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丽水市实验幼儿园 吴红霞

在科学活动中有效培养中班幼儿小组合作能力

浙江省丽水市实验幼儿园 吴红霞

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是要靠人去创造和实现的,而一个人能实现吗?相信答案是很确定的,不能。我们也可以看到很多成功人士站在领奖台上说的最多的就是感谢自己的团队,可见团队即合作的重要性。幼儿期正是合作意识和各种合作能力产生和形成的关键期,因此,在这一阶段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至关重要。幼儿园中班是幼儿三年学前教育中承上启下的阶段,也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4~5岁的儿童喜欢和同伴一起玩,在活动中他们逐渐学会了交往,会与同伴共同分享快乐,还获得了领导同伴和服从同伴的经验。在集体活动中他们也了解和学会与人交往及合作的方式。但是,合作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在我们的教育对象——幼儿身上,“合作”的现状是不容乐观的。

1.有的幼儿不太愿意与人交往合作,喜欢一个人玩玩具或做自己喜欢的事,即使老师强求让其参与到交往活动中,也是站在那儿不发表自己的意见或见解,似乎和其他人没有任何关系。

2.活动中相互发生问题或矛盾时不知道怎幺解决,过多地求助老师帮助或停止游戏。

3.缺少沟通——活动中能干的孩子总是站在主动的位置,其他的孩子则听他指挥不发表任何看法和意见。

4.大家都没有主意,活动不知如何开展。

5.分工不明确,还是以好朋友一起玩为主,缺少真正的团队合作意识。

以上状况表明,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让幼儿学会与人合作是当前幼儿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将科学教育作为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目标、内容、要求和指导要点等作了具体、明确的阐述。根据幼儿学习特点,科学教育的主要教学方式是操作性的,幼儿学习、探索事物特征的方式、方法成了幼儿科学教育中重要的目标。浙江省特级教师朱静怡老师在《幼儿园发展能力课程》中提出:小组群体活动是促进幼儿社会行为能力,尤其是合作能力发展的有力举措。每个幼儿的生活背景、文化背景等的特殊性使幼儿对事物的理解各不相同,将不同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兴趣、性别、个性的幼儿分配在同一组,组成一个合作学习小组,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探索活动,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讨论并发表不同意见,激发大家学习的兴趣,从中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

我们在班级中着重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丰富幼儿多种群体活动的经验感受,在各领域、各活动中加以渗透,其中小组群体活动是促进幼儿社会行为能力,尤其是合作能力发展的有力举措。从小班自由状态下2~3人的小群体游戏到中班的定额结伴活动、以桌为单位的小组合作游戏到大班的以排、以性别为单位的大群体活动、小组自创游戏、小组合作绘画、小组竞赛等等。从中班开始,我们设置了每组的小组长和值日生,一人担任两种角色,定期轮流,人人参与,使幼儿的责任感和组织能力有了充分的表现和发展,也为合作能力的表现和培养提供了舞台,奠定了基础。

经过实践,我认为要在科学活动中有效培养中班幼儿小组合作能力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教师多途径的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1.找到合适小组合作的内容,精心设计、安排活动。

⑴当幼儿在活动中遇到困难或在活动中一个人不能完成任务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反而能解决更好的解决,这就是合适的小组活动内容。

⑵小组合作要适合幼儿的现有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即中班小组合作的要求和现状基础上的小组合作才有意义。

⑶根据园本课程中活动链的要求合理地设计教学活动中需要小组合作的内容、时间。

2.充分调动幼儿对科学活动探究的兴趣,乐意参与其中。

只有对科学活动产生了兴趣,幼儿才乐意参与其中,因此教师如何调动幼儿学习的兴趣对小组合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⑴所选的内容必须是幼儿感兴趣的,是幼儿身边常见的科学现象,这样幼儿才乐意参与并去研究。

⑵形式多样,能够吸引幼儿,乐意参与。如:“认识秋天”的活动,我们不仅带幼儿到室外感受秋天的变化还让幼儿以小组的方式记录制作表格,鼓励幼儿在活动中发现问题并一起解决。这样使每个幼儿的潜能得到了发展,让活动更具实质性。

