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儒家文化对于中国文学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中国文学在发展过程中也与儒家文化产生复杂的纠葛。本文就儒家文化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发展进行分析,希望可以为中国文学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儒家文化;中国文学;文学发展

儒家文化是中国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它作为中国传统思想的代表类型,在很长一个历史阶段都占据了中国文学的主要部分,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无论是从意识形态还是文学创作中都能够看到儒家文化的影子[1]。而20世纪初,西方思想与新文化运动的冲击则为儒家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挑战,让绵延数千年的儒家思想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也为儒家文化影响下的中国文学提供了新的发展土壤,从此以后儒家文化不再作为影响中国文学的主流思想。然后随着时代的发展,观念的改变,儒家文化也和中国文学一起在时代浪潮的捶打与融合中诞生出了新的姿态。

一、儒家文化引导下的中国文学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思想,辛亥革命爆发之前,儒家文化一直占据着中国思想与文化的主导地位,它发源于百家争鸣的春秋时代,在社会内部矛盾激化的环境下产生,脱胎于被社会矛盾质疑和批判的传统文化之中。创始人孔子在结合传统周礼文化的基础上,以当时的时代环境为背景,提出了“仁”与“礼”的思想,也为后世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思想以及中国文学中的主导地位奠定了基础[2]。

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学的影响十分深远,它用强韧的生命力影响着数千年的中国文学史,使中国文学虽然历经风雨却依然能有一个相对完整的形态,得到了相对完整的传承。上至官方文化,下至中国民间文化都可以看到儒家文化的影子。儒家文化所提倡的“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主张了文学的实用性,将文学创作与统治阶级的政治教化结合在了一起。而“过犹不及”的中庸之道则使得中国文学中的大部分作品都呈现出了含蓄内敛的特征[3]。

二、儒家文化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新文化运动无论是从语言形态还是精神统治地位,都提出了和儒家文化截然不同的全新理念[4]。白话文运动的开展为中国文学带来了许多新的词汇和观念,也在中国文学史上建立了一套独立于儒家文化以外的全新文学体系。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为新文化运动的实际操作提供了理论保障。

三、革命文学在儒家文化上的逐渐回归

随着时代进程的发展,20世纪中后期出现了极具中国特色的革命文学,这种文学思潮与新文化运动的文学革命不同。它更关心文学作品与政治的联系,文学作品也体现了很强的革命性和明显的政治特征。看似儒家文化对于文学创作的影响已经逐渐消失,但是实际上经过数千年的绵延发展,儒家文化思想已经成为了中国知识分子在文学创作过程中的本能动力。“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以及孟子的“舍生取义”等思想虽然没有在文学作品中被明确的表达,当时在内忧外患的时代背景下,儒家思想中所蕴含的忧患意识以及对知识分子道德修养的期许和要求依然体现在了文学创作之中,革命文学与儒家文化潜在联结依然存在,也无形中促进了儒家文化在革命文学中的回归[6]。以《青春之歌》为例,主人公林道静的成长过程,不仅可以体现出内忧外患的背景下,中国知识分子在思想上的觉悟与进步,同时也从侧面体现了儒家文化中的君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进程。

四、寻根文学浮出儒家文化水面

在经历了几十年的冲击和糅合之后,20世纪末,随着寻根文学的出现,人们开始重新审视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比起新文化运动全盘否定、激烈对峙的态度,寻根文学则更侧重于对中国传统文化中优秀思想的反思与提炼。许多文学家开始用审慎的态度来看待新文化运动对于传统文化的冲击,再加上这一时期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作为主流的情感观念,让更多的国人开始反思传统文化对于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影响,儒家文化以及强韧的生命力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在新的时代得以被重新推崇[7]。而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也作为中国文化的“名片”,在中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被赋予了新的历史地位。体现在文学创作上,就是许多的作家开始用更加审慎的态度去看待儒家思想对于中国文化的影响,比如说《曾国藩》,作者用更加严谨、中立的态度描述了曾国藩的一生,这位史书中为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不择手段的政治家,通过作者全面而客观的解读,向读者们展现了完全不同的一面,他的许多事迹都是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展开的,除去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一些手段,人们更看到了儒家思想影响下的这位历史人物所体现出来的道德修养与人文情怀[8]。文学创作中对于儒家文化的态度也由世纪初的完全批判变为有选择的敬仰与肯定,儒家文化也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被赋予了全新的意义。

五、结束语

作为绵延中国历史数千年的主流文化思想,儒家文化依然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国人文学观念的改变,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儒家文化也将换发出新的生机。

参考文献

[1]吴十日.当代文学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与反思——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展现的思想与力量[J].人民论坛,2017(36):138-139.

[2]龙吟娇.“九十年代文学”研究[D].苏州大学,2016.

[3]张炯.中国文化与文学再认识[J].文化遗产研究,2012(00):33-51.

[4]孙俊杰.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中的儒家文化表现[D].山东大学,2012.

[5]黄瑛,谭桂林.儒家文化精神与新时期中国文学[J].中国文学研究,2011(03):59-63.

[6]李阳春.宗教文化与20世纪中国文学[J].文史博览(理论),2010(06):13-18.

[7]李建伟.儒家文化的深层结构与中国文学观念现代性的滥觞[J].管子学刊,2009(03):115-118.

[8]胡梅仙.论儒家文化与“五四”文学现代性的发生[J].云南社会科学,2007(03):132-136.

作者简介:

宫旭(1999.10.7),性别:女,民族:汉族,籍贯:吉林省洮南市,专业:汉语国际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