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妍倩 郭晓蓓

摘 要:自律是一种不可或缺的人格力量,更是一种信仰、自省、自警的能力。自律性对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及成长均发挥着重要作用。社会工作学科对于解决自律性问题有其独特的优势与方法。将小组工作介入大学生自律性培养过程中时,社会工作者应按照开展小组工作专业调研、确立小组工作服务方式、运用小组工作专业方法的顺序开展小组工作。

关键词:自律性;大学生;小组工作;互惠模式;成长小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1)05-0006-02

“自律”一词在我国最早见于《左传》,指的是在没有人监督的情况下,自己要求自己,将被动行为变为主动行为,自觉遵守法度规范,并以此来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对于个人来说,自律是一种不可或缺的人格力量,更是一种信仰、自省、自警的能力。唐朝名相张九龄在其文章中提到:“不能自律,何以正人?”大学阶段是学生社会化与人生转折的关键期,大学生在这一时期不仅需要掌握相应的知识与技能,而且需要培养自律品质,以应对未来人生道路上更多的挑战与机遇。社会工作学科对于解决自律性问题有其独特的优势与方法,其原则是“助人自助”,社会工作者在工作过程中非常注重培养服务对象的自助性,这与大学生自律性的培养非常契合。小组工作作为社会工作的重要方法之一,相较于个案工作效率显着,而且比学校组织的大规模活动更具针对性。小组工作会对组员进行合理组织,既能做到丰富活动内容,又能照顾到每一位成员的实际情况,有着统筹兼顾与资源优化的优势。

一、开展小组工作专业调研

根据小组工作专业要求,社会工作者开展工作前需要进行专业调研,从而了解大学生的自律情况。比如,可以设置下列问题了解大学生的自律程度及相关问题成因:决心做一件事情可以坚持多久、一天中除上课时间外的学习时长、晚上一般几点睡觉、空闲时间通常做什幺等。调研显示大部分学生在生活与学习方面都较为自律,但仍有部分学生存在自律性差的问题,如存在熬夜现象等。

通过调研分析可以得知,大学生自律性差的原因主要有两点。其一是对自律及自身的认知不足。许多自律性差的学生没有充分认识“自律”,通常将不自律现象简单地归因于懒惰。其二是存在拖延心理。一些人做事力求完美,不能容忍有丝毫瑕疵,这一类人是典型的完美主义者,而正是因为这一点,他们迟迟不肯开始做事。还有一些人对于有挑战性的任务存在较强的畏难心理,惧怕困难,希望通过逃避躲开困难,以致因拖延而无法完成任务。

二、确立小组工作服务方式

小组工作常用的模式为社会目标模式、发展模式、互惠模式及治疗模式,其中互惠模式最适合用来提升大学生的自律性。互惠模式又称互动模式或调解模式,其主要关注子系统和整体系统的关系,也就是关注小组成员与小组环境、社会环境的关系,还关注小组成员之间彼此的沟通和互助。该模式能够使小组成员在社会归属相互依存中得到满足,且通过互相影响使个人功能得以增强。因为小组成员均为大学生,且都想要提升自身的自律性,所以他们在身份与目标上都是一致的,这为成员之间的沟通减少了障碍。人们往往能通过与身边的朋友交流沟通来解决自身所遇到的问题,而互惠模式就非常注重小组成员间的沟通交流。因此,互惠模式更加适用于解决大学生的自律性问题。

在小组类型的选择上,社会工作者可选择成长小组。成长小组能够帮助组员了解、认识和探索自己,让组员最大限度地运用自身的内在资源及外在资源,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解决所存在的问题,并促进个人健康发展。每个人的潜能都是无限的,激发人的潜能可以促进人的发展,要想帮助小组成员提升自律能力,社会工作者就要注重激发小组成员的潜能,促进小组成员的成长。因此,社会工作者选择成长小组更加符合学生实际情况,更加有利于提升小组成员的自律能力。因此,解决大学生自律问题,社会工作者可以选择互惠模式下的成长小组这一类型。