3.多为幼儿创设小组合作的机会

在科学活动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应更多的为孩子创造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会合作。

首先,我们通过课堂中科学活动为幼儿创造合作机会。例如我们在《让蛋宝宝站起来》的活动中,让各组幼儿自己动手、动脑想出各种合作的方法让蛋宝宝站起来,比一比哪组先让蛋宝宝站起来。在此活动中,孩子们互相协商、互相配合、分工合作,这样,他们才能以最快的速度让蛋宝宝站起来。

其次,我们通过生活中的科学活动为幼儿创造合作机会。例如:自然角是孩子们观察植物生长、饲养小动物的角落,在这小小的一角里,孩子们常常合作一起给种植的植物浇水,给饲养的小动物添食、换水等,到了有蚕宝宝的季节还会组织以小组为单位做好记录表格,进行记录观察。

第三,在平时散步或外出活动中抓住机会进行教育。一次,在外出散步时,一群幼儿发现蚂蚁正在搬一块大饼干。几个孩子把我拉过去,七嘴八舌地问“老师,这幺大的饼干它怎幺搬啊?”……我就请幼儿蹲下来静静地看蚂蚁们的变化,并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们要合作才能搬动,回教室后并以此生成了一节谈话活动。我们正是利用这些具体的、活生生的实例告诉幼儿合作起来力量大的道理,培养孩子初步的合作意识。

作为教师,既不要放过每一次让幼儿合作的机会,同时还要有意识地为幼儿创造提供合作的机会。

二、优化组合方式,促进小组合作的开展。

合作不是说单单的把幼儿组合在一起就可以了,而是应让科学活动中的小组合作具有真正的意义,起到真正的优化作用。所以在活动中我们根据幼儿性格差异及各自特点,通过合理的分组,让小组成员在合作活动中发挥各自的作用。为此我们从不同角度和各方面的因素将幼儿在小组合作中的学习分成了以下几种类型:

1.发挥幼儿不同的兴趣特点进行分工合作。

在活动中我根据幼儿的兴趣特点进行了一些幼儿感兴趣的科学活动。如:在“观察蚯蚓的”的活动中,我们尊重幼儿的自主选择与搭配的合作方式,首先建议每个幼儿找五六个小伙伴合作去寻找蚯蚓,并引导每个小组选一名组长。活动开始后,我先提出活动的内容及要求,让孩子们明白应做什幺,然后让小组内的孩子们一起商量、讨论如何抓蚯蚓和观察蚯蚓,于是大家商量在哪能抓到蚯蚓,有的说在潮湿的泥土中才有,有的说在石头下才有,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我在旁边听着并没有过多地去干预,而是让幼儿协商去试一试先选谁的方法,最后孩子们在协商后很快就抓到蚯蚓了。

其实在小组合作活动中,每个孩子都有发表自己建议和意见的机会,在协商中不但使他们学到的更多,也学得愉快,使每个人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解决了幼儿因意见不同而产生的矛盾。

2.根据性格特征,合理安排小组成员促进发展。

幼儿的个性不同造就了在活动中所起到的作用也各不相同,教师首先要了解班中每个孩子的特点,然后进行合理的分工,取长补短,这样才让组合后的小组合作起到正面、积极的作用。

⑴强强搭配,让幼儿找到自己不足之处,避免过分自信而忽视了团队合作与协商。

⑵强弱搭配,能够使能力强的幼儿带动能力弱的幼儿完成活动,提高效率。

⑶弱弱搭配,能够使幼儿有发表意见的机会,有自主权,特别是幼儿的能力得到锻炼,更有自信。

在活动中我们发现:强弱搭配是最为合适的,小组完成的效率也是最高的,能力强的幼儿很明显就是活动的组织人;强强合作是矛盾最大的,幼儿都有自己的主见,虽最后协商解决了问题,可是完成的效果并不好;在弱弱搭配中则出现大家都没有主见,即使做出了决定完成效率也很低下。

