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国约有1/3的贫困人口直接从当地旅游发展中受益,约1/10的贫困人口通过以家庭为单位参与旅游产业链实现脱贫。就我省而言,河北是全国唯一兼有高原、山地、丘陵、平原护坡和海滨的省份,旅游资源相对丰富,是名符其实的旅游资源大省,但同时我省又涵盖了燕山—太行山国家连片特困区2/3的贫困县,而张家口市一直是河北省最为贫困的地区,其坝上坝下的六区十县中,就有十个县区属于国家级贫困县。旅游扶贫开发是任务,也是机遇,借助互联网技术及思维来进一步实现“互联网+精准乡村旅游脱贫”,便是张家口可走的捷径之一。

关键词:互联网+;旅游扶贫;特色产业

一、“互联网+乡村旅游扶贫”模式分析

1.“互联网+”的基本理论、内涵及特征

“互联网+”的概念于2012年首次提出,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互联网形态演进及其催生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或创新2.0下互联网发展的新业态,具有跨界融合、创新驱动、重塑结构、尊重人性、开放生态以及连接一切的六大特征。从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提出“互联网+”后,“互联网+”便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如今已与各行各业深度融合运用。

“互联网+乡村旅游”是将互联网平台、信息通信技术和精准扶贫理念深度融入传统乡村旅游扶贫,以创新扶贫新形态、新业态,最终使贫困人口获得更多发展机会和净利益的一种全新贫困治理模式,属于升级版产业扶贫形式,具有贫困人口参与面广、生产成本较低、扶贫见效快以及返贫率低等优势。而在具体扶贫过程中,具有成本低效率高,信息覆盖能力强,瞄准对象紧扣农村贫困人口,适用范围有限,“多维脱贫”等特征。

2.“互联网+乡村旅游扶贫”精准扶贫模式的减贫效应分析

精准化乡村旅游扶贫是充分利用和调动乡村旅游资源、通过乡村旅游产业开发,特别适用于具有独特性、稀缺性,不可复制性资源禀赋的贫困地区的乡村旅游发展,可使贫困农民获得更多发展机会和利益。“互联网+旅游扶贫”具有多维减贫效应:缩小城乡数字鸿沟,打破信息孤岛,消除信息贫困;改变贫困文化、培育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增强他们与社会的对接能力;扩大农民尤其是贫困农民实现“双创”的机会,促进贫困户增收,减缓经济贫困;整合乡村旅游资源,实现三产融合,推进产业扶贫开发;开拓贫困乡村旅游商品市场,助力农村电商扶贫,提升贫困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通过线上线下融合发展,降低乡村旅游扶贫成本,优化贫困地区乡村旅游服务,创新扶贫模式。最为一个贫困地区,张家口旅游资源丰富,既有雄浑辽阔的自然风光,也有震古烁今的人文景观,目前,已有各级各类景区40多个,同时,这些景点有近75%位于贫困县或村,但信息化水平相对落后很多,导致很多制约旅游产业发展的因素存在。因此,若能将“互联网+乡村旅游”作深度融合,可以加大对旅游资源的整合,更是实现张家口市“大旅游”的有力推手。

二、“互联网+乡村旅游”扶贫模式面临的问题和困境

1.旅游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滞后

这已成为制约张家口市贫困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的主要瓶颈和最大障碍,主要体现在目的地可达性差,尤其是藏在偏远地区的风景秀美之地,餐饮和住宿条件较差且价格虚高,环保项目不到位等,这些问题直接导致接待能力低,“软环境”建设速度慢,配套公共服务设施数量少,级别低,设备简陋等低水平状态,难以满足游客逐渐增长的旅游消费需求。以张北草原天路为例,近两年旅游人数较前几年有所下降,很大的原因就是配套设施不足,住宿供不应求,价格虚高;导致很多游客“来而不返”,旅游体验欠佳,虽然带动了周边三个贫困村脱贫,但市场潜力还远没有达到预期,同时反而增加了政府环境治理与维护的负担。

2.乡村旅游“触网”水平较低

经济社会发展的地域性不平衡直接影响贫困人口“触网”的水平。主要体现在不仅政府的互联网运用意识不强,能力有待提升,农民尤其是贫困人口更是如此。旅游门户网站功能简单、定位狭窄,互动性差,乡村旅游信息系统功能不健全,旅游信息真实性差,不实宣传等问题时有发生,成为阻碍“互联网+乡村旅游”的障碍性因素。

3.旅游产品低端且同质化现象严重,缺乏核心竞争力

当前,很多乡村旅游开发地区旅游资源规划缺少系统、科学、严密的论证,设计单一,盲目跟风,近距离低水平现象普遍,同时,文化内涵单薄,无法形成创意产业,以坝上草原旅游为例,到旅游旺季时,坝上草原的很多旅游项目几乎是清一色的骑马、草地摩托等,文创程度普遍不高,游人“再返”的的意愿不强烈。

