习信息知识、电商技术等扩展产品销售渠道,切实阻断农民贫困代际传递。三是增加卫生健康、营养饮食、急救知识等健康内容的培训,有效提升贫困农民健康资本水平,为阻断农民贫困代际传递提供基础保障。

(四)丰富继续教育方式,提升脱贫教学效率

不少贫困农民由于缺乏对继续教育价值的正确认识,对培训以后能否达到预期效果存在疑虑,同时认为参加培训耽误其务工和赚钱的时间,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甚至心怀抵触。在此背景下,继续教育需要开创多样化的培训方式以提高脱贫教学效率,使贫困农民在尽可能精简的时间内高效丰富自身人力资本,进而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一是实行面授教育与网络教育相结合,打造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创新继续教育模式。线下具体可采取专家面对面授课、技术员手把手教学、外出寻求他人指导以及帮扶干部、致富带头人等与贫困农民定期开展交流等丰富形式;线上建立面向贫困农民的在线教育学习中心,借助电脑、手机等学习载体,采取慕课、微课等多样化的远程教育模式,实现贫困农民的随时随地移动学习。二是推动课堂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最大限度地避免教育过程中的理论与实践脱节、贫困农民听不懂或难以理解吸收等问题。尤其注重通过“师带徒”“边干边学”等实践教育形式丰富贫困农民人力资本存量,加快农民走出贫困代际传递困境的步伐。三是充分发挥自学教育、共同体学习等非正式教育方式的优势。不少贫困农民由于诸多主客观原因的限制,只能通过自学、共同体等灵活性渠道获取相关知识与技能,对此,可以积极开办“农家书屋”,为贫困农民提供适宜看书、摸索等的自学氛围;鼓励贫困农民加入合作组织共同发展,增加与同行交流的时间与机会等。

[注释]

①新华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EB/OL].(2015-12-07)[2020-05-06].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5-12/07/c_1117383987.htm.

②中国政府网.政府工作报告——2019年3月5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EB/OL].(2019-03-05)[2020-05-06].http://www.gov.cn/zhuanti/2019qglh/2019lhzfgzbg/index.htm.

③李晓明.贫困代际传递理论述评[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6(3):75.

④王彦军.职业技能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J].人口学刊,2002(2):55.

⑤周险峰.教育基本问题研究:回顾与反思[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6:79.

⑥王燕,刘思洁,陈矜之.改革开放40年中国人心态变化的年代分析——以社会信任、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健康为例[J].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1):64.

⑦荣婷婷.企业人力资本投资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及评估方法研究[D/OL].东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07:7[2020-05-06]. 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MFD&dbname=CMFD2008&filename=2007227547.nh&v=MDM1OTJGeW5nVkwvQVYxMjdHYkc2R2RUSXFKRWJQSVI4ZVgxTHV4WVM3RGgxVDNxVHJXTTFGckNVUjdxZmJ1Wm8=.

⑧傅安国,张再生,郑剑虹,等.脱贫内生动力机制的质性探究[J].心理学报,2020(1):74.

[参考文献]

[1](印)阿马蒂亚·森.以自由看待发展[M].任赜,于真,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美)保罗·A.萨缪尔森,威·D.诺德豪斯.经济学:下[M].高鸿业,译.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

[3]李忠民.人力资本——一个理论框架及其对中国一些问题的解释[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4]欧阳忠明.新型职业农民职业化学习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5]苏静静,张大庆.世界卫生组织健康定义的历史源流探究[J].中国科技史杂志,2016(4):485-496.

[6]王大江,孙雯雯,闫志利.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理论基础、实践效能与推进措施[J].职业技术教育,2016(34):47-51.

[7]新华社.习近平: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2017-08-31)[2020-06-14].http://cpc.people.com.cn/n1/2017/0831/c64094-29507970.html.

[8](美)西奥多·W.舒尔茨.人力资本投资——教育和研究的作用[M].蒋斌,张蘅,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9](英)亚当·斯密.国富论[M].杨敬年,译.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

[10]姚树荣,张耀奇.人力资本涵义与特征论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1(2):54-57+79.

[11]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2010-07-29)[2020-05-08].http://www.moe.gov.cn/srcsite/A01/s7048/201007/t20100729_171904.html.

[12]Bircher J.Scientific Contribution towards a Dynamic Definition of Health and Disease[J]. Medicine, Health Care and Philosophy, 2005(8): 335-341.

[13]Jere R.Behrman, S. Whitney, M. Subha. Intergenerational Transmission of Poverty and Inequality:Parental Resources and Schooling Attainment and Childrens Human Capital in Ethiopia, India, Peru, and Vietnam[J].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 2017(4): 657-697.

[14]Oscar Lewis.Five Families:Mexican Case Studies in the Culture of Poverty[M]. New York:Basic Books,1959.

[15]Widdowson, H.G.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Criteria for Course Design[M]. New York:New-bury House, 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