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飞 牛涛

[摘要]文章介绍了“创业启蒙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目的、开发概况和育人价值,认为目前存在课程目标定位偏窄、实训教材编写困难、课程实施条件受限、教学评价标准失衡等建设性缺失。对此,文章提出了科学构建三维校本课程目标体系、编写“数字化、可视化”的校本实训教材、依托数字教育资源开发改善课程实施条件、制定符合“三性”原则的教学效果评价标准等矫正机制。

[关键词]创新创业;启蒙教育;校本课程

[作者简介]韩飞(1979- ),男,浙江杭州人,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浙江师范大学访问学者。(浙江  义乌  322000)牛涛(1980- ),男,浙江杭州人,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副教授,博士。(浙江  杭州  310018)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1年度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科研项目“职业学校创业启蒙教育创新发展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MT21JK489001)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1)06-0102-05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也强调,必须加强学生启蒙教育。在建设创新型国家政策指引下,为加快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和实现双创综合型人才的精准培育,全国职业学校都愈加重视创业启蒙教育校本课程开发工作。通过实施创业启蒙教育,不仅能因材施教并引导学生更好更快实现创业道路上由0到1的转变,同时还能富有成效地帮助学生培育创新意识、创业思维、创造能力以及团队精神等内在素养。本文通过梳理创业启蒙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现状,深入剖析其中存在的建设性缺失问题,据此提出能明显改善课程品质的矫正机制,从而助推职业学校创业启蒙教育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一、创业启蒙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和现状

当前,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离不开职业学校创业启蒙教育事业的发展,而创业启蒙教育教学成效的改善则依赖于课程品质的提升。职业学校唯有把校本课程开发好,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什幺是新时代的创新创业,并成功引导那些具备创业资质的学生在创新创业道路上脱颖而出。

1.开发创业启蒙教育校本课程的主要目的。大多数职业学校在设计和构建科学系统的创业教育体系时,都把创业启蒙教育视作学生接受创业教育的开端,其后才根据不同学生展现的兴趣爱好、知识储备、能力特长、潜力倾向等特点,逐步制定出分层分类分群的个性化课程学习框架。与美国“创业教育联盟”把一个人的创业过程分为基础认知、能力意识、创新培养、创业实践和创业发展五个阶段相类似,我国职业学校开发“创业启蒙教育”校本课程的主要目的也是把人的基础认知作为学习创业的起点,在普及创新创业基本内涵、主要特点及其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不断激发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的兴趣和热情,引导熟悉创新创业文化,培养科学创新思维和团队创业意识,最终能够科学地确立起适合自己的创业目标与发展方向。

2.创业启蒙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概况。近年来我国总体就业形势虽愈发严峻,但职业学校学生毕业后自愿选择投身创业的热情却不断高涨。为满足越来越多的学生渴望获取更加专业化的创新创业学习与锻炼机会,不少职业学校决定从人力、物力、财力、场地、信息等多方面支持创业指导教师开发富有学校特色的“创业启蒙教育”校本课程及相应的授课教材。这些新开发的课程与教材一方面着眼于激发学生的创业动机、塑造正确的创业理念、掌握实用的创业方法、提升内在的创业能力等现实需要,着重收录大量与创新创业相关的系统知识和创业案例;另一方面又通过制作网络校本课程,结合教学App,供全校学生自主学习使用。网络校本课程的开发普遍受到学生欢迎和喜爱,此类课程可以帮助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学习如何选择创业项目、了解企业的运营管理、掌握解决创业过程中遇到困难的技巧,并为未来正式创业做好充足准备。

3.创业启蒙教育校本课程的育人价值。创业启蒙教育能向学生阐明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解析科技创新需要的知识结构、提供内容丰富多样的创业实训,从而彰显校本课程独特的显性育人价值。一是通过知识传授育人,“授人以渔”地教化学生凭主动性和自觉性去“爱学、乐学”创业知识;二是依托技能培训育人,“有的放矢”地引领学生结合自身专业特长去开发潜在创新能力;三是开展活动体验育人,鼓励学生在创业实践中检验成果、发现不足、完善自我。但显性的育人功能并未囊括创业启蒙教育的全部价值追求,还有很多隐性育人价值亟待开发,包括:一要按照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德育机制,不断挖掘思想品德育人对学生塑造优秀企业家精神素养方面的潜在价值;二要关注创业文化对人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的巨大影响,通过创新创业校园文化品牌建设营造良好的创业文化育人环境氛围;三要把“立德树人”作为创业启蒙教育的根本任务,突出创业指导教师的生活导引育人作用,主动开展互动式生活化教学,满足创新创业学子追求个性成长的需要。

