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镇湖幼儿园 朱吉敏

幼儿音乐教育的游戏化是音乐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游戏化的音乐教育能够激发幼儿的内在潜能,提高幼儿的创新思维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审美趣味性和审美品位。本文以《音乐之声》为依托,谈谈对幼儿音乐教育游戏化生成的启示。

※《音乐之声》中的音乐教育

《音乐之声》是美国二十世纪60年代的一部经典电影,影片开始首先印入眼帘的便是青葱碧绿的树林、清澈见底的海水、悠扬激荡的旋律以及主人公修道院的见习修女玛丽亚。玛丽亚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女孩,但在修道院的其他修女眼中她是一个麻烦的孩子,可在院长妈妈的心里她是特别的——一个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唱歌的女孩子。当玛丽亚被派到特拉普上校的家里担任家庭教师后,一连串的故事便从那所美丽的庄园里开始了。从玛丽亚与孩子们的最初见面到最后被孩子们真心接受,我们可以看到作为教师的玛丽亚内心那种对孩子的喜爱、关心和尊重,她是一位负责的老师,更是一位称职的“母亲”。

影片中有这样一个引人注目的情节:在阿尔卑斯山脉的草原上,孩子们穿着玛丽亚用旧窗帘制成的游戏服,跟着玛丽亚学了好多歌曲。从一开始不敢开口,到后来朗朗上口,尽情嬉戏歌唱,孩子们前后巨大的变化,一方面源于其本身就有的一种对艺术的敏感性,另一方面则得益于玛丽亚独特的儿童行为教育艺术——让孩子们热爱生活、绽放天性,以游戏的方式鼓励他们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

※幼儿音乐教育游戏化的重要意义和现状

音乐是人类感受美、发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同时,游戏化的音乐教育能够引导幼儿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去表现美和创造美。而一味的只是教孩子学会怎样歌唱、怎样打节拍、怎样进行演奏,若孩子不会就机械地重复教,直到每个孩子都学会为止,这就导致游戏化的教育方式在当前音乐教学过程中没有得到很好地重视和体现。以音乐教育中歌唱为例,大多数教师活动开展过程大致可分为“练声—读歌词—学唱—再唱—结束”。最后,尽管孩子们学会了唱歌,但是也限制了幼儿的创造性以及幼儿歌唱的艺术水平和审美感觉。

※《音乐之声》中幼儿音乐教育游戏化的价值体现

1.教师的角色定位是引导、帮助和协调

从Do、Re、Mi、Fa、So、La、Si最简单的音节到朗朗上口的曲调,玛丽亚的引导、帮助使“恶作剧大王”转型成了俏皮可爱的“小小音乐家”——这种独特的寓教于乐的教育教学模式,既能激发幼儿无穷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又能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热爱生活的性格。幼儿行为的教育,其根本在于对幼儿心理的塑造,以及对幼儿天性的呵护,以游戏的方式让孩子们体会到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

2.以游戏贯穿活动的始末,理解、尊重孩子

从一开始孩子们穿着用窗帘制成的游戏服到阿尔卑斯山脉学习唱歌,到最后成为“小小演奏家”,玛丽亚以游戏的方式贯穿整个影片。另一方面,玛丽亚理解和尊重孩子们,充分给予孩子们自由创作的机会,当孩子们感受到自己被尊重、被理解的时候,他们就会自由地歌唱和表达他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和体验。所以,在游戏情境中让孩子们自由地成长、自由地创造、自由地翱翔吧!

3.幼儿是天生的音乐家,怀有对音乐的渴望

在音乐教育活动中,幼儿是主体。影片中孩子们的内心深处是想唱歌的,他们通过唱歌来表达内心的情感,通过美妙的歌声来表现心灵美、自然美、创造美的情绪体验。所以,在我们的音乐教育活动中,应多通过游戏鼓励幼儿的想象和创造。幼儿的身上具有喜爱音乐活动的倾向和能力,幼儿的音乐活动是精神创造的活动,是潜在能力的表现,也是幼儿个性心理发展过程最重要的环节,懂得音乐艺术是幼儿心灵和思维健康发展的重要助力。

※对当前幼儿音乐教育游戏化如何开展的思考

作为幼儿园教师,我常常想:怎样的音乐教育活动能使我们的孩子快乐成长,我如何能像玛丽亚那样成为孩子们最受欢迎的老师?

1.从歌唱活动入手,关注自然游戏的渗透

在音乐教育中最为基本的就是歌唱活动。1997年,美国教师约翰·马丁·费尔拉班德来中国讲学时提出应该关注儿童在自然游戏中的歌唱学习方式。在歌唱活动中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提高教学的游戏性:一是从开始处进入游戏,如歌曲《头发、肩膀、膝盖、脚》就是借鉴了我们身体部位进行指认、触摸和快速反应;二是从中间处插入游戏,如歌曲《敲小鼓》,和孩子一起即兴创造和快速反应;三是在结束处插入游戏,如歌曲《堆雪人》则在结束时玩一玩冰雪融化;最后是贯穿始终的游戏,如歌曲《猜拳歌》就是在整个学唱的过程以游戏贯穿始末。

幼儿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他们表达自己认识和情感的方式也有别于成人,所以就需要教师运用巧妙的教学方式,关注自然游戏的生成,深入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注重师幼互动、幼幼互动,以自然游戏渗透,从而与幼儿产生情感共鸣。

2.以音乐教育教学内容为基础,注重幼儿主观能动性

幼儿音乐教育教学内容的选择应当以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为载体,以幼儿的生活实际为基础,贴近幼儿生活,符合幼儿的能力发展水平,从教育教学内容改革出发,创造条件和机会,支持幼儿自发的音乐表现和创造,给予幼儿自主学习空间,充分发挥幼儿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创新意识和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如:让幼儿倾听和分辨各种声响,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音色、强弱、快慢的感受,也可创造条件让幼儿接触多种音乐形式和作品,让幼儿自主成长,而不是刻意要求他们怎幺去做和怎幺去玩。

3.以身心和谐发展为准线,注重幼儿精神世界的需求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每个幼儿的心里都有一颗爱美的种子,幼儿对美的追求是发自内心的。在幼儿园中,我们会发现孩子们喜欢动听的歌曲、动感的音乐、鲜艳的事物等,这是生命最初的向往和追求。幼儿在音乐领域中逐渐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并将他们的审美能力转变为内心需要和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从而促进身心和谐健康发展。

加登纳的《艺术与人的发展》中有这样一句话:“儿童们能够理解音乐,找出节拍、旋律和节奏……他们大都把音乐看成是‘关于某种东西的’,换言之,他们把音乐当成是讲故事、表达思想的特殊方式。”这正是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活动的体现,也应验了那句话:儿童是天生的艺术家!

在幼儿音乐教育活动中,教师应充分保护幼儿的音乐天性,激发他们的音乐兴趣,鼓励幼儿参加多种音乐活动,并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这不仅能顺应幼儿的艺术天性,也发展了幼儿的音乐能力。所以,不管是通过音乐还是开展其他的艺术教育活动,都要让幼儿自由健康地成长,让他们带着歌声和微笑,尽情地徜徉,尽情地游戏,这是幼儿内心的渴望,是幼儿“本能的缪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