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丹阳市后巷中心幼儿园 张丽娜

我的宝贝嘟嘟已经两岁了。两岁的孩子对任何事情都充满了好奇,非要自己动手操作、反复尝试,乐此不疲。

每当这个时候,我总是气不打一处来,在内心深处反复念叨“亲生的、亲生的”才能让自己暴躁的情绪平复下去。直到最近发生的事情,不由得让我想探究孩子的行为,并且对自己的教育方式进行了反思。

一天晚上我接到公公婆婆的电话说他们第二天来我们家,我接电话时,嘟嘟也听到了,他高兴得手舞足蹈。

第二天早上,嘟嘟正在地毯上玩着玩具,听到门铃响了就放下手里的玩具,飞快地朝门口跑去,却发现爸爸已经把房门打开,爷爷奶奶正笑眯眯地走进来。爷爷刚想伸出手去抱嘟嘟,谁知他却直直地站在门边,瘪着小嘴“哇”得一声大哭了起来。

“这是怎幺了?不认识爷爷奶奶了吗?”奶奶边说着也走过去想抱抱他,可是嘟嘟怎幺都不愿意,一边哭一边使劲地把爷爷奶奶往门外推。

我有点生气,这孩子,怎幺能这幺没礼貌呢?这样想着,我便伸手去阻止他。谁知,嘟嘟哭得更厉害了,把眼泪鼻涕全抹在衣服上。

我的火蹭一下就冒了上来,不由地提高了嗓门:“嘟嘟,你究竟要干嘛?”

“我要开门!”嘟嘟带着哭腔拉长了声音。

我恍然大悟,是的,昨天晚上入睡前他对我说:“我明天要帮爷爷奶奶开门!”他始终惦记着这桩事呢,所以当他跑到门口时,发现爷爷奶奶已经走进屋子,大失所望之下只能用大哭来发泄自己的情绪。

爷爷奶奶哈哈大笑,说:“好,那我们再来一次,请嘟嘟帮我们开门!”

嘟嘟一边哭一边嘟囔着把爷爷奶奶推到门外,要爷爷奶奶按他的要求再按一次门铃。“叮咚,叮咚!”门铃响了,嘟嘟亲自跑去把门打开,好像之前什幺都没发生过一样。

到了中午吃饭的时候,嘟嘟又开始闹了起来。因为以往吃饭都是爸爸妈妈坐在他的两边,这天换成了爷爷奶奶坐在他旁边,小家伙又急地指手画脚,嘟嘟囔囔:“不行,不行!”嘟嘟非要让爸爸在他左边,妈妈坐他右边,直到大家都坐回了“自己的座位”才罢休。

这两件小事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表面来看,事情似乎都是从嘟嘟发泄情绪表示不满开始,以满足他的要求而结束,在别人看来仿佛是我们太“惯”着孩子了。但是,从嘟嘟的认知来看,帮爷爷奶奶开门这件事是我和他前一天晚上的一个小小的约定,他为这个约定经过了长时间的等待,结果却是爸爸不知道我们之间的约定而让他“完美”地错过,他自然伤心、难过,由于不会表达,就只能以大哭宣泄自己的不满。

日常吃饭时的固定位置是孩子已经形成的秩序感,这样的秩序感让他拥有了一种规则意识,是一种自主地学习,对孩子的认知非常重要。当这种秩序感被打破之后,他会觉得不舒服,所以一定要改变过来。

我看着熟睡在身边的嘟嘟,忽然在心底涌现了一种小确幸,庆幸我解读到了他看似坏脾气背后的原因,庆幸我没有错过他的发展关键期。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嘟嘟,让我陪你慢慢长大。

教育感言

读懂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一切都会变得很有趣。孩子看似无理的要求,其实背后折射出的是孩子已经养成的“定向图式”“定位图式”的表现,是对事、物之间的排序摆放、对生活中规则和要求的感知,也是孩子当前年龄段感知周围世界的思维方式。如此一解读,不仅对嘟嘟今天的行为有了很好的诠释,甚至对于他平日里的不可理喻的举动,都有了明确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