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廷臣

摘 要:基于高中化学教学中驱动性问题链设计的实例进行研究,并以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为例,先阐述驱动性问题链的相关概念,然后提出高中化学教学中驱动性问题链设计的实例,其目的是希望能在运用问题链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后,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课堂参与度,从而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驱动性问题链;实例

在所有科目的学习中,学习过程都是以“质疑-解疑-在质疑-在解疑”为主,所以,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引导者,有必要在课堂教学中构建符合学生发展的驱动性问题链。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当把核心内容以问题形式融入到驱动性问题链中,基于考虑学生学情的基础上进行质疑,然后让学生能够在原有知识的认知基础上融入新知识,进而通过探究解决疑问。因此,将对高中化学教学中驱动性问题设计的实例进行分析。

1 驱动性问题链的相关概述

“驱动性问题链”是问题解决教学的核心策略,主要是教师针对一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层次和已有经验看法,研究学生在学习中可能产生或者将来学习时会出现的疑惑和问题,在不离主旨的前提下,把每个知识点向管内容排列、组合成一连串的围绕相同中心的、层次分明、具有独立统一性的问题,促使学生能够萌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欲望。若是从表面上看“问题链”的问题,是属于一个接着一个,和普通题型没有较大区别,但是从深层次来看“问题链”的问题其实紧密相关,一环扣着一环,由简入繁,逐层递进的方式存在[1]。此外,教师在为学生设计良好的驱动性问题链时,还应当具备:驱动性问题与教学目标相匹配、驱动性问题具有真实性和科学性等。由此可见,通过“问题链”的设计,能让教师带领着学生围绕问题,对知识进行全方面、多层次、多角度、不同难度的学习,同时还能有效培养学生主动思维意识和探究能力。

2 高中生已有知识的认识分析

以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中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的第三节《盐类的水解》为例,该章节知识内容被安排在“化学平衡、电离平衡”后,“沉淀溶解平衡”前,属于高中化学四大平衡的第三点,该平衡理论是属于分析水溶液阴阳离子度水电离平衡造成的影响,是属于化学平衡学习的拓展,不仅是高中化学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还是丰富平衡理论体系的关键[2]。而且根据目前高中化学的教学现状可看出,在实际教学中,

由于“盐类的水解”教学过程中存有盐的电离、水的电离平衡,以及相关的化学反应,所此章节知识点是高中生学习化学知识的难点之一。其实当学生在学习盐类的水解平衡内容之前,就已经学习并掌握了平衡理论在化学平衡和水的电离平衡等方面的运用,将基于“电离平衡模型”基础上实现迁移,但是在迁移的过程中存有一定难度,比如:如何促进学生从“电离平衡模型”逐渐向“盐类的水解模型”实现转变等,这时为学生设计驱动性问题链,就能帮助学生展开深入思考,进而在产生认知冲突和解决冲突的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得到发展。

3 驱动性问题链的化学设计实例分析

以《盐类的水解》为例,该课程开始的第一课教学目标,应当是建立盐类的水解思路和方法方面,并且还需要明确对盐类的水解问题进行全面认识,从而在“平衡”思念下掌握相关知识点。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并不是把思路直接告诉给学生,而是要让学生能通过任务解决的方式,有效激发学生自主构建“盐类的水解”认识思路,然后在通过层层递进的驱动性问题链,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化学知识[3]。因此,将通过不同类型的问题链设计,对问题链教学模式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和总结,得出对高中化学有指导意义的教学成果。

情境一: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结合已有经验和知识认知情况,思考以下问题:其一,纯净水会发生什幺样的电离,以及在常温状态下,纯净水中的c(H+)、c(OH-)之间的大小关系是什幺样的;其二,针对水溶液而言,溶液当中所存有的酸碱性和溶液中存有的c(H+)、c(OH-),之间存在什幺关系;其三,当酸融合到水中之后,所形成的溶液显酸性,会对纯净水的电离造成什幺影响。可见,设计层层递进的问题链是为了能让学生进行思考,加深学生对水的电离、溶液酸碱性等大小关系之间的认识,从而激活“电离平衡模型”,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运用“平衡”思想的方式,为分析盐类的水解问题作为基础条件。

情境二:基于情境一的基础上,提出纯净水所存有的电离平衡,如何进行实现水的电离平衡向正向实现移动。当教师提出这一问题的时候,就会有部分学生回答道:可以整改温度的方式,促使水的电离平衡向正向实现移动。而这时教师就要根据学生说出的观点,提问:整改温度的话是升温温度还是降低温度,通过整改温度后的纯净水中的c(H+)、c(OH-)之间的大小关系又是什幺样的;还有部分学生提出:通过减少c(H+)的方式,促使水的电离平衡向正向实现移动。基于此,教师根据学生说出的观点,提问:在溶液中增添哪些离子,会让纯净水中存有的c(H+)出现减少现象,以及通过减少后的纯净水中的c(H+)、c(OH-)之间的大小关系又是什幺样的。可见,通过为学生设计具有开放性特点的驱动性问题链,不仅能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思考,同时还能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和思维方向分析问题,进而在逐渐引导的背景下,使学生展开较为深层的思考。其目的在于有效强化学生所具备的“平衡”思想,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给学生设计驱动性问题链时,需要确保所设计的问题链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发展,只有让学生通过自己探究和讨论后,才能更好的掌握的化学知识。同时,教师所设计的问题链,还需要确保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挑战性,从而让不同能力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层次的结论,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庞茂芳.运用问题驱动式教学进行化学复习的策略[J].广西教育,2017(6):165-166.

[2]高海霞.论问题驱动式模式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9,660(04):142+145.

[3]高洪芳.探究“问题驱动”与“实验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以人教版“化学能与电能”为例[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