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病康养与健康管理是一个新兴的跨界、融合领域,是国家、社会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重要举措之一,是实施“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重点方向。6月29日,由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医养康复分会、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慢性病防治管理分会、全军门诊管理专业委员会、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和大同市人民政府主办的以“协同、引领、创新”为主题的2019慢病康养与健康管理国际高峰论坛在大同召开。会上邀请了Gauden Galea博士、Cherian Varghese博士和韩铁如教授,围绕卫生系统对非传染性疾病的应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及全球慢病流行与世界卫生组织应对,同与会嘉宾进行了交流。

1.全民健康覆盖卫生系统对非传染性疾病的应对

2016年8月19日,在国家卫生与健康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到,“健康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这表明政府对卫生健康高度重视,中国在慢性病和健康老龄化领域取得的重要成就有目共睹,诸如越来越多的无烟城市和减盐的国家项目以及高血压的防控项目等。同时我们看到中国也在扶贫领域取得了重大成就,包括健康扶贫等方面。慢性病的控制是人们能够长寿的关键之一,对于长寿者来说,更好地防控慢性病也是提高其寿命和生命质量的关键因素。在慢性病防控方面,世界卫生组织随时提供支持,帮助中国实现健康长寿的目标。

未来10年,中国提高健康水平的方式是选择以美国为首的花费大量资金获得更好的卫生服务体验,还是选择以日本为首的花费少量资金获得物有所值的卫生服务体验呢?随着时间的推移,慢病负担会逐渐加重,选择何种机制来更好地适应慢病管理?本人认为该机制包含3个维度,其一是给哪些群体提供服务?其二是付费机制中哪些服务需要自己承担?在中国医疗费用自费的比例逐年下降,然而随着医院技术的提升,人们的医疗支出呈上升趋势。其三,该机制应该覆盖哪些服务内容?政府应当将昂贵的抗癌药物、住院费用及医疗器械等纳入服务范围。

从欧洲的卫生系统对非传染性疾病的应对经验来看,在慢病管理方面要把人放在核心的位置,慢病是长期贯穿的,且每个病患的患病情况因人而异,因此需要协调连续地综合服务。如此一来需要具备4个条件,第一是卫生人力队伍的配备。去年世界卫生组织与中国共同讨论该如何制定医院医护人员人才注册方案,慢病康复并不是某一个学科、某一个专业的事,需要多学科多专业共同参与配合。第二是医疗经费的配备。政府要建立涵盖多种服务的医疗报销机制。第三是信息技术要给予大力支持。中国在该方面已经建立了电子医疗病历和电子信息档案,下一步政府要建立数据库,加强各个医疗系统之间的关联性,包括公共卫生的数据、临床数据以及医保数据等,实现医疗各种数据的无缝衔接。第四是多管齐下的药物政策。针对基本药物目录,人类有着不同的意见和讨论。中国是选择引进昂贵的新药还是选择便宜的仿制药,这是有待讨论的。和国际市场仿制药价格相比,中国仿制药的价格相对较高,中国可以通过国际谈判等方式去使得药价降低。

起初,在欧洲慢性非传染病死亡患者男性高于女性,随着时间的推移,男性与女性的慢性非传染病的死亡率趋于一致。《柳叶刀》文章关注慢性非传染病性别健康问题,男性过早死亡,使得夫妻另一半的女性受苦时间长。为什幺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除生物学差别外,其文化与传统背景也与之相关。2010年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数据显示,中国东部女性和西部男性期望寿命值相差16年,即便再过20年,中国东部女性和西部男性期望寿命值仍相差5年。其中,男性死亡率增高的原因是吸烟和酗酒,男性吸烟的比例约50%,而女性的比例约为2%。男性酗酒的比例约33%,而女性的比例约为2%。此外,男性预防慢病非传染病的意识低于女性。

