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诚忠

摘 要: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只有学有所疑,才会学有所思,学有所得,才会产生学习兴趣,形成学习动力。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但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所学内容,加深学生对数学重难点及关键知识的理解,更有利于学生逐渐养成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文章以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缺失的主要原因为切入点,对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策略进行探研,以期促进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意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2)01-0085-03

美国着名数学家哈尔莫斯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一堂能让学生产生疑问的数学课才是成功的数学课,疑问可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深入探究的欲望。数学教学本质就是提升学生思维的教学活动,而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有了问题才能引发思考,有了思考才会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才有可能将问题解决。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由此可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但就当前数学教学而言,学生问题意识缺失现象比较普遍,这会导致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针对此种情况,下面笔者就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缺失的原因及对策进行探索研究。

一、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缺失的主要原因

1.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

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数学教师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方法落后,仍在沿用模式化、程序化的教学方式,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方面,难以发挥出积极效能。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一方面,部分教师仍在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学生被动地听课,机械地记忆,学习兴趣不足,难以形成问题意识。另一方面,部分教师仍以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导致学生的综合素养得不到有效培养,思维固化,不会质疑,也不敢质疑。

2.教师过于注重知识传授

部分教师过于强调知识传授,而忽略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也不遵循学生成长的客观规律,只要帮助学生掌握课堂内容,就达到教学目标,使得学生很难获得独立思考的机会。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只是一味地传授教材上的知识,甚至要求学生依靠背诵记忆来完成学习,这导致学生过度依赖教师指导,不愿主动提问、大胆质疑,从而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带来极大阻碍。

3.教师对问题意识认知不足

一方面,部分数学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存在偏差,对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方面认知不足,主观地认为,在新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对于学生掌握课程内容、深化理解知识并无帮助,只有答疑课、复习课需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还有一部分教师过于强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而弱化课程内容的传授,使得部分学生为了提问而提问,导致其所提出的问题常常不符合教学主题,严重偏离课堂教学目标,这样一来,不仅课堂进度被打乱,教学目标也难以实现。这两种教学理念都未免过于片面,都不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4.学生提问心理负担重

部分教师不注重师生互动,不注重创设问题情境,不注重营造提问氛围,导致学生对提问存在严重的心理负担,不愿意也不敢主动提出问题。一方面,部分学生担心自己的提问与质疑会扰乱课堂秩序,打断教师的讲课思路,引起教师的批评与不满。另一方面,部分学生担心自己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被老师和同学笑,从而导致问题意识得不到有效培养。

二、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策略

1.尊重学生,营造平等的教学氛围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已成为当前教师的首要任务。在此背景下,数学课堂教学目标不再局限于教会学生具体知识,而是要让学生通过数学课堂学习,掌握数学方法,形成数学思维,养成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从而有效提升学习效率。要想学生有效掌握数学方法,形成数学思维,养成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教师就必须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想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一方面,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质疑、敢于质疑、大胆提问,形成问题意识。另一方面,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提出有探究意义的问题,并以问题为驱动,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深化理解掌握新知。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要营造一个自由、平等、宽松的学习环境,以尊重的态度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对学生的思考过程及质疑精神予以肯定,并鼓励学生对存疑的数学知识进行探究。学生在这种自由、平等、宽松的学习环境中,会逐渐和教师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消除对质疑、提问的心理负担,从而使学生的问题意识得到强化,敢于质疑的精神得到培养。其次,教师要创新教学模式,引入新型教学手段,开展趣味教学活动,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有问题要问,有问题敢问。例如,教师可以在课程导入阶段组织学生开展数学知识接龙、击鼓传花等趣味教学活动,以此吸引学生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轻松面对新知识,敢于向教师质疑和发问。最后,教师要遵循学生发展的客观规律,根据学生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心理和生理特征,运用风趣幽默的教学语言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特别是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难以快速给出正确答案时,教师更要放平心态,接受学生理解困难、存有疑惑的现状,并要及时地给予学生鼓励和启发,帮助学生树立起质疑的信心和提问的勇气。