4.大部分农村“缺人少才”,空心化现象严重,不利于“互联网+”旅游扶贫项目的落实

“互联网+乡村旅游扶贫”总体需要包括新媒体、营销、服务、管理等四类人才,但农村目前严重过的空心化现象使得这四类人才的储备几乎为零,这对于实施“互联网+乡村旅游”的推广及产业项目落地来讲无疑是最大的掣肘。

三、因地制宜发展“互联网+乡村旅游”扶贫路径的思考

旅游产业是张家口的一大发展产业,去年以来,张家口市牢牢把握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契机,立足独特的资源优势,依托现代农业园区、休闲农业园区、旅游景区等载体和平台,大力发展以农家乐为主的乡村旅游,重点推动列入国家文旅部旅游扶贫项目库的177个村脱贫出列,取得积极效果。

1.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深化旅游供给侧改革

“互联网+”的核心思维便是站在客户的角度考虑并解决问题。目前有两种现象使得我们思考:一是城市居民消费需求多元并不断升级的趋势日趋凸显;二是很多农村出生到城市工作生活的居民有始终萦绕在他们心头的乡恋乡愁情结,针对以上两种现象,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思维和技术让他们的乡情在旅游扶贫过程中不断得到满足,将碎片化的供给需求和互联网资源以及旅游资源有创意的结合起来,构建多元参与、利益共享的长效发展机制。例如“互联网+共享农场”的模式便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对于张家口而言,京张高铁马上开通,张家口便能真正成为京津冀一小时生活圈的地域,面对需求多元的人群,张家口乡村旅游面临更大的机遇与挑战,“互联网+旅游扶贫”也需要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2.建立动态、开放、共享的乡村旅游信息系统

在“互联网+”和精准扶贫的战略下,建立贫困地区乡村旅游内生发展长效机制。在掌握贫困地区人口基本状况和旅游资源的基本前提下,政府要进一步加强扶贫大数据信息系统建设并使之与乡村旅游资源信息与开发建立某种联系。同时建立一个包含全市景区及配套的餐饮服务等设施在内的智慧旅游信息系统,消除由信息不畅带来的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并辅以客户与农户的双向反馈机制,改善客户体验,并促进贫困地区旅游产业的开发与升级。

3.重视人力资本积累

根据人力资本相关理论,应重视人力资本投资,开发人类智力,用知识推动社会发展。而贫困地区最稀缺的资源便是人力资本,因此,对教育基础设施和对人力资本投资是对贫困地区和贫困农民最重要、最经济的投资,用意识理念和知识来提升他们摆脱贫困的能力。只有增强相关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并让这种能力适应能够不断满足顾客多样化需求,提升顾客对旅游产品和服务的满意度,才能促进旅游业向更高层次和水平的发展。因此,利用“互联网+”的强大学习功能帮助贫困农民认识并正确看待旅游业,树立他们的环保观念,提升乡村旅游从业者的服务和经营技能,并保障贫困人口参与旅游开发过程。

4.加大旅游文创的开发,让文化成为“互联网+乡村旅游”扶贫的“魂”

目前很多旅游景点及项目的开发纯粹是为了“以乐取人”,粗放、简单、缺少内涵的旅游方式成为制约旅游资源进一步开发利用的内生性障碍。再以张家口坝上草原为例,大多数旅游项目重娱乐轻文化,忽视了挖掘草原文化及民俗文化的内涵,致使同类旅游景观中,坝上草原的吸引力明显不足。因此,应利用互联网平台的传播效应,为旅游业的发展注入更多质的东西。尤其是贫困地区的旅游资源不仅独特美丽,它的原生态特性赋予它更多的故事,通过设计引领,植入历史或新兴文化,实现美在乡村、玩在乡村、乐在乡村。

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旅游资源,尤其是文化,目前,运用“互联网”手段展开旅游营销、宣传以及通过反馈获得的再提升,无论对于贫困地区,还是发达地区而言,都是可走的最佳捷径。目前,张家口已出台多项政策扶持旅游扶贫,比如支持电商平台开展旅游电商扶贫行动,为贫困县区开设扶贫频道,开展在线宣传推广、特产销售、旅游线路营销;支持在旅游扶贫村成立包含“旅游+电商”扶贫内容的合作社。这些都直接或间接推动了“互联网+”在我市旅游扶贫领域的发展。

作者简介:

赵燕君(1982--),大学本科,中共张家口市委党校,副教授,研究方向:网络安全、“互联网+”相关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