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师胜任力是教学水平、人才培养的保证,培养教师胜任力应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本文以高职会计专业教师为研究对象,从学生角度研究专业教师胜任力的构成,运用因子分析构建了包含职业素养、教学素养、人格素养、人际沟通、自我发展、专业素养6个维度的高职会计专业教师胜任力模型,并予以验证,针对性的提出了会计专业教师胜任力提升的建议,促进高职会计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

关键词:高职;会计;教师胜任力

自从David·McClelland提出“胜任力”的说法后,国内外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拓展、应用和完善。关于教师胜任力,Broadfoot在1987年提出教师胜任力结构由教育技能、开展教学活动的能力和教师职业的态度三个重要组成部分。赵忠君等(2017)认为教师胜任力是能促进教师更好地组织、开展教学工作的各种能力要素的综合体,他们认为在不同授课对象、不同专业领域、不同教学环境、不同教学模式下的教师所需要的胜任力要素是不同的,并且是不断变化的。对于高职院校教师胜任力的描述,张议元、马建辉(2006)的研究认为高职院校教师胜任力包括专业胜任力、心理胜任力、职业操守特征、行为胜任力;路姝娟等(2014)认为是教师个体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和科研所应具备的有关知识和技能,具体包括道德素养、专业素养、实践素养、人格素养和发展素养;李俊强、李彦、周后红(2014)则认为“职业性、应用型”高校的教学,要求教师不仅要有较丰富的理论知识,还应通晓实习、实训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并且具备实践教学组织能力。因此,为了能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和丰富相关的教学理论,针对特定教师群体的胜任力建模、评价、提升策略等的研究有必要持续进行(赵忠君等2017)。

建构主义理论一直强调的以学生为本,但在重视学生的认知主体地位的同时不能忽略教师的指导作用,强调培养教师相应的教学胜任力应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本文以高职会计专业教师为研究对象,从学生角度研究专业教师胜任力,促进高职会计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为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提供参考。

一、数据来源及处理

本研究首先采用发放开放式问卷小范围收集有关高职会计专业教师胜任力词条,将收集到一手资料与专家的意见相结合,在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反复的讨论、分析、归纳,从中选出34条胜任力特征要素,为了进一步分析和验证,编制了《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师胜任力要素调查表》。

调查表采用Likers5 等级评定法,“不重要1”、“比较不重要2”、“重要3”、“比较重要4”、“非常重要5”,选取广东省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清远职业技术学院等五所高职院校在校大二、大三学生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568份,有效问卷514份,有效回收率91%。将有效问卷随机分成两部分,分别用于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构建模型并予以验证。使用SPSS19和AMOS17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分析内容包括信度、效度检验、主成份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等。

二、数据分析

1.信度效度检验

因子分析前,需要检验原始变量之间是否存在较强的相关关系。利用有效问卷,随机选取一半进行信度检验,结果显示Cronbach's Alpha值为0.944,说明本问卷测量的一致性较强,可信度理想;其次进行效度检验,取样足够度的 Kaiser-Meyer-Olkin值0.891,Bartlett 的球形度检验为5986.563,p=.000<0.0001,达显着水平,说明变量间相关数据适合因子分析。

2.探索性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方法”是一种将多变量化简的技术,目的将原始变量归纳出类别,将高度相关的指标归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问卷中的34个项目进行因子分析,采用最大方差法旋转后保留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本着尽量减少标量的原则,因子载荷大于0.6入选矩阵(表1),因子分析共抽取6个特征值,能够解释项目结构变异量的63.829%(表2)。

根据旋转成份矩阵,对各因子所属变量特点进行归纳命名,提取的会计专业教师胜任力构成维度如下:

因子1:职业素养。因子分析显示此维度解释了36.894%,可见在高职会计专业教师胜任力组成中占有重要地位。包含了公平公正对待每位同学、工作态度及激励学生三个指标,这些指标反映了从事教育行业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作为教师要热爱本职工作,拥有热情积极的工作态度,遵守教师职业道德,忠实于教育事业,关爱学生,为人师表。

因子2:教学素养。包含有教学方法及技巧、教学组织能力、知识更新能力。教学素养是教师胜任力的主要内容,是教师有效完成教学活动的本领,对整个教学过程的驾驭胜任力的表现。在科技发达的今天,教育技术的每一次进步,都会带来教育方法和学习方式革命性的变革,在丰富了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学效果的同时对教师提出了挑战。作为商业语言的会计行业,为了适应经济发展,有必要及时修改会计准则、更新相关法律法规,对专业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合格的会计专业教师应时刻关注国家政策调整,紧跟职业教育行业和会计行业发展动态,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更新已有的知识结构、教学资料和授课内容信息,使教学能够适应区域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和专业技术进步,推动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衔接。

