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婧

摘要:“四史”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是坚定学生理想信念的重要方式,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也是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分析高职院校“四史”教育现状,发现存在部分高职院校对“四史”教育的认知不足、教学方式有待更新、教师融入自觉性有待提升等问题。高职院校可通过构建“三三三”模式推进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即通过课堂教学的三种模块,实践教学的三类课堂和多媒体教学的三种平台在思政课教学中进行“四史”教育。

关键词:“四史”教育;思政课;“三三三”模式;高职院校;立德树人;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3)22-0033-04

基金项目:2022年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院级教研项目“‘四史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推进策略研究”(项目编号:JYLX2022032)

“四史”教育,即在全社会广泛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普及党史知识,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人心。“四史”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重要内容,开展“四史”教育能够使学生对历史有正确的认知,达到以史育人的目的。本文分析当前高职院校四史教育课程的现状,并提出构建“三三三”模式推进“四史教育”融入高职思政课的对策。

一、“四史”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现状

“四史”蕴含着丰厚的历史思维和实践,是一个严密的整体,为了能够使学生以历史的眼光认识发展规律,进而获得指导现实学习生活的能力[1],项目组成员针对“四史”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现状,进行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四史”教育方面的调查研究。本次调查共计发放问卷600份,回收样本578份。在这些样本中,项目组成员根据学生回答问题是否认真作答、回答结果是否自相矛盾等内容进行了筛查,最终获得有效问卷数565份。同时,还对高职院校中“四史”教育教师进行了咨询和访谈,并根据上述调查结果进行“四史”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现状情况的分析。

1.高职院校对“四史”教育的认知

第一,高职院校学生对“四史”教育的认知。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四史指的是哪四史”的问题中,有64%的学生选择了正确答案,有29%的学生选择错误,甚至还有7%的学生选择了不知道。在问及学生“学习‘四史的原因”时,仅有31%的学生是对“四史”内容感兴趣而修读的这门课,有60%左右的学生是在学校要求的情况下,为了获得学分而修读这门课程。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对“四史”内容有一定认知,但也有部分学生对“四史”内容的认知存在不足。

第二,高职院校教师对四史教育的认知。各高职院校对“四史”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程度不同,部分高职院校将“四史”课程作为选修课纳入通识教育课程中,所有学生都需要在大二下学期以获得学分的方式完成“四史”课程,也有部分高职院校将“改革开放史”作为必修课,“社会主义发展史”“党史”“新中国史”作为选择性必修内容,均是考查课,需要在大二上学期完成,也是以获得学分的方式完成对“四史”课程的学习。授课教师认为“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十分有必要,不仅能够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而且能够有效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高职院校“四史”教育的教学方式

在调查思政课教师采用哪种方式开展“四史”授课的过程中,有近20%的学生认为教师授课还是按照书本内容进行讲解,有60%以上的学生反馈教师结合PPT进行内容讲解,还有8%~17%的学生选择了教师还会采用丰富多样的方式进行教学。由此可见,高职院校在教学授课方面也有待加强。在问及学生对于思政课教师在课堂讲授“四史”的效果如何时,大部分学生对高职院校的授课效果是满意的,但也有8%的学生认为教学效果相对不是十分理想,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在调查中问及“四史”教师授课过程中是否有课堂教学互动情况时,有近30%的学生表示课上经常有互动,有近60%的学生表示课上互动比较少,还有10%~20%的学生表示课上没有互动。“四史”课程是理论性较强的课程,课上安排恰当适宜的教学互动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由此可见高职院校“四史”授课模式有待进一步加强。

3.高职院校“四史”教育的教学内容

在调查学生对“四史”教学内容融入思政课情况的满意程度时,有50%以上的学生认为教学内容丰富多样,课程内容联系密切,但也有近40%的学生觉得内容可以更加丰富,还有近10%的学生觉得教学内容生搬硬套,缺乏系统讲解。教师授课过程中的授课内容,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听课效果。“四史”课在课程内容上具有高度的总结性,并且很多内容会与学生之前接触的基础课内容有重叠,有的授课教师沿用同样的教学内容,使得学生感觉课程内容枯燥乏味。由此可见,教师在“四史”教学内容上,还需要花更多时间和精力完善教学设计,让学生更积极地在课上感受“四史”内容。

