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作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革命道路理论初步形成的标志,不仅为中国大众指明了革命方向和革命道路,而且也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借鉴和实践经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暴力革命学说,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为毛泽东思想的日益成熟和丰富发展奠定了最基本的立场和准则。在这封信中,采用了举例分析、对比分析、层层推理等写作方法,运用辩证思维分析问题看待和分析问题,可归纳为四个方面的哲学方法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体现出来的哲学方法论,不仅仅在当时的革命环境下适用,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仍然适用。

关键词:《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哲学方法论;现实意义

1930年1月5日,毛泽东给林彪写了一封题名为《时局估量和红军行动问题》的长篇复信。1948年2月28日,中共中央决定编辑出版《毛泽东选集》时,收入该信,并将题目改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作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革命道路理论初步形成的标志,不仅为中国大众指明了革命方向和革命道路,而且也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借鉴和实践经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暴力革命学说,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为毛泽东思想的日益成熟和丰富发展奠定了最基本的立场和准则。

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的哲学方法论

在这封信中,采用了举例分析、对比分析、层层推理等写作方法,运用辩证思维分析问题看待和分析问题,可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的哲学方法论。

1.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思维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也是毛泽东带领中国人民取得革命胜利的重要法宝。不论是在革命实践中,还是在写作中毛泽东都是针对具体问题实际问题而写,分析问题的性质,提出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而不是空泛而谈的理论创作。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篇文章是为解决当时党内部分同志对时局的错误估量、对红色政权缺乏信心这一问题而写。全文紧紧围绕这一中心,指出相关同志的错误所在,表明正确的观点,详细分析原委及希望所在。真正做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文章只围绕一个问题展开分析,只解决一个问题。这对我们是一个重要启示,只有立足实际、着眼于解决实践存在的问题、准确分析并提出科学可行的解决问题,才是有价值有成效的。

2.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辩证思维

毛泽东之所以能先人一步认识到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原因之一就是他擅于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而部分同志之所以对时局的估量容易出现错误、对红色政权的信心不足,主要是没有很好地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毛泽东在分析中国为什幺必须走建立根据地、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道路时,指出中国是一个许多帝国主义国家相互争夺的半殖民地。理解了这一点,就能明白中国白色政权内部是不和谐的。帝国主义之间的争斗,必然也会导致白色政权内部不断的争斗,这恰恰就给了红色政权生存的空地。虽然反革命势力总体上比较强大,但因为它们是不团结的,内斗着的,因而不可怕。只要把握好机会,红色政权必然会不断壮大,取得最后的胜利。毛泽东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文中充分体现了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分析问题。

在分析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时,他写道:“帝国主义争夺中国一迫切,帝国主义和整个中国的矛盾,帝国主义相互间的矛盾,就同时在中国境内发展起来,因此就造成中国各派反动统治者之间的一天天扩大、一天天激烈混战,中国各派反动者之间的矛盾,就会日益发展起来。”“这样就会促令广大的负担赋税者和反动统治者之间的矛盾日益发展。”详细分析了各种社会关系与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之间的联系,有理有据,铿锵有力。

3.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辩证思维

毛泽东在文章提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现在虽只有一点小小的力量,但是它的发展会是很快的。它在中国的环境里不仅是具备了发展的可能性,简直是具备了发展的必然性。”此处运用发展的观点看待中国革命,虽然眼前力量较弱小,但它是会不断发展壮大的,一点小小的火星,也可成燎原之势,红色革命政权必然会不断扩展,最终覆盖全国。

同时也体现出了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方法,眼前力量小只是现象,内在发展实力才是本质。毛泽东在文中一再强调,对当时革命状况,不能只看现象,而要了解本质。“对反革命的力量的估量也是这样,决不可只看它的现象,要去看它的实质。”“现时的客观情况,还是容易给只观察当前表面现象不观察实质的同志们以迷惑。”等等,体现了毛泽东善于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分析问题的科学方法。

