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艳琼

摘要: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乡村治,天下安。

关键词:创新;   乡村治理  ; 乡村善治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乡村治,天下安。要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就必须创新乡村治理体系,走乡村善治之路,让农村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

一、加强党对乡村治理的集中统一领导,巩固党执政基础的重要基石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是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基层治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实现。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要筑牢党的执政基础,必须加强和改进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发挥党组织的政治引领作用。目前,全国有128万个农村基层党组织,这是乡村善治最坚实的基础,把基层治理工作做好,这样才能“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

一是落实好县镇乡党委抓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和乡村治理的主体责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让乡村振兴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行动。落实乡镇党委直接责任,要建立健全乡镇党委书记和党委领导班子成员等包村联户、村“两委”成员入户走访等制度,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及时掌握并研究解决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农村两基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建设)、乡村治理和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二是实施“头雁领航”工程,选优培强,加强村两委的队伍建设。要落实好村“两委”换届候选人县级联审机制,坚决防止和查处以贿选等不正当手段影响控制村“两委”换届选举。将“村霸”和涉黑涉恶、涉邪教等问题的人清理出村干部队伍。三是加强乡村治理人才队伍建设,选用优秀大学生、退伍军人等充实到乡村治理队伍中去,着力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二、“多元共治” ,构建乡村治理新格局

创新社会治理重在基层基础,关键在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一是发挥党员在乡村治理中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党员联系农户、党员户挂牌、承诺践诺、设岗定责、志愿服务等活动,推动党员在乡村治理中带头示范,带动群众全面参与。增强村民自治组织能力。健全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完善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推进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实践。二是加强妇联、团支部等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其联系群众、团结群众、组织群众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作用。积极发挥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区社会组织作用,激发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吸引村(居)民代表、退役军人、治安志愿者、网格信息员、“两代表一委员”、“五老”( 热心老人、农村老党员、退休老干部、离任老村(组)长、乡村退休老教师)、乡贤能人参与到基层社会治理中去。三是建立“乡镇吹哨、中心调度、部门报到”联勤联动工作机制。严格落实责任,加强部门联动,着力解决部门之间推诿扯皮,“八个大盖帽管不了一个破草帽”,“九龙治水”各自为政,社会参与程度不高,“政府干活、群众观望”,干部担当作为不够的问题,畅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

三、健全和创新乡村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机制。不断发展和创新“枫桥经验”,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畅通为民办事服务平台和渠道,及时解决群众所需和困难,将矛盾化解于萌芽中。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汲取治理智慧,如根据徽文化中的“作退一步想”理念,创新“作退一步想”工作法,通过耐心倾听双方当事人陈述,把话说完。认真梳理,辩证分析人民内部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帮助双方梳理事实,分析原因,找准症结。主动规劝,以“作退一步想”故事进行劝导,引导当事双方寻求矛盾化解的有效路径。借古鉴今,借力“作退一步想”故事展开调解,启发当事人换位思考。引导退让,客观分析矛盾的因果关系,引导换位思考,各退一步,思己虑人,趋利避害。力促言和,解决纷争,搁置争议,司法确认,团结一致向前看,握手言和六个步骤,用心、用情、用法,春风化雨化解社会矛盾。

四、三治融合,打造乡村治理新模式

一是增强村民自治组织能力。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夯实德治根基。坚持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三管齐下,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文明公约、村规民约、家规家训。特别是要加强村规民约建设,合法的村规是乡村善治的基础。从近年来实践来看,发挥好村规民约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可以降低乡村社会治理的成本,提升乡村社会治理的能力。要强化党组织领导和把关,实现村规民约行政村全覆盖。在制定村规民约是要以法律法规为依据,规范完善村规民约,确保制定过程、条文内容合法合规,防止一部分人侵害另一部分人的权益。如外嫁女的耕地、宅基地、财产继承等权益。二是开展好家风建设,传承传播优良家训,发挥德治的作用。通过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好媳妇、好婆婆等评选创建活动,弘扬道德新风,发挥道德模范引领作用。三是推进法治乡村建设,提高“法治”能力。通过开展“法律进乡村”活动,实施农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培育一批以村干部、人民调解员为重点的“法治带头人”。加强群众法治教育和宣传,不断提升群众依法治理能力。

五、建设“智慧平台”,实现乡村“智治”

发挥信息化支撑作用,探索建立“互联网+网格管理”服务管理模式,提升基层治理智能化、精细化、专业化水平。一是夯实社会治理“网格化”管理平台。要加强网格员的业务知识培训和网格管理智能设备的提升及网络触角的延伸。确保老百姓的事都能在网格中及时得到流转和解决。二是加强社会治理“一网清”服务平台的建设,确保群众反映的各类问题、各类事件能在第一时间得到妥善处理、办结或答复,实现县、乡、村三级网格事件有效流转。三是加快综治“三级中心”窗口平台的建设,通过实施"雪亮工程",织密县乡村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天网,实现治安防控"全覆盖、无死角",建设平安乡村。

参考文献

[1]《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