二、当前创业启蒙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建设性缺失

职业学校在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和地方优势,使创业启蒙教育得以充分获取和有效利用学校创新孵化、企业创办培训、社会创业实践等各类课程资源的同时,还须注意由于校本课程开发时存在的建设性缺失,常常导致创业启蒙教育面临诸多困境,甚至直接影响到学校双创综合型人才的培养工作。

1.课程目标定位偏窄。课程目标是指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和意图。课程目标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界定,其中狭义的创业启蒙教育校本课程目标是从教育目的出发,明确学生接受课程学习以后,在创新意识、创业思维、创造能力以及团队精神等方面所期望达到的程度。很多学者选择从狭义角度来定位“创业启蒙教育”校本课程目标,如把课程目标设定为创业学生具备的综合运用与问题解决、工匠精神与团队协作,或提出课程目标应涵盖创业学生的学习品质、行业素养、交往能力三个方面;还有的认为应包括基础层次的学生创新精神与能力培养、中间层次的创业能力提高、最高层次的实现全面发展三大目标体系。然而,狭义的课程目标定位是从教育与学生的关系视角出发,关注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等片面性内容。同广义的校本课程目标比,创业启蒙教育校本课程还缺少对教育方针和价值追求的关切,因而难以指明校本课程教学活动的性质和方向,以及应当达到的水平或程度。事实上,只有学校教育价值追求才能形成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愿景、办学目标、办学追求、育人目标。如果职业学校在开发校本课程时忽视了社会主义教育方针和核心价值追求,就会导致课程目标定位缺乏对个体价值的足够重视,最典型的就是重视学生的智力启蒙却未能意识到“非智力因素”开发的重要性,最终导致千人一面的人才培养模式普遍存在。

2.实训教材编写困难。现在很多职业学校的创业启蒙教育校本课程所采用的教材普遍存在理论知识过多、实践方法和操作技能偏少且内容陈旧层次较低等问题,甚至很多启蒙性的创新实验活动项目还停留在中小学阶段,这不仅与创业启蒙教育倡导的以“问题导向、能力本位、强化应用”引导学生追求自身能力获得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存在距离,同时也无法满足职教学生渴望通过提升创业实践能力去参加各种发明创造活动或为社会提供创新服务的现实需求。长期使用这类教材,也导致创业指导教师只注重讲授粗浅的理论知识,而忽视学生创新创业技能的培养和开发。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过去开发的校本课程大多缺乏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相匹配的实训教材,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是参与教材编写的师资队伍异常稀缺。由于经费不足等原因,很多职业学校除校内创业指导教师外,很难聘请到企业的工程师或专家学者来参与“创业启蒙教育”校本课程实训教材编写工作;同时校内创业指导教师不仅人数偏少,且自身参与社会创新创业的经验也并不丰富,未具备足够资质和水平编写出高质量的实训教材,这也导致当前职业学校创业启蒙教育校本课程在品种数量不断增加的同时,也出现了内容质量提升缓慢的问题。

3.课程实施条件受限。课程实施是把一项课程改革付诸实践的过程。职业学校在要求创业指导教师制订校本课程实施方案时,都非常重视完善制度设计,包括实施创业启蒙教育的课堂教学管理制度、学生课堂评价制度以及相应的教师考核制度等。但评价一门校本课程的建设质量好不好,仅仅关注制度设计是否完善显然是不够的。因为无论是向学生开展创新创业的理论教学,还是实施项目化的实验训练,若要使创业启蒙教育的课程价值得到最大限度开发,那首先应解决的是如何改善创业启蒙教育校本课程实施的配套条件。现在除了少数国家级示范性职业学校外,更多普通职业学校还存在实训教辅人员数量、数字教育资源开发与服务供给能力、实践教学设备与管理水平等诸方面配套条件无法完全匹配现代创业启蒙教育课程实施标准的情况。因此,单一依靠完善制度设计提升校本课程品质,只会事倍功半;必须重新在师资队伍配备、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实践教学综合管理系统的提升等各方面加大投入或更新力度,才能高起点高质量地做好校本课程实施工作。

