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佩佩

摘 要:德育是整个教育的灵魂。注重从融入于生活、渗透于课堂,完善教育方法,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环境等多方面熏陶学生的情感,美化学生的心灵,为学生的成长打好基础,为其人生打好做人的底色。

关键词:小学生;德育;信心;成长

中图分类号:G416;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12-0017-01

一、真实案例

在六年级的一堂数学课上,一位教师在教授“比”这一课时,对于比的后项为什幺不能为零,对学生是这样解释的:“因为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分数中的分母,而分母和除数都不为零,所以比的后项理所应也不能为零。”对教师的解释,学生们并没有表现出一种疑惑消除后的轻松与释然。教师见状,便又举例来说明“为什幺比的后项不能为零”这一问题,以期使学生完全弄懂,心悦诚服。那天是农历八月十六,这位教师便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昨天是中秋节,你姑姑给你家送来了月饼,而恰巧你家空无一人,那幺只有月饼,而没有人来享用,月饼岂不就失去了意义?这就像比的后项为零,没有什幺来分比的前项,这个比也就失去了意义一样。”本来到此,他认为对于这个问题向学生进行这样一个解释,可以算得上合情合理了,但此时学生们仍不满意,教室里嘈杂声一片。有学生说:“有月饼还愁没人吃?”也有学生说:“家人不在,回来之后还可以吃嘛,怎幺月饼会没有意义呢?”……就在教师要求大家安静下来的那一刻,一个算不上洪亮的声音还是传入了教师的耳朵——“不是没人吃,而是没给送。”“没给送,自己不会买?”“没钱买,不会不吃?”“学习不用功,净想着吃。”“以后上课,未经允许,不准发言,更不准乱嚷嚷!”一连串急促而又略微发颤的声音传遍教室的各个角落。顿时,教室里鸦雀无声,仿佛学生们一下子全明白了什幺似的。教师平静下来之后,问:“你们现在弄清楚了‘比的后项为什幺不能为零了吗?”全班除那个学生外,剩余的清一色回答:“懂了,清楚了。”

二、教师要勇于面对敢于实话实说的学生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上述的情况,尽管有些学生的想法或看法看似与教师引导学生的目标有差距,但他们敢于直言心里话,勇于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独到见解。因此,教师对学生表达出来的想法和观点是当堂给予否定,还是耐心地与之交流、沟通,以达成和谐的统一,这关系到教育是否立足于关注学生的真实生存状态等问题。

(1)教师要学会欣赏学生的真实。在这堂数学课上,学生们充分展示了一个真实的自我,尽管只是片言只语,但却没有半点藏着掖着,这是学生难能可贵的品质之一,也是教师教导所有学生应该具备的品质。其实,那个遭教师训斥的学生并非在故意捣乱,扰乱课堂秩序。原来,他父母早已离异,父亲带着他来到乐清打工,母亲远在天涯,本该合家团圆的中秋节却只能孤零零地一个人过。他已看到人有聚散离合,月有阴暗圆缺,只希望能像别人家一样吃上月饼,就这点小小的愿望也没能实现。所以,他的万般感慨化为了一句“不是没人吃,而是没给送”。谁料,他却因此被老师误解并受到了无情的训斥。因此,教师要细心观察学生,学会欣赏学生的真实,学生才能更大胆地向老师展现自己的真实。

(2)教师要善于保护学生的求异心理。学生在数学课上表达自己真实思想和心理的同时,有时也表现出了一种求异心理和与众不同的观点。这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体个人”自觉意识的体现,是有生命力与活力的独特个性的人不可缺少的信心。此时,教师要俯下身来耐心地倾听学生的诉说,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心与自己的心贴得很近,老师完全理解自己、支持自己,从而获得一股巨大的心理能量,产生一种精神支撑。教师要尊重并保护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的这一权利,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教师要把学生当作具有独立性的人来看待,使自己的教育教学适应他们的情况、条件、要求和思想认识的发展规律,不能改变学生看世界的独特视角,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他们。

三、教师要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

学生是发展的人,也就意味着学生还是一个不成熟的人,是一个正在成长的人。从教育角度讲,它意味着学生是在教育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成长起来的。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学生的生活和命运是掌握在学校和教师的手里。因此,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生活得有趣味,能否学得很好,能否健康成长,能否幸福快乐。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也必然要求教师有一个新型的师生观,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强调尊重、欣赏学生,尤其要尊重有过错的学生和尊重与自己意见不一致的;不大声训斥学生,不伤及学生的自尊心;还要学会欣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欣赏每一位学生对教科书和老师的大胆质疑与对自己的超越。

四、结束语

总之,课堂里的一场小风波,掀起了教师心中的轩然大波,也给了教师无尽的启示和无限的感慨。因此,教师从“一粒沙中看出了一个世界”,更触发了其不断反思——“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一定要做好德育工作。

参考文献:

[1]杨卫红.新时期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石河子大学学报,2006(S1).

[2]夏红艳.浅谈新形势下的小学德育教育[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5(02).

[3]刘明山.如何抓小学德育工作[J].陕西教育,20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