因子3:人格素养。包括对学生具有影响力、具有亲和力。教师不但要向学生教授专业知识,还要教授学生做人的道理,以身作则比讲课更有效。因此,作为会计专业的教师自身应具备正确的人生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恪守会计职业道德,自觉地将职业道德、人文素养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因子4:人际沟通。包含有效率感、能与学生主动交流。表现为能够高效、耐心为学生传授知识,解答疑惑,热情饱满的投入教学工作,与学生进行无障碍沟通交,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因子5:自我发展。包含有高学历、高职称、获得其他职业资格三个指标;高学历、高职称从某种意义来说代表了教师拥有较高的专业水准及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够在教学中更加游刃有余,当然也不能只追求“高”;获得其他职业资格既可以适应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同时通过参加各类会计考试也是提升自身专业能力的途径。

因子6:专业素养。包括有合理的知识结构、指导实践教学能力。“双师型”教师是高职教育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特色,是理想的教师类型,其要求教师特别是专业教师在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的同时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岗位技能。目前普遍的认定标准是教师具备“双证”或“双职称”,即“教师+中级以上技术职务(或职业资格)”,如“教师 +技师(会计师、律师、工程师等)“。但是有证书不代表有能力胜任,没有证书不代表不能胜任,因此教学中真正需要的是既拥有“双证”又具备“双素质”的教师。合格的会计专业教师既要熟悉业务流程, 又能熟练进行业务操作,更能够利用自身的专业技能,熟练指导学生进行会计实践操作。

3.描述性统计分析

描述性统计显示,均值位居前四位的分别是公平公正对待同学、教学方法及技巧、知识更新胜任力、工作态度,其中两项关于职业素养,两项关于教学素养,与因子分析结果相同,从另一个角度验证了职业素养和教学素养的重要性。

4.验证性因子分析

针对样本所得到的包含15个指标的模型,使用另一半样本的数据,采用AMOS17软件建立结构方程模型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进一步印证量表的构建效度。

根据得到的模型适配指数对前面得到的结构模型进行评估,结果显示调整良适性适配指标(AGFI)的拟合值0.897,近似误差均方根RESEA为0.0667;比较拟合指数CFI为0.934、优度指数GFI为0.937、赋范拟合指数NFI为0.891等适配指数均已达到适配标准(表3),表明所得胜任力模型拟合度良好,模型可接受,可以为教师管理提供帮助。

三、结论

本文运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建立了包含6个维度的高职会计专业教师胜任力模型,运用验证性因子分析证明了此模型的拟合度良好,可以帮助学校甄选真正合适担任教学工作的教师,促进会计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与发展;同时可以帮助教师个体找出自身的差距,弥补不足,完善职业生涯规划。

提高高职会计专业教师教学胜任力应从两个层面着手:

学校层面主要是提供交流学习平台和机会。诸如提供关于教学创新、教学方法、课程设计等方面的信息交流与学习资源平台;通过举办校内教学绝活大赛、教学设计技能大赛等,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促进教师职业素养、教学素养的提升,激活教师专业素养发展潜能,提高教书育人的技巧。

教师层面首先要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尽可能参加各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比赛,探索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技巧;其次积极参加专业培训,及时更新专业知识,利用假期到合作企业参与社会实践工作,扎实专业实践技能,提升专业水平,促进会计专业教学质量提高。

参考文献:

[1]路姝娟、杨近.高职院校教师胜任力素质提高的探讨——基于校园文化的视角[J].职教论坛,2014.26(9)

[2]李俊强、李彦、周后红.“职业性、应用型”高校教师胜任力整合探讨[J].高教论坛,2014(5)

[3]张议元、马建辉.高职院校教师胜任特征研究[J].中国市场,2006(9)

[4]陈娟、田凌云、马跃如.高校教师能力模型构建研究———基于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2(9)

[5]赵忠君、郑晴、张伟伟.近十年国外教师胜任力研究动态与启示[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12)

[6]徐鹏、雷娟、陈俊国.基于学生角度构建医学院校教师胜任力模型研究[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8(4)

作者简介:

张银华(1972--),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经管学院教师,硕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会计、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