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前洲实验幼儿园 殷 红

为给予幼儿更大的游戏空间和时间,我园尝试打破室内外游戏区域的界限,遵循“幼儿为主体”“室内外区域一体化”原则,将现有的八个专用活动室和八个户外游戏区域进行一一对应的“捆绑”,如,“绿野仙踪”游戏联盟由生活工作坊和开心小农场对应组合,“奇幻地带”由科学工作坊和灵动沙水区对应组合……形成区域多维联动、资源互通共享的“游戏联盟”游戏模式,让幼儿在游戏中构建教育现场,激发其主动探索、自主学习的兴趣,从而获得成长与发展。

基于资源优势,优化“内外联动”的游戏项目

课程游戏化项目推进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一个系统研究的过程。为了让“游戏联盟”项目更好地为幼儿的游戏服务,我园对原有游戏专用室、户外游戏区域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分别进行了剖析,从辩证的角度去思考“课程”“游戏”“幼儿”三者之间的关系;在保留原来资源优势的同时,组织教师对“游戏联盟”项目进行了合理化的调整和完善,从而更好地实现课程游戏化所追求的儿童发展目标。

1.游戏时间和方式的调整

由原来固定小中大年级组的每周1小时游戏时间,调整为每周1次游戏日,游戏日时间为上午9:00~下午3:30;游戏方式由原来一个班进一区,调整为年级组内八个班幼儿自主选区的混班游戏。

2.游戏区域的创设

区域创设、材料投放均以幼儿为主体,把区域创设的主动权交给幼儿,让师幼共同对户外、室内组合的“游戏联盟团”进行环境创设、区域布置、游戏材料准备;同时,教师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游戏需要投放材料,同时体现层次性、安全性、生活性、多玩性,促使幼儿的经验、能力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有效提升。

3.指导教师的配备

每个“游戏联盟团”指导教师由大、中、小三个年级组的六位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及爱好自选组成。一方面让教师的特长得到发挥,另一方面由三个年龄段的教师共同参与,在材料的投放、内容的选择等方面更加贴切幼儿的年龄特点,对活动指导也更能体现层次性。

立足儿童本位,打造以“幼儿为主”的游戏模式

在“游戏联盟”项目的开展过程中,我们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人,把解决问题的机会还给幼儿,教师以支持者、合作者的身份参与游戏,从而推进“游戏联盟”项目的开展。

1.激发幼儿内驱力,提供“游戏联盟”环境创设的机会

遵循幼儿的兴趣需要,把“游戏联盟”的取名和环境创设的自主权交还给幼儿——幼儿通过集体讨论、投票制作属于自己的联盟团团标,最后各个“游戏联盟团”的新名字在幼儿的创造下诞生了。原来的“智慧美社”更名为“彩色刷刷”,“绿野仙踪”更名为“锅铲镰刀”,“枪兵械匠”更名为“小兵木匠”等。同时,让幼儿自己收集“游戏联盟团”活动时需要的材料,并对环境进行创设,让“游戏联盟”项目真正成为幼儿参与筹备和实施的游戏项目。

2.满足幼儿需求,构建“区域联动”游戏活动的模式

虽然不同区域有着不同的活动和任务,但是不同区域之间也可以协调和互动。在“游戏联盟”活动中,从室内活动的简单操作、制定计划到户外活动的积极实践、主动探索;从户外活动中发现问题、冲突碰撞到室内活动的反思讨论、查阅资料,每一个“游戏联盟团”除了在自己的区域内游戏外,还可根据游戏需要拓展到其他“游戏联盟团”开展游戏。以“锅铲镰刀”游戏联盟团为例,幼儿在户外小农场采摘金花菜后,提出做金花菜饺子,教师尊重幼儿的想法,和幼儿一起走进室内生活工作坊,开启了“包金花菜饺子”的活动;当幼儿再次来到小农场时,发现金花菜田地的菜已经收割完了,于是,他们又开始了户外农场种植活动;为了给菜地做标牌,幼儿到室内美术工作坊、木工坊为种植的菜地做标牌等。游戏联盟打通了室内生活坊、户外小农场、室内美术工作坊、木工坊的空间界限,形成了区域的多维联动,让“游戏联盟”游戏区域真正成为幼儿的游戏场所。

