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灿烂文明的古国,放眼全球我国拥有着无可比比拟的灿烂文化和悠久历史。最能代表一个时代文化便是文物。文物是每一个时代的文明象征,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我国历经五千年的发展诞生出了许多文明以及具有代表性的文物。陶瓷和丝绸等物品遍布全世界,这类的物品的生产工艺得到了很好的传承。文物本身保存的难度较大,一些文物的数量少且难以保存,为了传承中华历史文化,本文以文化保护意识为导向的文化陈列与保管的角度出发,旨在寻找更好的保护措施来传承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

关键词:文物保护意识;文物陈列与保管;文明

一、我国文物的保存现状

现阶段来看我国文物的储存量较少,大部分文物的保存难度较大。我国在历朝历代的发展当中经历了许多战乱,许多文物在战争中或销声匿迹、或被损毁。文物可以反映一个朝代的文化,这也是其价值所在。一些懂得欣赏的名人志士会将文物当做是自己的收藏品,但是这些文物多是小件的古董字画。像是陶瓷、方鼎等体积较大的文物则难以保存。此外伴随着时间的推移文化的腐蚀程度会加重,这更增加了文化的保存难度。与此同时,在交通步伐的古代人们在搬运文物的过程中难免会有磕碰。在清朝末年西方列强的入侵使我国大量的文物流落海外,侵略者在抢夺中国文物的同时,会将无法带走的文物进行破坏。像是圆明园当中的文物建筑、敦煌莫高窟里的精美壁画。

二、文物内容广泛,涉及方面较广

文物不单单是客观存在的物件,各地的地域文化、历史事件、历史人物都可以作为文物而存在。有关意识形态的文化很难传承下去。再加上各地有不同的文化和习俗,这些加之在一起共同组成了中华民族的独特历史。当下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流失速度加快,许多传统的技艺在逐渐消失。相比有形的文物,包括传统技艺在内的其他类型的文物保存要更加困难。在现代社会一些传统的文化得不到继承便会逐渐消亡。

三、文物保护需专业人员

每个文物都有它所属的时代。不同时代文物的材质和样式存在差异,这为文物研究人员探索文明发展提供了线索。文物保护人员需要了解文物所处的时代、特征、本身的材质等内容才能更好的保护文物。人们在解读史书记载时往往需要对当时流传下来的文物进行考察,文物能够保留当时的特色文化。每一个文物研究人员都需要经过专业且长期的培训才能胜任文物研究工作,由于这类工作前期的学习非常枯燥繁琐,其职业前景也较为狭窄,因此,很少有人从事这类职业。

四、做到中华历史的全民传承

相比有形的文物,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以及地域文化等文物的传承需要从史书当中获取,为了更好的传承和保存这类文物还需要每个人都熟知。类似于古代的诗词如诗经等这类经典的诗文才能被后世所知晓。经典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及地域文化一开始通过口口相传为人们所熟知,通过一代又一代的传承方得流传于世。从这点便可看出,人才是文化最佳的载体。学校开展历史学科的目的是增强个人的历史功底,让其在了解历史文化的同时能够培养个人对于历史的兴趣,让个人产生对文物研究的欲望,这样才能增加报考文物专业倾向的学生。

五、媒体进行文物知识宣传

现代媒体能够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借由媒体可以增加人们对于文物的保护意识。媒体作为现代主要的信息载体,能够帮助人们理解文物背后所具有的研究价值。通过宣传相关的文物知识,可以让更多的人产生对文物的兴趣。电视台方面可以推出与文物相关的节目,通过邀请业界的知名人物来帮助节目鉴赏各类文物。这种节目可以增加人们对文物的专注度,同时也能发动更多的人去寻找流落在民间的文物。电视台的宣传、网络媒体的知识讲解以及博物馆文物的展示三者成为了向人民大众普及文物知识的平台。文物背后所具有的研究价值和历史价值一定要体现出来,这样才能让更多不为人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曝光,从而吸引更多对非物质遗产感兴趣的人继承。

六、不断完善文物保护相关法律

文物宣传对文物保护的作用不大,在文化保护方面需要设立专门的政府机构对文物进行管理,同时也需要制定文物保护的法律让更多流落在民族的文物被国家保护起来,政府当面应该加大对上交文物人的奖励。而对私藏文物的人按照法律的规定制裁。文物是国家重要的文明遗产。许多文物在侵略者的入侵下流落在海外。对于这一点我国政府应当向世界发声,尽可能的追回流落在海外的中国文物。

七、将文物按照一定顺序对外展出

文物的保存方式并不唯一的,文物的价值就在于其背后所隐藏的历史价值。人们通过建立博物馆的方式来向人们普及不同时代文物的特征。即使对于处在同一时期的文物来讲,文物的种类和用途也会存在差异。博物馆方面需要分门别类将文物进行陈列和展出。通过文物展览来宣传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将文物放在海外巡展更容易宣传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综合国力。

结语

总的来说,保存文物有利于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许多文物保存起来较为困难,为此更需要个人和国家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魏莹.浅议文物陈列与保管[J].文化产业,2020(17).

[2]贾风玲.以文物保护意识为导向的博物馆文物陈列与保管策略探析[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05).

[3]崔玉洲.基于文物保护意识为导向下文物陈列与保管的思考[J].文存阅刊,2018(16).

作者简介:滕林,(1986,12-),女,湖南怀化人,学历:本科,职称:助理馆员,从事文物保管陈列方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