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正杰

作为小学生德育教育和法制教育的重要手段,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在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并未改变教学内容抽象性的特点,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道德素养和法治素养的提升。教师要引入生活化教学模式,以此弱化德育知识和法律知识的抽象性与复杂性,从而增强教学效果。

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为生活化教学的顺利实施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将生活场景“搬”到课堂上,这样不仅能够拉近道德与法治教学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而且还能帮助学生明确德育知识和法律知识的适应范围,这对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知理解是十分重要的。比如,在教学《我爱家乡的山和水》时,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对家乡的美丽风景进行拍摄,然后通过PPT或微课的形式引入课堂导入环节,让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发现家乡的美,并讲述家乡的故事。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而且还能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德育知识和法律知识大多都是蕴含在实际生活案例当中的,对于广大教师来说,加强对生活化案例的有效运用,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真实感,还能降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难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在教学《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时,教师可以将实际生活中的违反交通法、违反经济法、违反刑法等实际案例引入课堂教学活动当中,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深刻体会到法律的威严性和公正性,以此丰富学生的法律常识,从而规范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在开展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广大教师还应该突出实践教育的重要地位,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体验感,促使学生能够及时完成德育知识和法律知识的内化过程,从而提高教学活动的实效性。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传统节日活动和青少年普法活动,通过对家庭资源和社会资源的整合来丰富德育知识和法律知识,以此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知理解,进一步优化教学体系。

若想强化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素养,必须在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中落实有效性教学的基本要求,而上述目标实现的关键就是加强对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有效运用。教师必须树立生活化教学理念,通过创设生活化情境、引入生活化案例和开展实践性活动来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感,从而提高教学活动的实效性。

(作者单位:利川市南坪乡野茶小学)