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亚妮

晋华炉3.0刷新连续运行新纪录,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开创了新型煤气化技术改造先河;中科深紫外LED杀菌消毒产品为北京冬奥会防疫工作贡献科技力量;“400万吨/年煤间接液化成套技术创新开发及产业化”项目被授予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潞安化工创新发展的壮美画卷徐徐展开。

科技创新:筑牢“潞安之基”

春日昭昭,和风煦暖。3月28日,记者走进潞安化工集团高河能源机电部,一进门就远远看见几个人正聚在一起热火朝天地讨论着什幺,再走近一听,原来他们正在讨论“多功能装备支护应用综合车”的使用效果。高河能源机电部部长张凯介绍说:“多功能装备支护技术应用综合车是企业根据生产需要,自主研发的一台支护设备,该设备集运输、架梁、立柱为一体。这辆车使用后,原先最少10人完成一个施工作业流程,现在减少为3至4人,作业人员也无需再负重登高作业。降低了成本,缩短了工作时间,还提高了作业人员的安全系数。”

在高河能源4号楼,“田清泉技能大师工作室”的牌子格外亮眼,为解决技能、技术、技改创新人才不足的问题,高河能源充分利用田清泉个人荣誉和技能的影响力,创建了技能大师工作室,在工匠带徒传技、技术攻关、技艺传承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创新项目带头人田清泉说:“要幺不干,干就干到最好!创新就是要不断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人才是科技创新第一资源,科技创新离不开勇于创新创造的优秀人才队伍。据了解,潞安企业研发及科技管理人员超过3000名,工程技术人员约10000名,在集团转型发展蹚新路的新征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人才支撑作用。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创新始终是建设潞安的“核心”和“灵魂”。2座矿井入选国家首批智能化示范矿井;8个智能化综采面和7个智能化掘进面建成投用;硝酸磷肥核心技术专利权上取得实质性突破;自主研发了国内首屈一指的JR超大型氨合成技术……一组组数据,足以证明潞安正在阔步迈向高质量发展新时代。

数字化管理:助力精准生产

在到潞安化机重容分厂,记者瞬间就被调度中心的智能制造管控系统大屏吸引,大屏幕上设备生产概览清晰可见,客户单位、生产令号、进度……相关信息也在不断滚动着,作业现场更是一片热闹繁忙的景象,机器高速运转,机床设备轰鸣,工人紧张有序……

智能制造生产调度中心副主任王旭东说:“建设‘数字化机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助力车间生产,提升效益。潞安化机结合数字化车间作业现场实际和应用需求,建设以晋华炉分厂、不锈钢分厂、重容分厂、换热器分厂及焊培中心为基础实施对象的‘企业级数字化焊接车间,实现了‘四个车间+一个中心焊装设备数字化管控。”

潞安化机是潞安化工集团大厂,至今已有55年化工装备制造历史,是一家集设计、制造、安装、开车运行、检修、维保、检测服务为一体的化工装备集团,装备规模和生产能力全国最大,综合实力位居国内前三位。

“数字化车间”的精准生产是管控平台应用效果的最好检验。潞安化机的智能制造管控系统弥补了企业“四个缺失”,解决了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五个短板”,使潞安化机产品焊接、机加、检测等工艺参数、过程与质量信息100%可追溯。

多年来,潞安化机在市场和行业竞争中勇立潮头、争先进位,离不开以创新增效益、以“智能”创效能的关键举措。

绿色低碳:引领行业发展

“潞安化工集团在古老而年轻的上党大地,向新而生,迎风而立,逐浪而行,‘重整行装再出发,将坚决扛起全省化工领域‘转型发展蹚新路的光荣使命和神圣职责。”两年前,潞安化工集团揭牌成立时,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志清坚定地说。

直至今日,潞安化工集团拥有了以晋华炉先进技术为依托的煤气化全产业链、以高硫煤清洁利用油化电热一体化为基础的煤基清洁能源项目、全球首座5G智能化矿井和全国最大喷吹煤生产基地等优质资产和先进产能,形成了集化工技术研发、产品营销、工程总包、化工装备制造、运维服务、资本运营等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

记者采访了解,在推进化工绿色低碳技术开发应用方面,潞安将继续推进高效节能型全废锅晋华炉4.0技术开发;开展甲醇二氧化碳合成制碳酸二甲酯技术研发;开发渣蜡磁分离技术,提高蜡回收率;持续推进低浓度瓦斯催化氧化工程化技术研究等,挖掘集团碳减排潜力,提升综合效益。在煤炭绿色安全高效开采技术研究中,持续推进膏体充填开采、覆岩隔离注浆充填开采、连采连充等充填开采技术研究;稳步开展沿空留巷、乏风氧化综合利用、瓦斯综合防治等技术研究和推广应用,实现煤炭产业安全高效、绿色低碳发展。

“实现‘双碳目标是一场社会变革,更是一项政治责任和重大使命。”潞安化工集团总经理马军祥说,“‘十四五期间,潞安化工将重点跟踪可降解材料、聚酯原料和生物乙醇的技术、市场发展,进行技术储备,打造名片,待技术、市场成熟时将在生物乙醇领域进行规模化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