为保证小组工作的有序运行,社会工作者可借用帕森斯的AGIL结构理论对小组结构进行优化,AGIL模式是分析社会系统的模型。帕森斯认为系统必须满足四项基本功能,即适应功能(A)、目标达成功能(G)、整合功能(I)与潜在模式维持功能(L)。本文所主张建立的大学生自律性提升成长小组也是一种行为系统。大学生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就必须提升自身能力,而拥有较强的自律能力可以为提升其能力与核心竞争力提供思想保障。从适应角度看,系统必然与环境存在关系,为了使系统生存下去,系统必须通过各种方式控制环境状态以获取所需资源;而大学生自律性提升成长小组符合社会环境的需要,且能够从社会环境中获取有助于小组发展的资源。从目标达成角度看,系统具有自己的目标导向,这意味着系统必须具有确定自己目标顺序并调动内部能量以实现系统目标的能力;而大学生自律性提升成长小组以提升成员自律性为小组活动开展的目标。从整合角度看,任何行动系统都由若干部分组成,为了使系统整体上有效运行,必须将各个部分联系在一起,并协调一致;而大学生自律性提升成长小组会将社会资源部分、小组内成员互助沟通部分及社会工作者引导部分进行合理整合,从而为小组成员提升自律能力服务。从潜在模式维持角度看,系统运行过程被暂时中断时,必须保存原始操作模式,以确保系统重新启动时能够恢复正常运行。如小组遇到一些问题必须暂时中断时,原有部分仍然在小组工作过程中发挥着自身的作用,以维持小组正常运行,使小组成员的问题解决不会中断。AGIL理论可以为小组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帮助小组成员达成目标。

三、运用小组工作专业方法

库利的“镜中自我”理论认为个人自我的观念是在与他人互动交往的过程中产生的,人们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来源于他人关于自己看法的反映,自我观念总是在想象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之中形成的。许多自律性差的成员都不能清晰地认识自律及自身存在的问题。因此,社会工作者可以让小组成员进行相互评价,使成员增强对自我及自律的认知。小组成员可以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相互评价来判断自己自律性差的原因是什幺,并了解自律的内涵及意义。

场域理论认为人的每一种行为均会受到该动作发生的场域的影响,而场域不仅指物理环境,还包括他人的行为以及与之相关的许多因素。所以,社会工作者可以让小组成员去图书馆学习,因为图书馆是学习的最佳场所,图书馆场域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起到敦促作用。也就是说,学生要为自己需要完成的行为找到合适的环境,从而促使自己更好地完成任务。

强化理论认为,人们表现出某种行为是因为随后会有一个令人愉快的,或者可以满足某种需要的东西出现,这是一种正强化;而人们避免表现出某种行为是因为随后会有一个不愉快的结果出现,这是一种负强化。拖延作为自律性差的主要表现,可以通过强化机制予以克服。例如,社会工作者可以在小组中设置相应活动,使组员体验按时完成所要完成的任务后所获得的心理上的充实感和满足感,这就是正向的反馈,可以进一步提升组员的自我效能感,巩固其自律行为。而当未完成相应任务时,组员就会产生内疚感,这便是一种负反馈,可以使组员体会到不自律带来的不适感,从而督促其克服拖延。同时,社会工作者在小组活动中可以设置相应的奖惩制度,来强化这种正向强化与负向强化的效果,促使小组成员完成自己的任务。

参考文献:

[1]吕新萍.小组工作[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2]彭华民.人类行为和社会环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3]屈丽娜.自律性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分析[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2).

[4]李洁.基于管理育人视角的大学生自律能力培养的研究与探讨[J].中国林业教育,2019(04).

Research on Group Work Involved in the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Self Discipline

He Yanqian, Guo Xiaobei

(Marxism College, Ankang University, Ankang 725000, China)

Abstract: Self discipline is not only an indispensable personality power, but also an ability of belief, self-examination and self alarm. Self disciplin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ollege students' study, life and growth. Social work discipline has its unique advantages and methods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self-discipline. When group work is involved in the process of college students' self-discipline training, social workers should carry out group work in the order of carrying out group work professional research, establishing group work service mode and using group work professional methods.

Key words: self discipline; college students; group work; reciprocal model; growth 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