2.创设情境,让学生掌握提问方法

要想有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必须先让学生从提问中获得成就感,从问题解决中获得满足感,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提问的信心。然后,教师再教会学生提问的方法,确保其提出的问题具有一定思考价值。面对同一数学知识点,不同的学生切入点不同、理解角度不同,所提出的问题也会有较大差异。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教学重难点、关键点等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在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要对学生的问题进行筛选,甄选出那些能够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的、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剔除那些背离教学主题、钻牛角尖的问题。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情境教学法,帮助学生理解核心知识点,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教师可以在了解学生生活实际情况、数学学习情况等的基础上,结合教材核心知识点,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在熟悉、有趣的情境中快速找到问题、提出问题,并以问题带动思考,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提升个人的学习成就感。例如,在教学“圆柱与圆锥”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创设一个回家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回忆自己从打开家门到走进房间的过程中,看见了哪些圆柱形与圆锥形物品。由此会引发学生踊跃提问:“所看见的物品要具备哪些特点?”“这些物品的大小、高矮是否要求一致?”“圆柱体物品与圆锥体物品的异同点分别是什幺?”此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开启本课的学习。由此,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兴趣会更高,课堂上的表现会更积极,对知识的理解也会更深刻,在进一步思考问题的过程中,使自身的问题意识得到有效强化。

3.合作学习,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

教师必须清楚一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必须将这一教学任务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另外,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并不仅仅是教会学生提出问题,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学会解决问题,因此在学生就问题产生思考时,教师不要直接给出正确答案,而应引导学生去独立寻找答案,并在其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帮助其养成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良好习惯。学生只有真正沉浸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一过程中,习惯于对课程内容进行自主探究、独立思考,才能在学习新知识或出现疑惑时,形成提问—思考—解答—吸收的潜意识习惯,才能使问题意识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进行学习,由此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进行自主预习,列出核心知识框架,并通过回顾相关的旧知识对新知识进行初步的了解。在此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然后,教师再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探究式系统学习。在进行小组探究式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与小组成员就各自提出的问题,展开深入分析和探索研究,由此找到解答问题的有效办法。对于小组成员提出的不同类型的问题,组长负责将重复、相似的问题整理到一起,并按照难易程度对其进行分类。对于较为浅显的问题,可通过小组成员间探讨研究予以解决,对于难度相对较大的问题,可通过询问教师找到解题思路,再进行具体解答。通过小组探究式学习,学生会发现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意义所在,从而逐渐找到有效提出问题的方法,使自己提出的问题能够直达问题核心,既有意义,又有价值。值得注意的是,在学生采取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进行学习时,一方面,教师要充当好启发者和监督者的角色,当学生提出的问题偏离主题时,及时予以纠正,以确保学生能够在合作学习中,逐渐形成良好的问题意识。另一方面,教师要利用好课堂提问的机会,引导学生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反思,从而及时发现自己的问题,有效改正错误。另外,对于以小组形式提出的疑难问题,教师千万不要将问题的正确答案直接告诉学生,可通过列提纲、带领学生回顾旧知识等方式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层剖析,从而帮助他们找到最佳的解题思路和方法。由此,学生的问题意识得到有效培养,敢于质疑、勇于质疑、大胆提问的习惯得以逐渐养成,从而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提高,学习效果得到提升。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数学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的数学概念,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从而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思维意识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不但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和提升,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索精神。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数学教学大纲为依据,结合课堂实际教学情况,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为学生营造平等的课堂学习氛围,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开展小组合作式的探究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提问和质疑的信心,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大胆提问的精神,并引导学生以问题带动思考,使学生逐渐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走向自主探究问题、独立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李京梅.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6(05).

[2]左勇.浅谈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J].安徽教育科研,2020(12).

[3]冯崇和.几何直观:探索解决小学数学问题的重要手段[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08).

[4]梁珣.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J].新课程研究,2020(08).

[5]杜莺舞.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数学课堂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天津教育,2020(07).

[6]谭晓航,任旭.小学数学基于深度学习的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初探[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9(12).

[7]李欣莲,宋乃庆,陈婷,蔡金法.小学数学教师“问题提出”表现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19(02).

[8]吴华林.小学数学情景教学的应用现状、问题及构建策略[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7(09).

Exploration of the Caus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Students' Lack of Problem Consciousness in Mathematics Teaching

Lin Chengzhong

(Cewu Chenfang Primary School, Changting County, Longyan City, Fujian Province, Changting 366309, China)

Abstract: Doubt is the beginning of thinking and the end of learning. Only when you have doubts about learning, can you think and gain from learning, can you have interest in learning and form learning motivation. Cultivating students' problem awareness in mathematics classroom is not only conducive to helping students master what they have learned, deepen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mathematics key and difficult points and knowledge, but also conducive to students gradually develop a good learning habit of independent thinking and independent exploration. Taking the main reasons for the lack of students' problem consciousness in mathematics teaching as the starting point,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effective strategies of cultivating students' problem consciousness in mathematics teaching,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all-round and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Key words: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problem awareness; problems; countermeas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