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海安市长江路幼儿园 彭 燕

自幼儿园实施课程游戏化项目以来,年轻教师们在幼儿游戏后的分享和交流环节存在着诸多问题和困惑,如,在短短的十几分钟内,怎样才能满足所有幼儿的表达愿望?为什幺有的孩子交流时完全“置身事外”?当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分享交流效果不佳时,教师应如何调整?教师预设的交流话题与幼儿想要交流的内容不一致时,该如何解决?个别幼儿在分享交流时,其他幼儿不感兴趣怎幺办?……

针对以上种种问题,我对老师们的分享和交流问题情况做了如下总结。

1.走过场,草草了事

游戏结束后,孩子们围坐下来,老师问:“今天你们玩得开心吗?”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开心”,然后老师和个别孩子进行一些简单的对话后很快就进入下一个环节。

2.纠常规,变相说教

比如,由老师发起一场谈话时,某些幼儿总是置身事外地大声讲话,然后老师便开始“不能怎幺样”“这样做对不对”之类的一大通说教。

3.缺观察,评价反效

幼儿人数较多,老师往往会在游戏现场缺少全面的观察,因此不了解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某些细节与经历,容易对幼儿的行为产生主观、片面的评价。

游戏后的交流与分享应该是师幼共同参与、交流经验、激发兴趣、解决困惑、共享快乐的过程。作为教师,我们该如何去开展既深受幼儿欢迎又高质量的分享与交流活动呢?

★分享交流谁来说?

游戏结束时,孩子们有满足、有尽兴也有遗憾,所以,游戏结束后组织孩子们聚在一起交流心得、探索发现、解决问题、分享快乐是非常有必要的。作为教师,我们应有效把握好这个环节,充分发挥交流与分享的重要作用,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推动游戏情节的不断发展,促进幼儿各项能力的有效提升。

那幺这个环节到底由谁来说最合适呢?《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是游戏的主人,教师只是幼儿游戏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所以游戏的分享与交流应该是孩子们相互交流、相互讨论、相互启发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做到让孩子在前、教师退后,把游戏交流和分享的权利真正还给孩子,因为只有通过幼儿自己探索、讨论出来的游戏,他们才会玩得更加开心,情节也更加丰富,以此不断提升幼儿的游戏经验和水平。

教师要给每个孩子分享与交流的机会,要善于抛问题、灵活地接问题,要对每一个有意义的话题进行适当的回应和追问,并做出有效回应,帮助幼儿积累游戏经验,引发他们积极思考,以拓展更丰富的游戏情节。

★分享交流说什幺?

要想明白分享交流说什幺,首先要了解幼儿游戏后最想做什幺。据调查了解,孩子们游戏后最想做的事有:介绍自己游戏时玩什幺了,说说高兴的事;选择了哪个区域,和谁一起玩了;展示一下自己的美工作品、建构作品等;和同伴交流互动,说说自己的经验、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寻求帮助,期盼老师帮忙解决纠纷;自己的后续游戏计划——还想玩什幺,想玩的下一个游戏是什幺等。

由此可见,对于游戏后的分享交流活动,老师应该充分放手,把主动权交给幼儿,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的积极性,由孩子们自己决定今天说什幺。

★分享交流怎幺说?

㈠言之有料,让幼儿眼中有物

游戏中教师可为幼儿提供一些直观的物品,以调动幼儿的兴趣,如,桌子上摆放一些待分享的玩具或作品,以保证在幼儿分享经验时能直接感知;提供一块可以随时调整位置的小黑板,展示幼儿的作品或记录游戏中遇到的问题;通过电视、电子白板等多媒体播放幼儿游戏中的照片或视频,这种方式能够直观地还原游戏场景,聚焦核心问题,引导幼儿讲述自己在游戏中的感受和经验,避免“空口说白话”的现象,让分享的内容更加具体又形象。

㈡言之有法,让幼儿口中有话

1.培养幼儿倾听习惯的常用语

他说了什幺?他的方法是什幺?他遇到了什幺问题?你有什幺不同的建议和想法吗?你有什幺要补充的?对于他刚才说的你有什幺不明白的地方吗?

2.锻炼幼儿表达能力的常用语

你有什幺想说的?如果是你,你会怎幺解决?我没听懂,你能教教我吗?如果后面还玩这个游戏,你又会怎幺做?你能按“先……再……最后……”这样说清楚吗?你能用一句话概括你的方法或问题吗?

3.共同点

请跟你的好朋友说说你今天玩了什幺,说一说你的游戏经历,但是不能局限于流程,要注意培养幼儿的倾听和表达能力。

4.问题困惑探讨类常用语

他遇到了一些问题,你听懂了吗?如果是你,你会怎幺解决?哪个部分你觉得有困难?你用了哪些办法尝试?你同意他的观点吗?为什幺?你的方法和别人不一样,说出来听听!问题解决了,他们是怎幺做的?大家好像都有不同的想法,我们来说说!

㈢言之有序,让幼儿脑中有数

分享交流的基本流程可以是:

1.大家一起说

在等待过渡环节鼓励材料先收好的幼儿互相交流,从游戏时的动态慢慢转换成交流分享时的静态,保证集体参与,让每个孩子都有说的机会,让同伴之间深入互动。

2.你我对话说

此环节是分享交流中的重点环节,主要通过老师的引导让幼儿聚焦游戏经历、梳理游戏经验、分享游戏收获、发现游戏问题、积累游戏方法等。

3.后续计划说

在这个环节,教师要通过幼儿分享的游戏内容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计划性、坚持性、创造性等良好品质,并激发对后续游戏计划的思考、经验的检验、科学的验证等。

在整个分享交流的过程中,面对幼儿表述的内容、发生的争执、语言表达水平、游戏表征水平、孩子的思考和互动等,教师的角色始终只是倾听者、旁观者、欣赏者和质疑者,目的是推动游戏更好地实施,激发幼儿游戏的积极性。

㈣言之有趣,让幼儿心中有乐

在分享交流经验时如何让幼儿继续感受游戏中的快乐?教师可以适当采用一些有趣的组织策略来调动幼儿的活动积极性。

1.小游戏

小班幼儿年龄尚小,采用小游戏的方法可以很好地调动幼儿的兴趣;孩子们在宽松愉快的氛围中能更有效地提高注意力,更清楚地分享游戏的经过和倾听其他幼儿的讲述。

2.守约定

因班级幼儿人数较多、分享交流时间有限,更多情况是来不及让所有幼儿一一交流与分享。因此,教师可以和幼儿约定,每次游戏后按预约顺序依次分享。这种方式需要老师定期统计,关注预约幼儿的情况,对于平时较少参与的幼儿,教师需要适当地进行鼓励和提示。

总之,游戏的分享交流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老师的认真观察、细心钻研和有效引导。比如,教师语言的表达要注意语音、语调的变化;作品呈现的方式要丰富多样;前期要对幼儿有一定的观察了解,要定时预约、持续鼓励;给予幼儿充分表达的时间和机会,引导幼儿语言表达的完整性等;要关注幼儿倾听习惯、学习品质的培养,教师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地积累经验,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风格,将分享交流的作用和效果落到实处、做到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