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槠愔

摘 要:“核心素养”背景下的中学美术教育新形势下,教师要转变观念,注重探究式、问题情境的创设,学习美术知识与技能的运用方式,做好学生美术思维方法引领,为其素养的积淀和形成做基础工作。

关键词:美术教学;核心素养;五要素;学习能力

2019年很多有关“核心素养”的讲座,感到内心很受触动。什幺是“核心素养”?“核心素养”即“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具体落实到美术学科,专家们提炼出了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五个核心素养。这一理论将成为美术教育的核心概念,引领中学美术教育进行发展和变革。那幺又该如何去培养中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下面结合自己谈谈我的一些理解和体会。

一、关于图像识读

怎幺从图像中发现更多的知识信息,和别人传达的观念、想法、情感和意图呢?图像识读素养源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每一个学科都有其立科之本。回到美术,没有视觉就没有美术,图像识读是最基本的美术学科素养。从图像中提取知识信息,和他人交流观念,想法情感和意图,就是图像识读的过程。举个列子,提起课徒稿名篇,那幺当属明朝李流芳所绘制的《芥子园画谱》。这本书内容十分丰富,在幼年我曾拿到一张《芥子园画谱》的梅花,虽然只有一张,但是我看到第一眼,其实就是在图像识读,内容梅花,那是幼年最初浅的认知。到后来我才知道这是芥子园里的一页,内容实在丰富,作为里流芳他本人也是一位出色的画家。若干年以后我知道了他的绘画笔触有着文人风气,妙哉动墨,他的绘画笔触有着文人风气,儒雅清新,在用墨上他擅长焦墨与淡墨交互使用,从而更好的突出画中之景,实现画面与意境之美的融合。这里包含了美术表现,审美判断,我想核心素养的五大方面应该是相互联系的,断然没有说一块领域和另一块领域有很明显的分界线。在这里我对墨梅的理解,我觉得五块内容是一个长期过程。

这里还有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幼年看的书对我的一生是影响很大的,芥子园的墨梅,在我第一次拿到毛笔的时候开始我的实践,事实上并没有画的很好,但是因此我对中国画有了挥之不去的强烈向往,笔和纸之间和墨之间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太奇妙了。我很好奇他是怎幺样的一个人,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下呢?接受了怎样的教育,在什幺样的情况下完成了《芥子园》。这里是不是就是文化理解了,李流芳可不仅仅局限于绘画,他很喜欢挑战自己的艺术境界,万年的时候,他彻底从仕途中脱离出来,潜心研究艺术,并融合自己的审美素养以及自己的诗书画等艺术基础,开始转战园林建造艺术的学习。

二、核心素养下美术知识与技能的运用方式

福建师范大学余文森教授曾说过:“核心素养强调的不是知识和技能,而是获取知识的能力并形成的品格、素养。”如何将美术教学引导到对学生的思维方法引领的高度,可以为其素养的积淀和形成做基础工作,这才是核心素养时期美术教学的本质。

1.把美术教学活动变成“大胆猜想——小心求证”的探究过程。

教师在教学时,应创设宽松的氛围,为学生留有提出假设、研讨方案、沉思默想、操作讨论的空间,支持他们不遗余力地去探索、去验证。例如,在教学《芥子园》——图像识读中你看到了什幺,课堂讨论异常激烈,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大胆猜测,产生了强烈的探究欲,通过讨论练习,知道了绘画中的点线面,大有文章。知道了这些再看整图,一幅画,一个故事,一段情感。

2.把美术教学活动变成“大胆尝试——迅速发现”的探究过程。

机灵的推测,大胆的尝试和迅速的发现,往往是创造性思维飞跃的结果。课上,我们不妨进行这样的过程:先尝试练习——看书自学——小组讨论——得出新知。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觉得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体会由自己发现的快乐。在教学“巧用身边的材料”时,学生提供了各种材料:有纸杯、纸袋、包装盒、纸筒等等的手工艺作品,让学生欣赏,并鼓励学生自己尝试去练习。学生在自己摸索的过程中,收集相关资料,互相讨论交流,了解更多知识。整堂课波澜迭起,每个学生都积极尝试,积极参与,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经历了一次探索、求知的历程,实现了美术“知识与技能”的转化。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花费了很多的时间,我想也收获了很多,这里更过的是核心素养中的创意实践。

三、如何检验教学成果

“核心素养”时代我们教师应该如何检验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呢?教师在授课的时候,要思考在实现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培育的美术课程时,就要看是否改变了美术课堂教学的方法,是否挪移美术教学的重心,每一位学生在一节课之后究竟有哪些收获。

美术课程绝不是仅仅教学生画出一张画、做出一个泥塑、剪出一张剪纸作品,美术课程需要解决的是训练孩子们独特的思维方法。这一思维方法只能从人类历史上无数创造(包括艺术作品)中获得。当学生能够在小学、初中、高中的美术课程里,将自己积淀的美术思维方法用于他的其他课程学习和日常生活处理问题的方法时,当他们能够基本做到艺术化生存的时候,那幺,“核心素养”的目标才算是真正地达成了。

一节40分钟的美术课,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师传授的东西也是有限的。恐怕也没有哪位教师能够说自己在短短40分钟的一个课堂中,能够令学生们把刚学到的美术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具体能力。所以,我们要尝试从海量的美术文化信息里,检索出可用于课堂的,促进学生心身发展的材料。我们必须打破“知识与技能”的形式上学习的枷锁,从中酿造出能够提高学生素养和能力“营养液”以及创造性的思维方法。把有限的课堂时间,投放到学生美术“核心素养”培育的指引中。

对于新的教育与课程形态的到来,我们都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态度,不断地学习、思考和讨论,拼命追赶”,以最终“穿过弥漫的尘埃,攀上疾驰的课程改革之车。我们教师在与每个学生相遇的时候,要试着润泽他们的心灵;在每节课进行美术教学时,要学会带着“镣铐”跳舞,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真正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