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维清

摘 要:从准确、有条理的语言表达,培养教师自身的语言文字敏感性,为学生打开丰富的语言感知空间,创设学生口语表达的良好情境氛围四方面,研究如何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以夯实他们的语用根基。

关键词:学生;语言表达;现象策略;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21-0089-01

国民语言表达能力低下是当前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2011版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要提升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关键因素还在于语文教师。这是时代对教师的呼唤,也是语文教学发展的必然。而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则需要一线教师真正从课堂入手,着眼于学生语用能力培养,心无旁骛,多措并举,夯实语用根基。

一、准确、有条理的语言表达

语言表达不仅是为了传递信息,实现交流,更能展现国民的素质与修养。一次电视里正播放着一则新闻,主持人就某个民生话题采访一位部门负责人。这位负责人在短短一两分钟时间的介绍里一连用上了8个“然后”。无独有偶,在另一个采访节目中,一位目击者在还原事件现场时也是“然后”不断。要描述一个场景或介绍某种现象,在语句的承接处除了可以使用“然后”,还可以用上“紧接着、随后、接着、后来、最后”等词语加以关联,如此一来,同样的话语不但不会让听者感觉单调乏味,反而会增加几分生动,表达则会更清晰,更具逻辑性。语言表达中用词要准确,避免重复;表达要有条理,能恰当使用语序词。这些基本表达方法,没有那幺深奥,人人都应该掌握。可是为什幺在日常生活中,偏偏会常听到这种“然后”那种“然后”呢?透过这些“然后”现象,细细思量,背后的原因大多有这几种:其一,从没有接受过表达方法的指导,缺乏正确的认知。其二,对语言表达的要求和方法有所了解,但语言表达能力缺失,缺乏丰富的词汇量,缺少整体的语言组织能力。其三,在书面表达时也能够基本做到准确通顺,但是欠缺将书面语言转化为口头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口语表达缺乏临场感和应变力。而在这三点上,语文教师都承担着不可回避的重要责任。

二、培养教师自身的语言文字敏感性

着眼语言文字的运用,则必然要培养教师自身的语言文字敏感性。语文教师要能够准确地在学生的课堂发言或书面作业中发现表达中的问题或疏漏,并能够及时进行点拨和指导。要善于准确解读教材文本,能够透过平实普通的文字发现蕴藏其中的文字奥秘和表达密码,带给学生多维的语言文字体验,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自我的文字敏感性。如《陈毅探母》一课中,“一进家门,陈毅就来到母亲床前,拉着她的手,细心地询问病情。”句子中用“一……就”一连写出陈毅的四个动作,表现了陈毅对母亲的着急与担心。教师在教学中要能够让学生从这些平常的字词中发现其中的语言特点,在朗读中体会动作描写的准确。而教师要达成这种文字的敏感性,是离不开自身的理论学习与丰富阅读的。

三、为学生打开丰富的语言感知空间

着眼语言文字的运用,教师必须要为学生打开丰富的语言感知空间。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不是孤立地模式化存在,也不是某种可供直接套用的公式形态,语用能力的形成与学生丰富的阅读体验是紧密关联的。脱离了阅读体验谈语用能力培养,无异于缘木求鱼。而语文教师则更需要为学生打开那一扇通往语言世界的大门,引领学生走进阅读的一方天地,如教学《我和祖父的园子》一课,文中萧红独特的“儿童化语言”是一大特色,教学中教师可抓住“祖父……我就……”“……愿意……就……”的句式让学生来感受作者的自由与快乐,从而体会文字背后蕴藉的浓厚祖孙之情。在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就是一扇窗,是学生透过其中窥探见精彩的阅读世界的重要帮助。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让学生阅读中感受文字的独特魅力,并能够主动参与到阅读中去,由一及百、由一课到一书,让学生会读、乐读、爱读,善于在文字的徜徉中积累语言、内化情感、启迪思考。

四、创设学生口语表达的良好情境氛围

着眼语言文字的运用,莫忽视创设学生口语表达的良好情境氛围。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不仅仅局限于书面语言的表达,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在当下则更具有现实意义。用足上好语文课堂中的口语交际课是基本保障,还需要将语文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相结合,借助多彩的校园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人际交流场景。在教学中要能够借助具体的课文内容加以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如学习过《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可以让学生运用上文中的语句来进行现场导游,向游客们介绍这两棵樟树;学习过《埃及的金字塔》,让学生模拟纪录片解说,给视频配音;学习过《沉香救母》,让学生来讲讲这个故事。这样,以任务驱动训练,用评价滋养能力,让学生在运用中培养,在实践中提升,能实现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的共舞齐飞。

五、结束语

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逐步改变了人们的交流方式和表达习惯,给语言表达规范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要适应这种新常态,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和语文素养,语文教师责无旁贷,任重道远。语言表达是一种能力,是需要教师有目的、有意识、有步骤地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和训练的。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课堂中的每篇课文,让学生在语言感知中发现表达的美与丑,在语言的运用中逐步掌握表达的易与难,不断形成良好的语言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郑成军.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浅析[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06).

[2]黄真金.新课程背景下汉语口语交际教学问题的思考[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