合作中出现的各种现象是很自然的,教师则要在各种搭配中充分发挥幼儿在合作中的积极作用,让合作真正落到实处。在强强搭配中让幼儿学会更好的做到协商,当意见有分歧时,可以让幼儿举手表决等;在强弱搭配时则让能力强的幼儿带动能力弱的幼儿,为了发挥每个人的作用,在此搭配中可进行小组轮换制;在弱弱搭配时应更多的考虑降低他们的难度,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感。

三、学会合作的方法。

中班幼儿刚刚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小组合作意识,这就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我们在活动中发现集中反馈成了组长的事,组里的成员也没有人主动补充。此时,作为教师要及时引导幼儿明确自己在小组合作中的意义,教给幼儿倾听的方法,组员在回答时要与自己的发现联系起来,并主动补充发表自己的意见与看法。

其实在学习的过程中,幼儿自己也能发现合作的重要性,比如一个人做一件相对较困难的事很难,而在大家的合作、帮助下去解决、协商就显得简单多了,还能加快完成的时间和速度。在合作中让幼儿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还能丰富相应的语词和一些合作的技巧,如“请帮帮我好吗?”“谢谢!”“我们俩合作吧!”等。两人相互探讨时幼儿的语言也能很好的得到锻炼。此外,在表述小组意见时应当让幼儿选择适当的语言,如“我们小组讨论的结果是这样的”,以此不断提高与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外,还要做到学会接受别人的意见和建议,在合作中让幼儿学会虚心接受别人的反对意见,让幼儿适应面对不同想法的情境。

四、让幼儿感受合作的快乐。

只有合作得愉快、开心,幼儿才会有继续合作的欲望和要求,也会大大提高合作的效率。为此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作品展示法

展示幼儿的合作的作品,让幼儿产生自豪感。如:科学活动——寻找秋天的落叶,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小组长提一个小篮,组员一起将不同的落叶捡进小篮里,进教室后在小组围坐一桌共同观察描述落叶的外形,最后小组合作拼贴成一幅作品。我们将小组拼贴的作品展示在主题墙或瓷砖墙上,并分小组进行讲述。

2.表扬法

幼儿通过合作既做成了事情又增进了彼此间的友谊,但幼儿自己常常不能明显感觉到这种合作。教师应该引导幼儿体验合作的愉快,激发幼儿进一步合作的内在动机。因此每次活动结束我们会评选“团结合作奖”,表扬合作顺利的幼儿,让他们讲一讲:碰到了什幺困难?开始是怎幺想的?最后是怎样合作的?教师引导幼儿在倾听的同时对好的合作方式给予表扬和宣传,为下一次合作做铺垫。

例如,在科学活动“斜坡”中,我们提供了大量的积木、纸板、塑料板等,有光面和糙面的,让幼儿寻找同伴共同搭建斜坡。可是一开始大家都只顾抢材料,各自为战,只有天天和洋洋两个人在一起搭建。老师及时说“你们做得真棒!”还及时拍摄了他们合作搭建的视频。在集中交流时,老师特意播放了视频,请幼儿听听他们是怎幺说的、怎幺做的,最后是否搭建成功?同时也让他们观看了其他幼儿失败的场面,让幼儿交流失败的原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始终没有给幼儿一句负面的命令式的指令,而赞许的目光、肯定的语言、微笑的面容,甚至轻抚孩子的肩膀、翘起大拇指等都能使幼儿受到极大的鼓励。只有让幼儿体验到合作的愉快情绪,才能进一步强化合作动机,愿意更多地、自觉地做出合作行为。

3.竞争法

鼓励小组间相互竞争,有了比较才会有前进的动力,组员之间才会合作得愉快,做的更出色。

合作是重要的品质和能力,为让幼儿愉快地进行合作,教师要创设科学探究环境,合理优化教育策略,不断提高合作实效,让幼儿在科学活动中愉快合作、快乐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