4.教学评价标准失衡。为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职业学校都非常重视和鼓励学生参加“挑战杯”等各类创新创业竞赛活动。在这类评选或竞赛活动中获奖的级别和数量,不仅是职业学校在创新创业教育领域取得成绩的重要考核指标,也是向社会证明学校拥有培养优秀创新创业人才的实力。因此,很多学校在制订创业启蒙教育校本课程实施方案时,不仅对学生参加竞赛活动给予学分认定,更对创业指导教师辅导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竞赛给予教学工作量的计算。但在这种突出结果导向却忽略过程考核的评价标准指引下,只把取得高层次创新创业竞赛成绩作为创业指导教师年终奖励的关键性考核指标,而相对淡化了教师日常教学活动的评价指标及其权重,造成的结果就是越来越多创业指导教师不再注重校本课程开发和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相反却将创业启蒙教育课演变成纯粹的创新创业竞赛培训选拔课。正是由于校本课程教学评价标准失衡及其产生的负面导向作用,既让部分创业指导教师出于自身利益考虑而把教学重心集中在少数有特长的参赛学生身上,并为他们展开单独的集训式教学,其他非参赛学生则被置之不管,又使得校本课程的开设与为学生广泛普及创业启蒙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驰。

三、提升创业启蒙教育校本课程品质的矫正机制

为培养符合新时代社会发展需要的优秀双创综合型人才,职业学校只有更加重视“创业启蒙教育”校本课程的品质提升,才能确保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开拓创新思维,掌握创新方法,积淀创造体验,生成创业成果。

1.科学构建三维校本课程目标体系。课程目标的制定是开发创业启蒙教育校本课程的核心工作。科学构建广义的创业启蒙教育课程目标体系,既有利于准确定位教学活动方向和应达到的教学水准,助推课程教育目的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又有助于推动职业学校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引下,使创新创业教育由过去注重基础建设与规模扩张向未来更加注重内涵建设与优质发展转变,更好地提升教学实效和人才培养质量。故在三维校本课程目标体系构建中,首先,在微观维度方面,从教育哲学和心理学出发,根据“主体性个性化”的人才培养理念,对教师指引学生逐步掌握与创新创业相关的知识和能力提出课程教学目标,其中“知识”目标主要涵盖创新创业实务知识、企业管理知识、财务管理知识、信息与技术知识等;“能力”目标主要涵盖创新创业机遇的识别捕捉能力、项目管理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对不确定环境的适应能力等。其次,在中观维度方面,在最新的教育政策规范保障下,依托职业学校的学科建设要求和专家意见,对教师指导参与创新创业实践的学生学会如何收集资料、探究问题的过程与方法提出课程教学目标,其中“过程”目标主要涵盖创业资金筹措的过程、创业项目评估的过程、创业团队的组织管理过程等;而“方法”目标则主要涵盖战略管理方法、商务分析方法、市场营销方法、财务管理方法、团队合作方法、合同谈判方法等。最后,在宏观维度方面,依据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为实现职业学校培养的双创综合型人才能满足新时代发展要求并成长为国家建设的栋梁,对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的情感态度和追求真善美的价值观提出课程教学目标,其中“情感态度”目标主要涵盖对创新创业的兴趣和爱好、在实践中形成的内心体验和感受以及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自信心等;而“价值观”目标则主要涵盖创新创业意识养成、创新创业素质培育以及社会公德与社会责任感等。

