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振芬

摘要:初中数学“学困生”形成原因包含主观和客观两方面。作为初中数学教师,要对问题根源进行探究,提出相应的对策,激起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数学教学水平。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困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提高方法

新课标提出要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有效转化学困生变得非常关键。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当中要为学困生提供良好的机会,让他们获取必要的数学知识、思想方法以及技能,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发展打好基础。

一、重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培养学困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中,最大的阻碍即认识不到位,不能充分重视。大部分人认为学习数学只是训练的工具,以为数学应用意义不大,并未高度关注数学应用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在当前时代背景下获得快速发展,数学内容、思想、方法以及语言开始广泛应用到科学发展当中,尤其是在解决实际问题方面具有不可小觑的作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开始越来越要求人们会利用数学解决各种日常生活当中的实际问题。强化数学应用,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成为了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特点之一,也符合我国初中数学教学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们及时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充分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面对大部分学生升学、就业的现状,端正数学教学观念,重视数学应用,真正培养出学困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有效构建数学教学情境

初中数学教材当中涉及到非常多的知识点,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单纯依赖学生的认识以及教师的讲解,通常难以让学生在比较短的时间里掌握好复杂多样的知识,也更加无法培养出学困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初中数学教师需要全面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分析,结合数学教学要求与学困生的个性特点,搜集学生们喜爱的图片、文字、动画、视频等资料,使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建立起具有直观性、趣味性的教学情境。教师要充分发挥出实践体验的作用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不断带着学生在实际的数学环境与生活场景之下分析与思考相关的问题。此外,教师还能够将PPT课件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仔细分析与介绍重难点知识,为学困生讲解数学推理与思维方式。这样一来,不但可以让学困生快速掌握有关数学知识点,还能够不断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教学

初中数学教师将日常生活当中学困生们比较熟悉的内容引入到课堂当中,让学困生意识到数学与实际生活间的联系,了解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与此同时,教师要让学困生意识到自己已经获得的知识无法解决问题时就要深入学习有关数学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好的推动学困生主动学习数学知识,亲身实践作为提高学困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最为行之有效的方式,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不断挖掘出具有价值的实际数学问题,激励学困生在实际生活当中找到问题,并且找到解决方法,真正让学困生认识到数学学习的意义,更加深刻的认识数学知识,从而更好的培养出学困生在实践当中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教师在讲解有关初中数学《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这堂课的内容时,教师将实际生活当中的例子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一位装修员工在墙上钉木条,若是木条B和墙壁边缘垂直,那幺木条A和墙壁的边缘夹角是多少时,才可以让A、B木条平行呢?这属于一个实际生活当中的问题,让学困生在脑海当中不断思索,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与碰到问题急于求解的紧迫感让学生主动进行思考。从而,让学困生的思维从开始就融入到这一实际案例当中,促使学困生深入探索,进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强化学困生的课堂实践

在学困生进行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课堂实践作为比较重要的一环,有利于帮助学困生更好的巩固所学数学知识,强化学困生发现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而,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增强学困生的课堂实践,让学困生通过思索一个问题,想到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利用这样的方式,在思考问题当中无形中提高了自身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保证了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充分从初中学困生的认知能力与思维发展特点出发,使用网络收集与教材相关的素材,或者从学困生生活着手,引入案例,进行初中数学课堂实践活动。当学困生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点后,为他们安排相应的实践练习,促使学困生利用所学知识与创新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不断培养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为了提高初中数学学困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初中数学教师就需要高度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构建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情境、紧密结合学困生的实际生活教学、强化学困生的课堂实践,真正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孙燕.初中数学教育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与创造能力的实践探究[J].学周刊,2020(02):27.

[2]陈吉春.如何有效提高初中学生解决数学实际应用问题能力[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3(22):110.

[3]吴凤.关于初中数学提高学生应用能力的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3(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