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佳民 熊志鑫

[摘要]卓越型教学是培养卓越工程师的重要途径,本文以卓越船舶专业的教学改革理念出发,立足于培养既懂理论又熟悉工程实践的卓越人才,从培养目的、培养方式和教学内容三方面的转变来实施卓越型教学模式,并通过教学模式的实践,给出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困难。

[关键词]船舶专业卓越计划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3)08-0111-02

卓越船舶工程师不仅要掌握扎实的船舶与海洋工程理论知识,还要初步具有丰富的工程设计、施工建造以及管理运营等方面的工程实践经验。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要求,给各门专业课程的授课老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应该根据课程性质,适当增加案例讨论、课程设计以及企业实习的比重,尤其是增加短期企业实习与案例讨论等。在教学方法方面,要鼓励自主探究与自主发现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自己去体会学习,激发其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卓越型教学以理论学习、工程实践、再理论学习的模式,来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与探索精神,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学生。让他们具有足够的“本领”去准备迎接毕业后的学习和工作。

一、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概述

从2010年6月开始,教育部先后批准462个试点班加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拟通过在试点高校及专业实施卓越计划,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工程教育模式,以迎合我国对人才的需求,其中船舶专业有5所高校。据麦肯锡季刊的一项分析报告指出,在中国160万名青年工程师中,只有16万名能胜任跨国公司的工作,能达到跨国公司用人标准的合格毕业生比例不到工科毕业生的10%,与印度的25%、马来西亚的35%、波兰的50%、比利时的80%以及其他发达国家差距甚大。为此,教育部推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坚持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上海海事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在与大型国企进行“3+1”联合培养教育的同时,正在积极实施教育部的卓越船舶工程师培养。各门课程均有针对性进行了卓越型教学的改革。下文主要针对船体结构与制图的卓越教学改革实践与所遇问题进行探讨。

二、船体结构与制图卓越型教学改革实践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船体结构与制图相关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在该课程中运用了卓越型教学模式,从培养目的、培养方式、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转变,进而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提高他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将来成为一名合格的卓越工程师。

(一)培养目的的转变

在卓越型教学中,大学生的身份理应由最初的理论学习者逐步成为一个既学习理论又学习工程实践的卓越工程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掌握课程知识,还能够理解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联系,进而解决实际工程中碰到的问题。在与这些未来的卓越工程师的交流中,教师也应更新自己的知识视野、扩展自己的实践经验,实现更好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船体结构与制图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船体结构的知识与船体制图的基本技能,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实际船体结构基本图样的绘制和识读。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要具备以下两方面的知识,一是要透彻地掌握工程实际中各种船体的构造与实际生产部门所要求的船体结构图样的基本组成,二是能够熟练利用现代制图工具进行船体图纸的绘制。 船舶专业前期课程船舶与海洋工程概论和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的开设可以很好地帮助本课程教学目的的改变。

(二)培养方式的转变

卓越型教学应该强调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之间的平等关系,突破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传统观念。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结合,避免了只重理论不重实践的满堂灌、一言堂,理论严重脱节或滞后于实践的传统教学方法。这样,学生通过理论学习、实践学习、理论再学习这一螺旋上升过程既学到了理论知识也学到了实践应用,从而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也更容易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探索的卓越工程师精神。针对理论与实践融合难的问题,分析其原因,是教学中只重理论不重实践或基本无实践造成的,所以教师在教学方式上要为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创造一切可能的机会。

在船体结构与制图授课过程中,授课教师首先在备课期间针对“船体结构”部分在船厂进行了大量相关图片与音像的摄制,然后在授课时首先让学生观看相关音像资料,引导学生从船体结构的知识出发,自己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然后再讲述理论知识,最后再一次讨论学习所摄制的各种资料。在“船体制图”部分,首先让学生读识收集到的部分图纸,然后带着问题讲授制图的相关理论内容,最后进行相关图纸的绘制。在课程中或课程结束后,学生集中进入船厂和设计院进行实践学习。上述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思考,不断地理论联系实际,进而提高了学生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也可以更好地促使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

(三)教学内容的转变

随着船舶与海洋工程技术的进步,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特别是计算机技术在船舶设计与制造上的广泛应用,以及船舶行业规范标准的陆续修订更新,专业课程的授课内容也要求及时进行相应更新。教师也应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扩展自己的实践,实现更好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在船体结构与制图的授课过程中,课程的教学内容不断更新,在原有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增添了大量实践性的教学内容,力求把传授理论知识和培养实践能力结合起来。例如:在船体制图方面,将线型的绘制、图纸的选择、绘图比例的确定等方面的内容弱化,重点介绍图样的组成内容以及对图纸的识读和绘制方法上。同时不断更新船舶规范方面新增的相关内容,尽可能让学生学到最先进的船体结构与制图知识。

三、船体结构与制图卓越型教学实施过程中面临的困难

“船体结构与制图”是船舶与海洋工程本科生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实践性较强,涉及船体结构构件的基本知识,船体结构布置的基本内容和船体制图的基本规则与制图的基本方法,以及制图工具CAD的初步应用等。课程内容是学生日后从事船舶制造和船舶设计的基础也是其他课程的基础。

船体结构与制图卓越型教学模式在上海海事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试行以来,教学效果良好,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存在如下几点困难。

(一)理论教学与企业实践融合难度大

卓越型教学模式引领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同时要与实践紧密结合,理论教学要与实践教学环环相扣。每节课老师讲授理论知识之后,学生应进入企业进行参观实习,或者进入企业发现问题之后老师针对所发现的问题进行理论简答,然后再进入下一个内容的学习与讲授过程。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前最新的造船工艺和设计理念,教会学生如何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但同学们进入企业实习的内容往往受到企业工程进度和安全因素的制约,实践内容难以覆盖理论知识。此外,部分同学进入企业前没有对理论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所以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将理论与实践连接在一起,更难以在企业中发现问题,进而将问题带到课堂,形成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二)实践与教学不能交叉安排,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效果降低

卓越型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走一条理论学习、工程实践、理论再学习的螺旋式学习道路,课堂教学的工作不仅是传授知识而且也要让学生发现问题甚至让学生解决问题,而企业实践也不是一项独立的教学内容,是带着问题的实践,是发现问题的实践,是巩固理论知识的实践。但现在所有学校往往都将实践实习内容集中安排,不能零散地穿插在理论教学中,在实践实习过程中很多学生可能已将课堂讲授内容遗忘,实习结束后本门课程的理论学习也随之结束。所以实践与教学无法交叉安排的结果将降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效果。

四、结语

卓越型教学模式提倡学生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的结合,以培养既懂理论又熟悉实践的卓越工程师为目的。在卓越型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会遇到困难、会走弯路,而且每门课程中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不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也不同,所以不同课程应设置相应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并且应该结合教学效果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做相应的调整。总体来说,卓越型教学模式中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精神应得到更多体现,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是这一培养模式的核心。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Z].2010.

[2] 教育部. 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Z].2011.

[3]白正仙,刘学春。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本科钢结构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探索与实践,2008,(4):231-232.

[4]万超嵇,春艳,管义锋,赵洪江. 船舶类高校“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研究与进展[J].科技文汇,2010 ,( 10 ):36-37.

[责任编辑:碧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