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铭 胡德海

2015年10月,我曾随友人寻访东坡足迹,来到江苏宜兴闸口村苏轼好友邵明瞻故居遗址海棠园。园中有苏轼手植的海棠,还有苏轼当年亲题的匾额:天远堂。然而,久扣其门,无人应答。正怅然间,忽有热情村民路过,帮忙辗转联系到园主——邵家32代后裔邵月勤老先生。同行的两位朋友都是四川人。听说东坡先生故乡来人了,邵老先生一分钟也没有耽搁,驾着小机动车匆匆赶来,请我们进园欣赏,还拿出《邵氏家谱》(现藏上海图书馆)复印件热情地给我们讲解。那一刻,我内心的感动无以言喻,今昔交叠,时间的迷离感倏然涌现,仿佛东坡先生尚未走远……

海棠在1952年曾被台风刮断,后来又从老根上长出新枝;天远堂牌匾“文革”时曾被没收,幸而未被损毁。也许,有人会质疑东坡手植海棠存活至今的可靠性,质疑“天远堂”东坡手迹的真伪,从学术求真的角度而言,是完全合理的。但我仍然要感谢邵氏后人,900多年的风霜雨雪,他们代代相传,守护着海棠园和天远堂,守护着苏、邵两家的亲密情谊,更守护着一段值得永远传承的文化传统。

教授方法的协调统一

王国维提出小学教育的目的是“在图儿童身体之发达,授道德教育及国民教育之基础,及生活上所必要之普通知识、技能是也。”为了达到以上目的,必须采取必要的教育方法,即“育成身体之养护,陶冶情意之训练,及磨炼心意与以知识、技能之教授是也。”但是,如果这三种方法不能互相结合,也无法达到教育的目的。他认为:“身体之发达,虽由于养护,然若无体操之教授,及节制清洁之训练以助之,则其效甚少。道德教育及国民教育虽以训练为主,然若无教授以养成道德上之知识与情操,无养护以图身体之健康,则亦不能奏其效。而于知识、技能之教授,亦不可不由训练以养注意勤勉之习惯,依养护以期身体之健康。足以见此三方法不可不一致联络也。”

王国维的教授法与其“完全之人物”的教育思想是相对应的,体现了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的一致性。这些方法启迪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各种知识、技能获得的相关性,教学方法的相互作用。只有各种教学方法协调统一,注重教学内容的次序性与一致性,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