二、“四史”教育融入高职思政课存在的问题

1.高职院校对“四史”教育的认知不足

教育的认知突出两类群体,一方是教育者,一方是受教育者。调查显示,各高职院校中教育者对“四史”教育的认知程度整体较高,仅有个别教育者存在认知不足的问题。学“四史”既是对历史的思考,也是基于现实的考量,既要树立科学观念,又要运用科学方法[2]。“四史”各部分内容之间并非毫无关联,而是具有内在逻辑性和联系性的,这就需要教育者注重知识点间的相互补充和联系,从整体上把控课程。而在受教育者方面,“四史”教育存在明显认知不足的问题。学习“四史”有助于青年学生厘清历史脉络,认清历史发展大势,培养家国情怀,推动新时代的发展。而部分高职院校学生在知识选择方面,更倾向于学习对应的专业知识,对思想政治理论等相关课程的重视程度较低,只是为了完成学分目标而进行修读,这主要还是对该课程的认知存在严重不足。

2.高职院校“四史”教学方式单一乏味

在教学方式上,有近20%的学生反映教师授课还是按照书本内容进行讲解,有60%以上的学生反馈教师会相应结合多媒体,通过PPT进行内容讲解,还有少部分能够使用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源,运用更加丰富的教学方式。调查显示,“四史”课上还缺乏交流互动,“四史”课是理论性很强的课程,从知识的内容上来看多为历史史实,是由一个又一个事件组成,在教学方式上可以增加交流互动,带着学生共同思考,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同时,教学方式的丰富也不仅仅体现在课堂上,教师很少对当地红色资源进行挖掘,除了理论讲述外,很少开展社会实践。

3.高职院校“四史”教学内容有待整合

高职院校当前授课用的大多都是校本教材,没有系统、专门的教材可以使用,校本教材的内容则会根据授课教师的准备程度进行编写,可能会存在重难点分配不均的问题。这就会导致教育者出现授课过程融入度不高、多课使用同一例子等情况。此外,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的“四史”教育,更多以大模块的典型革命战争或者大型的具有代表性的事件为主要讲述内容,会出现历史信息涵盖不全、与现实联系不够紧密等问题。

三、构建“三三三”模式推进四史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的对策

为推进“四史”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高职院校可以构建“三三三”模式,即通过课堂教学的三种模块,实践教学的三类课堂和多媒体教学的三种平台进行补充教学,巩固“四史”教育在高职院校的融入基础。

1.课堂教学:三模块融合

第一,新闻热点。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当前的社会热点,鼓励学生关注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并引导学生对热点新闻事件或相关热点问题进行正确的认识。如出现疑难问题时,教师也可以结合“四史”内容,结合史实,进行正向引导,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分析方法。新闻热点可由学生在课前查阅准备,在课上与同学分享,有能力的学生也可与“四史”内容相结合,由授课教师把握学生讲述内容和方向。这一环节不仅能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还能培养学生关心时事的习惯,培养学生对时事问题的洞察力,使学生通过历史思考新的解决方式,做历史的参与者、担当者和建设者。

第二,理论讲坛。教育者应结合校本教材及其他权威的辅助读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将“四史”内容的理论讲透、讲深。高职院校“四史”教育是具有显着政治属性的“历史教育”,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结合丰富的“四史”案例,利用“提问→思考→解答”等方式,讲清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相关理论内容[3]。同时,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理论功底相对薄弱,因此教师应了解学生的理论基础,根据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的学生情况,有的放矢地讲好理论内容。针对有的学生基础薄弱的情况,教师可放缓授课节奏,将重点理论知识讲清、讲透。而对基础相对牢固的学生,教师则可加快课堂理论授课的节奏,对难点知识进行深入探讨,也可结合相关互动游戏、相关纪录片或其他视频内容等,让学生直观感受到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深深爱国情和民族自豪感。

第三,职业发展现实启示。高职院校有不同的办学特色,学生也有专业之分。将“四史”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就要根据学生所学的专业特色,贴合学生职业发展的现实规划,使学生将所学应用于实际,充分发挥“四史”的育人作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挖掘不同专业学生的专业元素,结合专业特色调整“四史”教学内容,并着重突出不同历史时期的榜样人物或典型事例,向学生展现“四史”教育的多元性,让学生更真切地感悟工匠精神、爱国主义精神等强大的精神力量。

2.实践教学:三课堂联动

高职院校的学生由于自身知识储备方面存在短板,理论灌输的教学模式并不适用,需要选择更加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融入“四史”教育,让“四史”课程真正活起来,成为学生期待的学习内容。因此,“四史”教学不应仅局限于课堂,更应与第二课堂实践教学、第三课堂课后线上教学等环节相结合,有效联动,形成更好的学习氛围。

第一,第一课堂教好“四史”内容。第一课堂即课堂教学,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讲清、讲透“四史”知识内容,讲准确“四史”的红色故事,讲清晰“四史”的理论逻辑。教师在具体授课过程中,可以联系史实进行教学内容的梳理,将历史与相应的知识点深入结合,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授课效果。教师也可以在课上开展有助于教学内容理解的互动活动,如电影配音、红色诗歌诵读、经典歌曲传唱等多种多样的互动活动,调动学生在学习“四史”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

