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梓璇 郭强

摘 要:草间弥生是世界上身价最高的女艺术家之一,她不仅是位艺术家、设计师,还在作曲、写诗、写小说方面颇有涉及,草间的艺术衍生品在世界范围内都得以热卖,她认为自己永远是一位前卫艺术家。与其说草间弥生的一生都在追随艺术,倒不如说是艺术治疗了她。本文将从草间弥生的艺术风格特点入手,介绍草间的人生经历,并通过她极具个人色彩的设计风格汲取值得笔者学习的地方。草间弥生的作品,是艺术家给予观众最好的礼物。

关键词:草间弥生;圆点;前卫艺术;无限

1 草间弥生复杂多变的一生

草间弥生Yayoi Kusama于1929年出生于日本长野县松本市的一个富裕家庭,时至今日是一位已有89岁高龄的“怪婆婆”。草间弥生年少时期在日本长野县松本女子学院就读,随后1948年她在京都市立工艺美术学校开始学习日本画,由此可见草间弥生并没有系统、长期的接受过美术教育。草间弥生年幼时虽然家庭富庶,但是父亲却在外放荡,母亲也因而憎恨草间并坚决反对她走上艺术的道路,导致草间弥生年幼时便性格孤僻,10岁时的她就开始被大量的幻觉和幻听所困扰,患上了“人格解体神经症”。在母亲的打压下草间弥生的童年变得非常不幸,但是好在1955年时,草间弥生开始与美国女作家乔治亚·欧姬芙通信,随后1957年,草间弥生带着母亲给她的100万日元离开日本移居到了美国进行发展。草间弥生到达纽约后迅速获得关注,也曾经和安迪·沃霍尔、克勒斯·欧登柏格等一众当代卓越的艺术家共同参与展览。草间弥生于1966年使用灯泡和大面镜子所创作的《无限的爱》引起了不少的关注,并受邀参加了第33届威尼斯双年展。在纽约的草间不仅有着“前卫女王”的美誉,还以行为艺术的形式积极参与到反战中去,期间她也找到了自己的灵魂伴侣——约瑟夫·康奈尔,但随着约瑟夫的去世,痛失伴侣的草间便返回了日本东京,于1977年自愿住进精神病疗养院,每日在心理疗养所和工作室之间往返继续走着艺术创作的道路。

2 无限重复的元素——草间弥生的精神世界

草间弥生的作品都具有很强的辨识度,他善于运用高彩度的大量圆点进行创作,而她自己的穿着打扮也与她的作品有很高的一致性,草间弥生曾经说这些无限重复的圆点来自于她所产生的幻觉,在她的眼睛里正是一张无限大的网包裹着这个世界,而这些圆点是草间与世界沟通的途径,代表了她的生命,我们不过都是这宇宙中小小的一点。草间弥生带有标志性波尔卡圆点的作品躁动不安却又有着秩序和谐的美感,像我们展示了一个“精神病艺术家”的真实世界,例如草间弥生最具有代表性的《Pumpkin南瓜》作品,附着其上的圆点大小不一、排列有趣,构思极为巧妙,在童话故事里南瓜是仅次于水晶鞋的存在,但现实中却难以保存,我想这个作品也可能代表着生命短暂的凄美之感,草间说“南瓜总能让我微笑,它们是蔬菜里最幽默的”;草间弥生也是一位创造环境的艺术家,她的无限镜屋系列以及自我消融房间系列展览都吸引了众多的观赏者,文艺复兴以来许多艺术家都在环境的透视和无限效果上下功夫,但是都不能真正使观看者置身其中,而草间的装置艺术打破了空间的界限,真实的展示了一个精神病患者眼中的奇幻世界,让观看者分不清真实世界和幻想之间的边境。

3 启发

草间弥生让我们开始重新审视我们为何要追求艺术和设计,艺术对于她来说是支撑她孤独生命的一部分,那对于我们来说又是什幺呢。草间弥生永远在引领着时尚,游走在艺术设计的前沿。由于草间的波点色彩和个性尤为突出,众多品牌都争先与她合作,例如路易斯威登(Louis Vuitton)、可口可乐(Coca Cola)和最近与纽约的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合作推出的滑板等。我想我们也应该像草间弥生一样找到自己的定位风格,作为一名设计师,要建立一种与世界之间的联系,发挥艺术的价值,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就像草间弥生的波点艺术也不只出现在画中,还依附于各种有形的事物上,例如她的雕塑和装置艺术作品中,同时也运用到了服装、箱包、配饰等设计上。现代设计中的很多灵感都会从古典艺术或者近代艺术中寻求灵感,草间弥生所影响的波普艺术也对我们现代设计有很大的影响。我们要学会用不同的视角去看世界、感受世界,同时我们也需要拥有对艺术的热情和接受新事物的心态。

结语

草间弥生利用她的创伤、她过去的经历(那些可能会让别人崩溃的经历)创造出了巨大的价值和伟大的成就,可见草间是一个非凡的艺术家,同时我认为草间弥生又是一个可爱的人,她永远的极致的忠于自我,不为了迎合世界而改变自己,她征服了世界,也成为了举世闻名的艺术家。时至今日,89岁高龄的草间弥生依然在工作室和疗养院之间忙碌,坚持创作着最前卫的作品,她认为自己不是波普艺术家,而永远是一位前卫艺术家,我想这是众多标签中她最喜欢的一个。草间弥生的影响力堪比安迪沃霍尔,画画、写作、作曲,一段柏拉图式的爱情,一生的梦想,永恒而纯粹的灵魂,这大概是众多艺术家所向往的世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