2.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控制

2019年全球健康面临十大威胁。

其一是空气污染和气候变化,空气污染被世卫组织认为是对健康最大的环境风险。空气中的微观污染物可以穿透呼吸和循环系统,损害肺部、心脏和大脑,每年有700万人因癌症、中风、心肺疾病等疾病过早死亡。其中约90%的死亡发生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这些国家的工业、交通、农业以及肮脏的炉灶和家庭燃料排放大量废气。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燃烧化石燃料)也是气候变化的一个主要因素,气候变化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人们的健康。从2030年~2050年,气候变化预计每年将导致25万人死于营养不良、疟疾、腹泻。

其二是非传染性疾病,肥胖、糖尿病、癌症和心脏病等非传染性疾病共造成全球70%以上的死亡,即4100万人死亡。其中包括1500万人过早死亡,年龄在30岁~69岁之间。

其三是全球性流感大流行,世界将面临另一场流感大流行——我们唯一不知道的是,它将在何时发生,以及将有多严重。全球防御的有效性取决于任何国家卫生应急准备和反应系统中最薄弱的环节。世卫组织正在不断监测流感病毒的传播情况,以发现潜在的大流行毒株,114个国家的153个机构参与了全球监测和应对工作。

其四是脆弱和易受攻击的环境,世界几乎所有区域都存在着脆弱的环境,在这些地区,包括儿童和产妇保健在内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一半关键目标仍未实现。此外,2019年全球健康还面临抗生素的耐药性、埃博拉病毒和其他高威胁性病原体、基础卫生保健薄弱、疫苗犹豫、登革热、艾滋病毒等威胁。

现在很多患者因为缺乏医学知识,不了解自己的症状属于什幺病症,还因为忙于工作没有时间去医院进行检查。等症状加重去医院确诊后,又不按照医嘱服用药物,因为药物的昂贵就减量服药,导致时间久了病情加重,有的会瘫痪甚至失去生命。

在西方国家,健康干预已经非常普遍,它已经成为医疗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健康干预主要是针对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疾病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预测、干预和维护的全过程。实施健康干预是变被动的疾病治疗为主动的健康管理,达到节约医疗费用支出、维护健康和促进健康的目的。这是一种以软件及互联网的形式收集和管理将用于健康及疾病危险性评价、跟踪、健康行为指导的个人健康信息技术。

对于未来,各个国家加强基础卫生保健和控制心血管疾病的工作是至关重要的,应当推行循证治疗方案,尽可能减少治疗方案偏差,以及帮助提高药物有效性。病案共享和转移对实现心血管疾病管理的覆盖和提高患者依从性是必不可少的。此外,简单的监测系统和指标在线监测控制,可以为治疗方案提供有效信息。还应当注意心血管疾病的干预工作,这是会增加危险因素的一部分。

根据美国一项研究显示,久坐不动不仅无益于身体健康,其危害甚至比吸烟、患糖尿病或心脏病有过之而无不及。美国克利夫兰诊所研究人员分析1991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在诊所参与跑步机测试的12万多名患者数据得出上述结论。结果显示,对于各年龄段和不同性别的研究对象而言,运动的益处显而易见。令研究人员意外的是,久坐不动的研究对象与常运动研究对象的健康状况差别巨大。研究领头人韦尔·贾比尔说,久坐不动关联死亡的风险高出最频繁运动调查对象的死亡风险500%,高出规律运动调查对象390%。研究人员还发现,久坐不动的死亡风险不亚于吸烟、患心脏病或糖尿病。

3.全球慢病流行与世界卫生组织应对

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的过程中,都在重复着发达国家生活方式转变模式,经历相同的疾病转型。行为危险因素急速增长,慢病成为死亡主要原因。经济发展繁荣,生活水平提高,快速城市化,反而造就了慢病大流行,可持续发展提上议事日程。WHO(世界卫生组织)一直呼吁重视发展中国家双重疾病负担问题,从20世纪90年代起就将慢病防治作为工作重点,加强与成员国合作,全面开展流行病学研究和监测,开始了一系列重大公共卫生行动。慢病成为社会、家庭、个人的主要经济负担,成为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主要原因。“全民健康覆盖”成为解决慢病防治的重大举措。

