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刚

摘 要:在数学教学中,受传统教学“应试教育”思想的制约,一些教师的课堂提问目的性太强,只是单纯地为了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而忽略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应该以学生能力提升为前提展开提问,并进行趣味化提问和启发性提问,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

关键词:数学课堂;提问;现状;提问策略;综合能力;提升;趣味化提问;启发性提问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1)05-0052-02

“提问”是课堂上师生互动的一种手段,其主要用于教师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通过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来检验教学的效果。在提问中,教师和学生的能力都能够得到相应的提升。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回答中,明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了解到自己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进而进行针对性的改进。学生则能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暴露自身存在的问题,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升自己的数学能力。但是,在现阶段的数学教学中,一些教师的提问方式存在一定的问题,缺乏有效的提问技巧。本文在分析数学教师课堂提问现状的基础上,对数学教师应采取的课堂提问策略进行探讨。

一、数学教师课堂提问现状分析

1.目的性过于单一,忽略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的目的性过于单一。在具体的提问过程中,教师会就一些题目的答案或解题方法进行提问,目的是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虽然这种提问方式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但存在着局限性。教师的这种“一题一问”会把学生的思维局限在单个数学题或类型数学题中,使学生对知识的应用比较呆板、生搬硬套,不能提高学生思维的活跃度,反而会使学生的逻辑思维拓展受到限制,学生一旦跳出解题框架,便寸步难行,缺少将知识灵活运用的举一反三能力。

2.气氛过于严肃,学生心理压力过大

学生年龄较小,比较敏感,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对教师存在一定的畏惧心理,所以在课堂提问中很难真实地展示出自己的水平,并且容易在紧张和恐惧中答错问题。对于这种情况,一些教师的处理方式存在问题,如苛责或教训学生,这会给学生的心理留下阴影。课堂气氛的严肃呆板,会让学生对提问产生恐惧心理,不能很好地发挥自身的真实水平,会让教师错误地判断教学效果。这种教学反馈,会导致教师重复教学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严重拖慢教学进度,浪费课堂时间,降低学生学习效率,甚至会使学生逐渐丧失学习数学的兴趣。

3.缺乏启发性提问,学生思维难以活跃

数学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的独立思维得到发展。但是,一些数学教师提出的问题答案唯一,并且缺乏循序渐进激发学生思维的过程。很多教师都是在教学结束后,出一个例题让学生解答,然后让学生说出答案,阐明思路,很少就教学内容的推导过程进行提问。在这种情况下,知识的推导过程全部由教师完成,学生缺少探索的机会,思维难以得到启发。这使得学生能力的提升缓慢,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和进步。

4.教师缺乏提问技巧,提问方式单一

提问的技巧多种多样,它可以应用于课堂的各个环节,但是现阶段一些教师的提问技巧过于单一,并且应用的阶段比较集中,主要应用于知识点讲解后的例题讲述或解决学生课后练习中的错误。这难以有效发挥提问的教学价值。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更多的感觉是自己在被“问话”,教师就像严格的“法官”,自己则像“被审讯的人”。这种单一的提问方式给学生带来的压力感和枯燥感,会让学生逐渐厌烦提问,不愿意与教师进行互动,难以形成有效的教学反馈。

二、数学教师课堂提问策略剖析

1.以学生能力提升为前提展开提问

想要开展有效的提问,教师需要在课堂提问前制定好针对性的教学策略,计划好在教学的不同阶段采用何种策略提升学生的何种能力。需要注意的是,教师提问的时间点不可过于固定,要在不同的教学阶段穿插进行。课堂前的提问注重兴趣激发,课堂中的提问注重能力提升,课堂末尾的提问注重巩固强化。无论在哪一阶段,教师都要以教材为基础,设计好不同的提问策略,让学生的多种能力都得到有效提升。

以“乘法”教学为例,在课堂中段,考虑到学生已基本了解了乘法的概念,但是具体的思考过程尚存在不足,还难以理解乘法算式的真正含义,教师可以用加法作为引导,深化学生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如,教师可以提问:“对于5×4这个式子,你能把它换算为加法吗?”学生一开始摸不着头脑,不知道该如何换算。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解释“5×4就是5个4进行加法运算”,然后让学生进行加法运算,验证老师说得对不对。这样,学生就会明白乘法算式的含义是什幺,进而加深对乘法算式的理解。这个部分的教学着重强化学生的思考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对知识的剖析讲解,并结合一些提问策略,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强化。

2.进行趣味化提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趣味化提问,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趣味化提问的开展方法多种多样,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进行问题导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和思考动力。

例如,教学“几何图形”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利用生活化的问题进行提问,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常见现象认识几何图形,如生活中广泛应用的三角形的稳定性。教师可以以此为教学切入点,对学生进行提问:“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骑自行车,那幺同学们知不知道自行车的三脚架是利用了几何图形的哪一个特点呢?”学生听到教师的提问后,会积极地联想相关知识,进而对几何图形知识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这种探索欲望,能够诱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极大程度地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