4.坚持用矛盾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辩证思维

首先,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正确认识当时社会中存在的各种各样的矛盾。当时的中国是许多帝国主义相互争夺的半殖民地国家,各帝国主义为了取得更大的利益,想方设法拉拢能够为其谋取利益的实力派,而国内的反革命势力为了谋求自己更大的利益,也争先恐后寻找靠山,这就导致中国国内派系复杂。帝国主义国内是存在矛盾的,帝国主义之间也存在矛盾,帝国主义国内矛盾激烈,就往国外转移矛盾,各帝国主义在中国利益争夺上的矛盾也更激烈,进而促使中国国内反革命势力内部矛盾激烈化。帝国主义在中国利益争夺矛盾的加剧、反革命势力内部矛盾的加剧,都会增加对国民财富的掠夺,进而激发国内各阶级各阶层与反动势力及帝国主义的矛盾。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矛盾的加剧,就会推动革命高潮的到来。所以,红色政权必将获得大好的发展机会,中国革命高潮必将快要到来。

其次,正确把握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之间的关系。毛泽东在文中通过对比中国和西欧国家革命的特点,在中国和在西欧都有革命力量和反革命力量两种相对立的势力团体。这是矛盾的普遍性,在人类获得彻底解放之前,所有国家都存在着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所以,当时不仅中国存在社会主义运动,在西欧国家也有。但各个国家国情不同,国内矛盾又具有特殊性,革命和反革命这一矛盾的两个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因而,中国的革命态势与西欧的革命态势并不相同,在西欧做不到的,在中国却可以做到。

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哲学方法论的现实意义

毛泽东同志对中国革命必胜的信心不是凭空生成的,而是充分运用其哲学方法论,特别是善于用矛盾的观点分析问题、看到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形成的。既看到矛盾的普遍性,又看到矛盾的特殊性,从社会存在的客观矛盾出发,分析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又区别于不同环境下矛盾的特殊性,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中国社会的矛盾不同于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中国革命和反革命双方的特点也不同于西欧国家革命力量和反革命力量双方的特点,从中国革命的特殊性出发,看到了中国革命必然取得胜利的结论。这就启示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如若能正确分析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找到事物的必然趋势,就可以增强我们的信心。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本意就是小小的力量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发展壮大,最终可成燎原之势。这带给我们的现实启发是非常丰富的。

从个人生活层面看,我们要谨小慎微,“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生活中要积极纠正不良作风、不良习惯,努力培养好习惯。不要因为“恶”小而任由之,不及时反省,不予重视,久而久之,最后可能成为破坏人生幸福的大障碍。“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并非虚言。也不要因为“善”小而不为,需知积少可成多,长期坚持,必成大器。

从社会层面看,我们更要防微杜渐。社会是一个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里,人们的利益联结在一起,关系错综复杂,任何小事情都可能是大事情,任何小问题都有可能成为大问题。因而,在社会建设、党的建设、政府建设方面,我们应该正确认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道理,对那些不良的作风、不良的现象,要及时予以纠正予以改造,避免其发展成燎原之势。对优良作风尤其是党的优良传统,要给以足够的重视,使其发展壮大。

三、结语

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我们所能感受到的并不仅仅是毛泽东作为一代伟人的坚强信心和高瞻远瞩,更多的是毛泽东的理论思想对于今天实践活动的重要指导意义。我们在解决问题要把握好方向和方法问题,客观全面地分析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理论联系实际,用实践检验真理,在实践中前进,循序渐进,最终达到目标。

这封信点亮了中国革命的灯塔,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共产党也正是凭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坚定信念,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了一个接一个的胜利。他的思想和中国历史是互相成就的。总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体现出来的道理,不仅仅在当时的革命环境下适用,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仍然适用。虽然具体实践不同,具体方式也不同,但基本内核一致。这篇文章的具体内容是历史的,但它所展现出来的精神却是永恒的,值得一代又一代的人认真学习。

参考文献:

[1]姚飞.“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思政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9(07):162

[2]骆小平.星星之火,可以燎原[N].中国青年报,2018-08-06(002)

[3]张大卫、杨洁.《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方法论分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46(04):36-39

[4]李帅.浅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科学依据[J].赤子(下旬),2016(02):123

[5]户华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何时提出的?[N].光明日报,2012-08-29(009)

[6]高婷、吴才兴.毛泽东、林彪与《星星之火,可以燎原》[J].党史纵横,2011(03):26-27+32

[7]蔡荣.重读“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纪念“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发表三十周年[J].政治与经济,1960(01):4-5+14

作者简介:

陈月琴(1998--)女,汉族,四川南充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本科生,研究方向:新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