行为危险因素和慢病有明确的因果关系。冠心病、脑卒中等都有着共同行为危险因素:吸烟、酒精有害使用、不健康饮食、超重和肥胖以及体力活动不足。这些共同行为危险因素在很多发展中国家处于上升趋势,常处在高位,常常有数种危险因素叠加。行为危险因素的状况和趋势对慢病发展有一定预测作用。危险因素状况对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危险度的评估和预防也有重要参考指导作用。对于慢病防治,控制危险因素成为重中之重,针对行为因素和其社会决定因素,采取相应的政策、法规、行政等多部门联手行动是重要决策选项。

慢病危险因素控制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第一,控制烟草。烟草是最重要的单一危险因素,强烈的致癌物,含4000种以上有害物质。吸烟是人自身对生活方式的选择,某种生活嗜好是去享受还是节制受到社会和环境的有力影响,特别是缺乏独立判断的未成年人。因此控烟的着力点是人和环境两个方面。国际公共卫生界经过漫长的努力和探索,终于制定了WHO国际烟草框架公约,是第一个具有国际法约束力的卫生条约。第二,控制不健康饮食、体力活动不足、超重和肥胖,限制高脂肪、高能量、高糖、高盐饮食,根除反式脂肪,增加水果、蔬菜、豆类、全麦和坚果的摄入。盐摄入(>5g/天)导致高血压病,增加心脏病和脑卒中风险,WHO摄入盐标准是低于5克/天,控盐是最有成本效益的高血压防控措施。WHO控糖建议是游离糖摄入量应减至摄入总能量10%以内,进一步降至5%,游离糖有别于新鲜水果和蔬菜中的内源性糖。第三,控制酒精有害使用。酒精的有害使用是人类健康的主要危险素之一,包括慢病、妇幼卫生、精神卫生、传染病、交通事故、伤残和中毒。2016年导致230万男性和70万女性死亡。全球有23亿人饮酒。全球15岁以上人口的人均酒精消耗量从2005年的5.5升增加到2010年的6.4升,2016年仍维持在同等水平。酒精人均消耗量在2020年会增加为6.6升。2025年达到7升,加强对酒精有害使用的预防和治疗是SDG3卫生目标之一。第四,防治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和脑卒中。WHO发布系列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治疗以及管理指南,例如WHO“预防心血管病:心血管病危险评价管理指南”等。第五,糖尿病的预防控制。WHO数据显示全球糖尿病患者从1980年的1亿8百万增加到2014年4亿2千2百万。全球18岁以上成人患病率从1980年的4.7%上升到2014年的8.5%,主要在中低收入国家。糖尿病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一直较低,这也成为了防控糖尿病的难点。

肥胖流行不仅是人体和环境变化不相协调适应的结果,也是个人不良生活方式选择的结果。肥胖控制是否成功取决于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和多部门的合作等。癌症的预防极具挑战。由于高吸烟率、环境污染、空气质量恶化,肺癌会大幅持续增加。因为不健康饮食生活方式流行,人群普遍都有超重、肥胖、结肠、直肠癌等。

大众健康与不健康的力量博弈将继续,严峻形势呼唤高瞻远瞩的政治决断和大众的行动。根据公众健康的利益,政府和社会对产业的行为要进行严密的监测、管制。医疗卫生界就是要逆流而上,勇敢面对,不让步,死磕到底。到本世纪中叶,65岁以上老人将首次超过5岁以下儿童,老年人口增加,慢病人数也会持续增加。随着全民卫生覆盖和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慢病的发病率可能不会减低。虽有全球政治共识和承诺,但是面对诸多的发展重点,逆全球化和民粹主义泛滥,国际卫生援助减少,政府社会的财力、物力有限投入,是否能实现2030目标还得努力和进一步观察。虽然面临种种艰难挑战,但慢病防治已形成新格局。有国际社会共同努力、政府强有力领导、广泛的合作伙伴、社会各界的支持,对于慢病的理解和素质提升,医疗卫生界应加倍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