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纯新

400多项科普成果和创新成就集中亮相;阿联酋、俄罗斯、意大利等国家和国际组织带来神奇的科普秀;9位院士与9位中小学校长携手发布《东湖倡议》,共启“百名院士进百校讲科普”活动……10月20日~22日,以“厚植科普沃土 放飞科学梦想”为主题的2023东湖论坛在湖北武汉举办。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东湖之滨,一场国际国内科普交流、科创展示的盛会让人意犹未尽,带领人们追逐科学之光,让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频共振。

这是首届东湖论坛,突出“科普+科创”特色,旨在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学普及和科技创新融合互动的国家级论坛。作为东湖论坛主要活动之一,以“加强新时代科普能力建设”为主题的2023全国科普工作交流研讨会,同期举行。

在会上,科技部副部长张雨东表示,要调动全社会力量参与科普工作,以高质量科普有效服务于科技强国建设。

近年来,中国科协推动科技志愿服务与文明实践结合,建立完善基层科普组织体系。目前,全国实名注册科技志愿者近456万人,志愿服务组织超过10.7万个,实现50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科技志愿服务队伍全覆盖。

“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从2020年的10.56%提升到2022年的12.93%。”据科技部科技人才与科学普及司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我国科普能力建设成效显着,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效支撑。

一直以来,湖北省委、省政府重点推进科普工作,提出到2025年,全省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6%,高于全国预期发展水平。

同时,湖北持续加大经费投入,优化科普资源供给和服务,科普活动富有特色、科普阵地富有影响、科普服务富有成效,近年来与科技部共同主办科学“鄂”知道·专家科普“开放麦”,连续4年组织举办“科学家红毯秀”。

湖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邵新宇表示,当前,湖北正加快建设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全力打造全国科技创新高地,迫切需要发挥好科普在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上的重要基础性作用。接下来,湖北将着力加强科普能力建设,强化科普价值引领,厚植全民科学素质沃土,打造科普建设高地。

“随着不断旋转的陀螺,我们已经从神舟十号任务进入到空间站时代。”东湖论坛主旨论坛上,英雄航天员、国家科普大使王亚平带来一件陪她经历了多次飞天、意义重大的“教具”——陀螺,并以《放飞科学梦想》为题,现场开讲“太空课堂”。

这是黄冈市英山县金铺中学学生付可馨第二次听王亚平的科普课。

2022年3月,“天宫课堂”第二课在中国空间站开讲,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王亚平进行授课。金铺中学连线太空,全校640名师生同步进行相关实验。

自2014年以来,金铺中学多次邀请黄旭华、张金麟、朱英富3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以及其他专家走进校园、走进课堂,开展科普教育活动,在偏远山村点燃了科技的星火,也在学生心中播下科学的种子。

金铺中学教师陈荣军介绍,科普让一所乡村学校和院士结下深厚友谊,3位院士在学校留下了10多幅题字,这些题字都有一个共同主题,就是“科教兴国”。

梦想带着一种神奇力量。“今年,曾经和黄旭华院士交流过的学生郑维苔考入上海交通大学,在科普研学中参观过武汉大学的学生段渤雅如愿考入武汉大学。”陈荣军说。

“勇担时代使命,做科普事业引领者;躬身科普一线,做科普服务先行者;托举科学梦想,做科学教育践行者。”在东湖论坛开幕式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培根、傅廷栋、龚健雅、马丁、严新平、杨春和、高宗余,中国科学院院士谢树成,719所首席科学家张锦岚,以及湖北省中小学校长代表共同启动“百名院士进百校讲科普”活动,并向两院院士发出倡议。

近年来,湖北打造的“荆楚院士行”“荆楚科普大讲堂”“院士工作科普”“院士科普大讲堂”等院士科普活动成效显着、深受欢迎,加速推动形成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两翼齐飞、协同发展的局面。无法理解或者理解错位。

科学家应该如何开展应急科普工作?施琳玲介绍,专业人士和机构的沉默会产生信息真空,导致谣言和伪科学信息滋生,因此,科学家必须把握“时间窗”,在第一时间进行科普和辟谣。

彭兰借助人民网舆情监测室提出的“黄金4小时”概念来解释“时间窗”。她认为,互联网的兴起缩短了信息的呈现和传播时间。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科学家需要在4小时内发布专业信息、正确引导舆论,否则就会贻误解决问题的时机。

在用词方面,爱尔兰国立都柏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欧洲食品安全局前主席帕特里克·沃尔建议,科学家对公众进行科普时要注意“去术语化”和“讲人话”,尽可能将专业术语转换为公众耳熟能详的词语,在保证公众能看懂、能听懂的前提下,帮助公众理解复杂的科学原理。“在西方学术界,科学家在发布科普文章前会先测算文章的可读性指数——一种反映文章理解难易程度的量化指标。在明确大部分公众都能读懂后,科学家才会发布文章。”帕特里克·沃尔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