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尔孙娜依?木拉提

摘要:在华夏五千年的文明中,古典诗词犹如璀璨明珠,屹立于东方之巅,可鉴世、可润心,是历史孕育的精华,是步步前行的基石。在古代文明与现代教育的连接点上,古诗词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是连接着学生学习与古典文化的纽带,而小学生的阶段特点决定了我国语文教育必须重视对小学生的古诗词教学,进而有利于学生在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中华文化的魅力所在。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

引言:

目前,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刻开展,在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学校、老师及全社会等都对语文教育尤其是古诗词教育愈发重视。然而,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不高,在古诗词方面的教学方式方法都是目前的教学难点。所以,结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之后,本文将从诵读角度出发,以诵读为方式策略,将小学生带入古诗词创作的情景之中,进而更好地体会其中韵味。

一、基础通读,识新字解疑难

无论是“五言”还是“七律”,诗词各句的奥妙都是由字和词组成,了解一首诗或词的前提便是字的通读顺畅。所以,读诗的前提就是读音要饱满、字正腔圆。在拿到一首诗之后,首先,作为教师必须帮助学生,明确每个字词的读音和意思。例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中苏轼写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中有很多字音并不常见,需要老师解答,像是“濛”、“潋滟”的发音。

而且,不光是读音,了解了字词的意思,才能为了解整首诗奠定基础。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课本注释,或者通过引导,让学生们自己想到某些词语的意思。就“潋滟”而言,只有学生们清楚了其意思是描述水光荡漾的景色,才会整体了解第一句话的意思和景色描写。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的形式,由四大美人引导到西施的美貌,从而阐明为何在诗人眼中将西湖比作了“西子”。基础通读,是诗词学习的第一步。

二、把握节奏,朗读诗词

汉字,分为阴、阳、上、去、入五声,而诗词的格律主要讲的就是平仄。除了字词的读音之外,读诗更加重要的就是诗词的节奏、停顿。这里以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所收录的李白所写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为例,来说明诗词的朗读停顿对于诗词的整体节奏把握十分重要。在划分节奏的过程中,教师可教授学生们以“/”为划分节奏的符号,如“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等,在读诗的过程中,该停顿的地方注意停顿,该扬则样,该抑则抑,如此,才能更好的理解该诗词的感情色彩和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思想。

三、理解大意,有情感诵读

在基础通读和有节奏地朗读之后,在已经解决了字词意思的基础上,就要了解整首诗词的大意了,可以不必具体到某个句子有几层含义,但一定要让学生们理解本首诗讲的是什幺内容、作者是在怎样的情绪和情景下创作的、诗句中所描写的是怎样的一种场景等。在此之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工具,找寻一个与该首诗情感基调相符合的音乐作为伴奏,让学生们在音乐等的渲染之下,更加深刻的体会诗词的情感,然后有节奏、有感情地将其诵读出来。例如“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感受诗人的孤寂和伤感。

四、开展活动,激发诗词兴趣

值得一提的是,小学生对于游戏和比赛总有着浓烈的兴趣,所以在读诗词的学习过程中,可以设置一些游戏或者比赛,吸引学生们的兴趣和学习动力,为古诗词的教学锦上添花。例如上文提到的李白诗作《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在学生们已经了解了该首诗的意思之后,可以给他们分发白纸,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自己读完之后脑海中关于这首诗的画面画到纸上,不仅提高了学生们的想象力水平,更有利于他们对诗词有进一步的体会和感悟,让他们可以更快的投入到诗词的学习中。

或者,老师可以设置朗读比赛,分小组进行,自选配乐,可分工合作,允许伴舞等多样化方式,让学生们通过自己对诗词的感悟进行朗读,之后可以让他们互相进行点评和学习,以小红花等物品作为小的奖励,表扬表现最好的一组,以此勉励其他学生,从而提高学生们对诗词学习的吸引力。

五、教师综合点评

在小学生古诗词诵读学习的整个过程中,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同时,老师的作用也尤为重要。教师是学生的领路人,在学生自己蹒跚学步的路途中,教师要为其指明正确的方向。有时,部分学生对于诗词的理解存在偏差,教师要善于总结,循循善诱,在保护学生思想创新的同时,能够使其离诗词创作的情景更加接近,更加能够理解诗人当时创作的心境和社会背景。

目前,各个教育行业提倡“翻转课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缔造者。这样做,可以避免出现教学一头热,即:老师在讲台教,学生在台下记这样灌输性教育模式。但与此同时,切不可矫枉过正,尤其是小学生的教育教学。小学生的知识储备毕竟十分有限,在极大发挥创造性思维和主体地位的过程中,更需要教师作为引领者不断纠正错误,拓展新的方向。在进行古诗词等语文教育教学的游戏等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予以纠正、点评和总结,才能在学习的高度和深度上不断加强,进而提升小学生语文教育水平。

六、结束语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词文化并不是历史文明的终点,而是我国文明不断发展的不竭源泉。除却不断欣赏古代名人所创作的不朽佳作之外,诗词更需要今人不断创新创作,结合当前的时代背景,创造出更为优秀的诗词篇章。而在此之前,需要从学生时代抓起,以教育为端,重视古诗词教育,不断传承和发展博大精深的华夏文明。

参考文献

[1]曹荣.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探讨[J]. 魅力中国, 2018, 000(018):18.

[2]蒋春晖. 小学语文古诗词诵读教学策略的探寻[J]. 小学生作文辅导(三四年级版), 2019, 000(007):5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