第二,第二课堂实践“四史”教学。第二课堂即为课堂教学之外的另一种授课模式,让学生走出教室,参与到更多的实践活动中,能提高学生的课堂教学参与度,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不一样的“四史”教育氛围。一方面,教师可以让学生多听。教师可以为学生有针对性地开设一些专题讨论,有能力的高职院校可邀请历史中各类重大事件的参与者和亲历者,与学生分享真实的“四史”故事[4],也可以邀请从事相关行业的负责人,为学生讲授历史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使学生对“四史”产生更深的感悟。另一方面,教师可以让学生多看。教师可以结合地区文化特色,组织学生进行课外调研等实践活动,如参观历史纪念馆等,让学生能够在实情、实景、实地的影响下融入“四史”环境中,深刻感受历史文化的底蕴,珍惜如今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并树立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理想信念。

第三,第三课堂拓展“四史”教育广度。第三课堂即在网络信息的影响下所开展的线上教学,有利于拓展“四史”教育的广度。高职院校应利用网络思政平台,如公众号、相关网站、相关论坛等,将历年学生的优秀作品或者是与“四史”有关的获奖情况进行公布与分享。这能形成良好的“四史”学习氛围,起到精神引领的作用。因此,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多种途径的信息技术手段,拓展“四史”教育的广度,使学生能够随时随地接受“四史”教育,在“四史”教育氛围的影响下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三观”。

3.多媒体教学:三平台互补

在“四史”教育中,对教学效果精准及时地反馈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能够促进教学互动,改善教学效果。在思政课教学的过程中融入“四史”教育时,可利用“三平台互补”实现多媒体教学。教师可利用将“四史”教育与主题班会、新媒体资源以及线上课程资源相结合的信息化教学平台,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助力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第一,“四史”教育与主题班会相结合。在“四史”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各班实际情况,结合学生各阶段的思想动态,将“四史”教育与主题班会相结合。班会的开展与开设课程相比更具有时间上的灵活性。教师可以在某一特殊历史纪念日,结合班级具体情况开展融合“四史”教育内容的主题班会。另外,开主题班会相比于统一授课,不会局限于授课进度的限制。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与教师进行探讨,与班级同学进行讨论,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四史”教育的目的。

第二,“四史”教育与新媒体相结合。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各高职院校也结合各自学校的思政育人情况,开设与“四史”有关的微信公众账号和网页官方账号。“四史”教育与新媒体相结合,打破了课堂教学固定时间、固定地点的局限性,能够让学生利用课余的零碎时间,在任何地点学习和掌握“四史”相关内容。学生通过新媒体平台随时随地查阅已经学习过的或者想要去了解的“四史”相关内容,可以巩固课堂所学,加深对“四史”知识的理解,还可以拓展知识视野,掌握课堂上学习不到的“四史”知识,这有利于“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也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四史”学习习惯。

第三,“四史”教育与线上课程资源相结合。“四史”课程虽然开展的时间不长,但各高职院校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善的课程内容与课程搭配。部分院校已经形成了具有本校特色的线上课程资源,这就为很多对“四史”感兴趣的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有的学生可能由于课程安排的限制并没有选修“四史”课程,或者没有修读全部的“四史”课程。有的学生听课不认真,或者听课走神,回过神又跟不上教学进度。而线上课程资源的形成,对于每一个想要学习“四史”内容的学生来说都是一个非常宝贵的资源平台。学生可以根据线上资源进行学习检测,了解自己知识掌握的具体程度,这有利于进一步推进“四史”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

参考文献:

[1]王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四史”教学的整体性及其实践路径[J].思想教育研究,2021(01):123-127.

[2]戴海容.精准思政视角下新时代高职院校“四史”教育路径论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01):72-74.

[3]虞志坚.“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三重逻辑[J].江淮论坛,2020(06):17-21.

[4]王炳林,刘奎.关于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0(08):64-71.

Practice and Reflection on the Integration of "Four Histories" Education in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Yang Jing

(Liaoning Mechatornics College, Dandong 118000, China)

Abstract: The integration of "" education in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highervocational colleges is an important way to strengthen students ideals and beliefs, an inevitable requirement for implementing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cultivating morality and talents, and an effective way to refor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alyz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four histories"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colleges, it was found that some vocational colleges have insufficient understanding of"four histories" education, teaching methods need to be improved, and teachers awareness of integration needs to be improved.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an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four histories" education in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by constructing the "three three three" model, that is, through three modules of classroom teaching, three types of practical teaching, and three platforms of multimedia teaching, to carry out "four histories" education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teaching.

Key words: "four histories"education;ideologicaland political courses; "threethree three" mode; higher vocationalcolleges; foster character and civicvirtue;teachingrefo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