2.编写“数字化、可视化”的校本实训教材。创新实验教学活动是“创业启蒙教育”校本课程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对启发学生创新思维和培养实际动手动脑能力有重要作用。目前校本课程实训教材异常稀缺,职业学校必须投入更多经费来组建富有经验的实训教材编写队伍,同时积极邀请在创新领域颇有建树的专家学者、企业工程师或技术人员以及擅长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动画制作的专业人士,与创业指导教师共同参与校本课程实训教材的编写工作。整个编写流程包括:一是实训教材编写准备阶段,要在实际调研基础上,形成适用于不同学科方向、有一定完整性和独立性的实训教学大纲,并收集整理所需资料。二是编写设计阶段,须根据编写组成员集体讨论意见,通过选取适合的实训教材资料和教学设计所选用的信息技术手段等,达到实训教学的数字化、可视化,确保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升。三是实训教材试用阶段,将编写好的教材提交专家进行论证评审,提出修订和完善意见,同时做好教学设计,以确保学生在单位时间内学到更多知识,掌握更新技能,获得更快成长。

3.依托数字教育资源开发改善课程实施条件。缺乏课程实施的配套条件一直是许多职业学校开设创业启蒙教育校本课程面临的最大硬伤。针对目前实训教辅人员偏少且创业经验相对欠缺,数字教育资源开发缓慢导致在线教育的服务供给不足,以及教学设备落后与管理低效造成部分实训教学活动无法开展等问题,职业学校一要采取雇员制、兼职教师等形式招募更多实训教辅人员,并为他们做好师资培训工作,严格按照“先培训,后上岗”原则,确保新聘实训教辅人员的业务能力与专业素养都能满足校本课程实施要求。二要面向数字资源融合创新发展的“教育信息化2.0时代”,主动更新升级校本课程教学资源,依托校企间深入合作,充分利用企业平台不断增强创新创业数字资源的产学研融合扩展渠道,不断提升校本课程数字资源建设水平,促进课程教学管理的科学化和实训指导的精准化。三要优化课程实施和教学成效,重点推动“创业启蒙教育”校本课程的实训教学综合管理系统与智慧校园其他子系统间的协调发展与协同进化,通过降低创新创业教学数字资源的管理成本来进一步改善实训教学实施条件。

4.制定符合“三性”原则的教学效果评价标准。制定科学的校本课程评价标准,除了要涵盖评价的内容、指标、周期、权重等完整的要素外,还必须坚持价值真实合理性、教学实施精准性、教育管理人本性这三条原则,才能保证评价的信度和效度。第一,价值真实合理性原则要求在制定校本课程教学效果评价标准时,必须肯定唯有课程的教育价值属于实质性价值,并能对接受创业启蒙教育的学生产生最直接、最显性的教学成效;而课程的管理价值仅仅是作为工具性价值来使用,其虽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不能替代教育价值,也不能重于教育价值。第二,教学实施精准性原则是为确保“创业启蒙教育”校本课程能够让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上收获完美的教学成效,而对教师是否掌握现代教学方法与技术、善于把脉学生学习习惯与需求、提升课堂教学管理应变能力等方面提出更高的发展性要求,因而要求在制定校本课程教学效果评价标准时,突出教师“业务素养、对象研究、管理精细”等方面的指标及其权重。第三,教育管理人本性原则强调要更加关注学生和教师的尊严与感受,坚持以人为本,发挥教学效果评价标准鼓舞教师专注自身业务能力持续成长的作用,推动创业启蒙教育朝着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学生培养方式个性化变革,既满足优秀学生重点培养的任务,又兼顾普通学生成长的需要,全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同时还要增进学生为服务社会发展而投身创新创业的理念认同,使其在创业启蒙教育课程学习过程中呈现能力上的全面发展与思想上的个性化发展相融合、动手创新能力与创意设计思维共开发的“双重”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娟,崔伟.校本课程开发与学校教育的价值追求[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34):61-64.

[2]杜建群,杜尚荣.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的价值取向与目标定位[J].教育研究,2018(5):63-66.

[3]郭长江.对“创课程”课程目标设计的思考[J].上海课程教学研究,2019(10):66-68.

[4]黄兆信,曾尔雷,施永川.美国创业教育中的合作:理念、模式及其启示[J].高等教育研究,2010(4):105-109.

[5]李硕豪,张笑予.我国“985工程”大学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的缺失与反思[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2(4):7-10.

[6]彭振芳,宋继勋,高玉峰.创新能力培养在高校创业课程目标体系中的重要性[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100-102+125.

[7]张永祥,张元敏.大学生创业启蒙教育[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