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彩先

长期以来,受传统教法的影响,课堂教学惯用“课堂讲解+课外练习”的套路。课堂上,教师按预设的教学程序,将教材的知识点条分缕析,力求讲“深”讲“透”,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将学生置于被动地位。新课改方案提出多年,新课改正在各地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综观各地的课改成果不难看出,新的时代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形势下一个合格的教师必须顺应时代潮流,做一个智慧型的老师。

首先,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愉悦学习的基础,努力学习的催化剂。 “亲其师而信其道”,我们要强化师爱的作用,把微笑带进课堂,创造出一种宽松和谐,相互信赖的教学氛围。课前提前两分钟进入教室,与学生聊聊学习以外的事情能够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老师关注的不仅仅是他的学习,还想走近他学习以外的生活。例如,有学生患上感冒,除了让他多注意休息、多喝水等话语上的关心,也可以熬点姜糖水,这样学生在感动之余会产生学习上的巨大动力。

其次,灵活把握课堂,在课堂上随机应变。英语教学中,例句的使用在课堂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例句的选择至关重要。我在教授知识点时一般选择易于学生接受、能够让学生举一反三的例子。例如,在教授定语从句这一语法时,我举了拿破仑的一句名言:A soldier who doesn t want to be a general is not a good one.(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学生马上踊跃起来,纷纷举手要求听自己的句子:A man who has not been to the Great Wall is not a true man.(不到长城非好好汉。);又有学生想到了姚明的话:“A person who works hard may not always succeed, but a person who gives up is sure to fail. (努力不一定成功,但放弃一定失败) 其实姚明这句话本来的译文是:You may not always succeed even if you work hard, but you will fail if you give up. — Yao Ming但是学生这样翻译也不错,应该对学生加以鼓励,因为语言学习必须灵活,一个汉语句子可以有多种译文,用这样学生熟悉的而且又寓意深刻的句子举例,学生更易于接受这一语法。

第三,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实施参与性教学。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教学或实验上的技能问题,而提出问题,却需要创造性和想象力。”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改变教师居高临下主宰课堂的局面,实现由教师单向提问向师生共同研究探求新知转变。经过一个阶段的实践,我惊喜地发现,你如果给学生一个舞台,学生经常会有让你意想不到的收获。我组织了一次题为“My dream”的演讲比赛,让学生自己组织讲稿,小组内先交流,找出各自讲稿中的问题,然后再争先上台演讲。让我意想不到的是班上有一个成绩很排后的学生竟然走上讲台,神情激昂地把自己的梦想向全班同学展现出来。他的这一举动不仅让我,让班上的同学,甚至让他自己都很震惊。事后我找到他,充分肯定了他那堂课上的表现,告诉他既然一个小小的演讲能够做得如此成功,别的方面,比如背诵范文、经典句式等也能做到很好。他通过这次活动和我的鼓励备受鼓舞,学习动力大增,成绩当然也有了大幅度提升。有时候我就想,如果没有那次发现,也许这个学生会在英语课上永远躲在角落里而被埋没。从那以后,我常把提出问题和探究问题的权利交给学生,给他们提供广阔的参与空间,让他们学得主动积极,有充分的机会去发现、讨论、研究,教师只做补充解释并加以点评。这样的课堂氛围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尊重了学生的独立人格,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既锻炼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活跃了课堂氛围。

(山东省胶州市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