凸显主动学习,构建“适宜幼儿”的游戏课程

在“游戏联盟”项目开展过程中,不论是预设还是生成的课程,每个“游戏联盟团”都遵循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聚焦幼儿游戏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构建和开展属于幼儿的“游戏联盟”课程。

1.“游戏联盟”课程注重幼儿发展的整体性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要注重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在“游戏联盟”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我们以促进幼儿多方面协调发展为目标,每个“游戏联盟团”围绕一个核心目标,并整合其他领域的能力发展开展游戏课程。以“蹦次打次”游戏联盟团为例,这个联盟团是由舞蹈工作坊和户外舞台区组合而成的,属于艺术领域范畴,以舞蹈艺术表现力和创造力等能力为核心目标。在“三借芭蕉扇”项目活动中,我们根据幼儿的游戏需要,开展了制作剧本、制作道具、户外搭建舞台、安排观看席等活动。游戏不仅培养了幼儿的艺术表现力,还注重发展了其语言、科学等其他领域的能力。

幼儿的每一个行为活动都整合了多个领域的经验,在“游戏联盟”项目活动中,教师注重幼儿发展的整体性,把各“游戏联盟团”核心发展领域与其他领域融合在一起,使各领域之间建立联系,让幼儿通过“游戏联盟团”游戏获得全方位的发展。

2.“游戏联盟”课程凸显幼儿学习的主动性

在“游戏联盟”项目中,教师以幼儿主动学习、主动探索为导向,放手让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获取经验,从而生成了属于儿童自己的课程。

以“小兵木匠”游戏联盟团为例,在户外“野战CS”游戏中,幼儿想要有个属于自己的炮楼基地。在老师的支持下,幼儿开始投入到建造“炮楼基地”的工程中——上网查阅资料,自主设计“炮楼”造型图,分工合作寻找材料……在制作过程中,幼儿遇到了很多问题,如用什幺材料做圆形炮楼?竹条如何围合成圆形?围合后怎幺固定……教师鼓励幼儿协商解决。最后,在修理工张爷爷的指导下,幼儿学着用铁丝固定炮楼——“炮楼基地”终于完工并投放到野战区。

在“炮楼基地”游戏中,教师充分尊重幼儿的意愿,追随幼儿遇到的问题,支持幼儿进行深入探究,让幼儿能够自发学习并进行深度学习,在新经验与已有经验之间发生有意义的联结,从而构建适宜的“游戏联盟”课程。

基于专业提升,支持“游戏联盟”的深度研究

“游戏联盟”项目的实施对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着眼于项目的发展,做好游戏保障机制,各方面携手保证游戏开展的实效性。

1.建立项目管理梯队

让教师自主选择“游戏联盟团”研究共同体团队,每个游戏联盟团确定一名组长,配备一名骨干教师跟团指导,积极参加项目教研活动,帮助教师应对困惑,并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持续不断的支持。

2.组织项目教研活动

我们制定了“游戏联盟”项目教研制度,每月一次“全园研讨”,围绕游戏联盟项目共性问题开展教研;每月一次“游戏联盟组长研讨”,主要是对各“游戏联盟团”的开展情况进行教研;每月一次“游戏联盟团小组研讨”,围绕游戏内容、游戏玩法、材料提供、组织形式等方面开展教研活动,保证“游戏社团”项目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3.开展项目研讨活动

我们进行了“游戏联盟”现场观摩、“游戏联盟”故事分享,游戏案例解读等不同形式的研讨活动,针对“区域联动”游戏与幼儿游戏实效进行深度研究,推进教师致力于研究有质量的游戏活动,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在《指南》精神的引领下的“游戏联盟”项目实践与研究过程中,我们从幼儿的需求及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出发,打造“室内外游戏区域一体化”的游戏模式,通过户外区域游戏与室内专用室活动互通互融,多维联动,让“游戏联盟”成为吸引、引导、支持幼儿学习的游戏空间。“游戏联盟”项目的有效实施,不仅让幼儿的主体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确立,其学习主动性、交往能力、创造能力等得到了有效提升,同时也让教师经历了从转变理念到付诸行动的自我转变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